福州青年會

福州青年會

福州青年會地處福州市解放大橋橋頭。為閩籍愛國僑領黃乃裳籌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青年會
  •  建成時間:1916年
  • 地處: 福州市解放大橋橋頭
  • 建築面積: 8156.4平方米
簡介,早期歷史,格局地位,建築地位,近代史事件,

簡介

福州青年會地處福州市解放大橋橋頭。為閩籍愛國僑領黃乃裳籌建。1910年,62歲的閩籍愛國僑領黃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後,為了讓青年會成員有個固定的活動會所,便於聯絡各界人士,於1912年在蒼霞洲籌建新會所。黃乃裳籌集資金5萬餘元,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捐資12萬美元,以及美國基督教衛理公會、美國基督教公理會、英國基督教聖公會等共同籌集的資金用於修建青年會會所。會所主樓選址在台江蒼霞洲,建築面積為8156.4平方米,於1916年建成。大樓瀕臨閩江萬壽橋畔,規模宏大,氣派非凡,曾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綜合大樓。整座樓房由紅磚砌成,前樓三層,後樓四層,中間天井相隔。地板則全用上等楠木鋪設。大樓內設有福州當時唯一的室內燈光籃排球兩用球場。福州第一部無聲電影就在這裡放映。
福州青年會福州青年會
曾為福州市標誌性建築、擁有近百年歷史的福州青年會舊址被列入2008年福州市台江區重點商貿項目。並保留其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恢復其當年作為休閒娛樂俱樂部的功能,成為集餐飲、娛樂、商業、休閒於一體的一站式消費中心。

早期歷史

初建概況
1885年,福州鶴齡英華書院學生青年會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學校青年會,陳孟仁為第一任會長,其後許多教會學校都成立青年會。1915年改稱“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之後,全國許多城市紛紛成立青年會。
1905年,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協會傳教士馬拉林、裨益知在福州創辦基督教青年會,會所設於倉前山觀音井街(今觀井路29號弄5),是向俄國茶行臨時租借的。
1910年,62歲高齡的著名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黃乃裳先生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長,為讓該會有個固定的活動會所,以便聯絡各界人士,於民國二年(1912年)決定在蒼霞洲籌建新會所。他親自捐款45000銀元購置地皮;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把他獲得諾貝爾獎的12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獻給福州青年會,用做福州青年會的修建費用,民國六年(1916年)福州青年會建成。
會所主樓選址在台江蒼霞洲,建築面積為8156.4平方米。大樓瀕臨閩江萬壽橋畔,規模宏大,氣派非凡。整座樓房外牆由紅磚砌成,樓內為磚木結構,前樓三層,後樓四層,中間天井相隔。主樓正中懸掛有基督教青年會會徽,面朝萬壽橋和閩江。綜合樓大門口牆上青石碑刻有“基督教青年會”六個大字。前樓右邊二至三層為福州基督教青年會的教室和學生宿舍,一層為西餐廳、學生會部、理髮廳和淋浴室;左邊一層為電影院、總幹事辦公室、女青年會部、會議室;中間是大廳,為辦公機構。後樓地下室為游泳池,樓上為健身房、靈修室、圖書館和閱覽室。拱形的門窗,寬敞的功能廳,別致的天井院落以及高低錯落的走廊。福州第一部無聲電影就在這裡放映。福州青年會是福州近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綜合大樓和標誌性建築。
樓前豎立著一塊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漢白玉石碑,碑刻正中為“自強之基”四個大字,邊上題詞曰:“民國十四年春,增建會所,蒙蔣鶴書先生首先捐助五千圓,以為尊甫德老先生暨吉嗣福康君遺愛紀念。”這是福州基督教青年會在增建會所時為感激蔣鶴書先生捐贈而立的石碑。
福州青年會是我省唯一1座保留原貌的基督教青年會建築。

格局地位

福州建城2200年,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三山二塔一條街”的古城格局,福州青年會則位於古城發展軸南端的重要節點。福州古城自然格局有“三山二塔一條江”、“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顯著特色,青年會正好佇立在母親河閩江下游江畔,位於古城歷史文化發展軸與自然空間格局的交匯點,其地位無可替代。

建築地位

福州青年會大樓作為我國最早的綜合樓之一,是一座典型的近代建築。福州青年會在民國初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有著相當多元化的使用功能,是中國建築史上最早的綜合樓之一,其地位足以與上海“大世界”相媲美,其中除學校外,還包含在當時室內最為時尚的使用功能。有台階式地面的電影院、游泳池、健身房、理髮廳、西餐廳、檯球室、室內籃球場、室內排球場、桌球室,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建築。

近代史事件

青年會建築因其屬於教會創辦及眾多的功能配置,不僅在此教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還是福建眾多名流聚首談論藝術、關心時局之處;陳寶琛、黃乃裳、林紓、嚴復、薩鎮冰、冰心、林徽因等眾多福州近現代名人經常出入於青年會。當時眾多的文體活動在青年會舉辦,如無聲電影的播放、女子著泳裝在游泳池鍛鍊及青年學生健身等等。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福州青年學生群起回響。在當年“台江事件”中奮起抵抗日本暴徒的就是青年會的熱血學生。“台江事件”的結局是以日本政府以公文形式向中國政府道歉、賠償而告終,是中國政府對帝國主義外交鬥爭的第一次勝利。
著名作家、詩人郁達夫1926年12月從廣州到福州,在青年會寓居半年之久;十年之後的1936年2月郁達夫應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的邀請在福建省政府任職,期間居住、生活於青年會,寫下了不少的文學作品,並且在青年會發表名為《中國新文學展望》的公開講演。在講演中郁達夫提出新文學的趨向應以民族解放為中心,繼承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愛國精神,吹響抗日救亡的號角。
在抗戰期間,福州青年會是溝通、團結與聯合海外廣大僑胞與國際友人聯合抗日、進行反侵略反壓迫的鬥爭合作平台。
在解放戰爭中,青年會是中共福建省委領導下的重要情報據點和地下交通站。在福州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代表謝曉玖在福州青年會工作整整半年之久,為福建省福州市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是福州解放的歷史見證者。
1949年青年會匯入了為新中國建設的滾滾洪流中,在新時代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著名文學家郁達夫流亡南洋期間,自稱“原籍福建”, 郁達夫曾三次到福州,在青年會四樓的一間臨江房子裡住了五六個月,郁達夫的作品中多處提到青年會。1936年初,郁達夫抵達福州。他在所著的《閩游滴瀝》中這樣描述窗外的月夜:“在南台的高樓上住下的第一晚,推窗一看,就看見了那一輪將次圓滿的元宵前的皓月,流照在碎銀子似的閩江細浪的高頭。”而福州的閩江在郁達夫筆下則被描繪成“中國的萊茵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