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陽縣祁劇團

祁陽縣祁劇團

祁陽縣祁劇團,建於1952年5月,祁劇以發生髮展於祁陽(含今祁東)一帶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祁陽縣祁劇團
  • 建於:1952年5月
  • 地點:祁陽(含今祁東)
  • 藝術特點:高亢、粗獷
劇團簡介,振興祁劇,所獲榮譽,

劇團簡介

它兼有高恥樂燥祝、昆、彈三種聲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分為永河、寶河兩大流派。藝術特點高亢、粗獷,帶有濃郁的山野氣息,是湖南歷史悠久、遺產豐富、流行地區很廣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祁劇由原來私有制的科班、戲班等組織逐步發展為集體所有制及全民所有制的劇團。
祁陽縣祁劇團是現湖南省僅存的幾個祁劇團之一。它成立於1952年5月。原祁劇“新”字科班由白地市來洪橋演牛煉謎出時,組成人民劇團。同年與在祁陽文明鋪成立的民眾劇團合併,組成祁陽縣百新祁劇團。1957年4月更名為祁陽縣祁劇團。1970年4月被解散。1974年5月重新恢復。 現劇團陣容龐大,共有演職員82人(含退休22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36人,曾創辦8期青年演員培訓班。先後創作、改編、《松坡將軍》、《秦巨》、《野火祭》、《富貴圖》、《軍姐》等10餘個劇目;獲省、市獎,並拍成電視。保留劇目80餘個,其中《穆桂英掛帥》、《秦香蓮》、《彩樓配》、《楊家將》、《薛家將》、《狸貓換太子》、《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軍姐》、《兒孫夢》等劇目上演逾百場。近十年來,堅持下鄉演出每年400場以上。遍及全縣、涉及湘南及兩广部分地區。連續五屆被評為“全省好劇團”。2006年省文化廳、財政廳贈送一台流動舞台車

振興祁劇

祁陽祁劇團雖屬全民所有制藝術團體,但演職員的工資,縣財政仍是差額拔髮。設施、設備、藝術投資近年來基本上是零。由於受社會經濟物質的引誘,不少人員辭職下海或調走別處,致使演員行當不齊,樂手青黃不接,更兼導演、舞美、編劇、作曲等專業人才長期空缺造成灑悼宙了新劇目生產的困難。加上老藝人逐漸病逝,傳統藝術無法繼承芝殼,高、崑腔劇目也已失傳......劇團領導班子更是焦急萬分,一致認為祁劇必須振興,戲曲由國家給以政策性扶持和保護性投資是應該和必須的。振興祁劇也要順從戲曲商品進入文化市場後的遊戲規則運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完美協調一致。
(一)明確發展目標及發展戰略
確定奮鬥目標,每年完成新排大型優秀劇目3—6個,三年內創作、排演一台符合人們喜聞樂見的優秀祁劇。團委會率領全體演職員努力拚搏,苦練基本功,為振興祁劇奉獻自己的畢生精力。
(二)生產厚趨淋殃新劇目,吸引新觀眾
文化局要恢復戲劇創作室,為劇團提供新劇本。劇團每年要排演4個以上新劇目。生產新劇目,既要保留祁劇的原汁原味,又要有時代氣息和藝術風格。在吸取傳統劇目精華,改革音樂、唱腔時,要注重地方性和普遍性的結合,這樣才能適應廣大現代觀眾的新需求。
(三)拓寬演出市場,加強宣傳力度
農村是廣闊的舞台。堅持下鄉演出,就能占領最大的演出市場。在保持原有的演出市場時,要開發新的演出市場。
縣委、縣政府專門下文,指定所屬鄉鎮及單位,每年接受一場具有教育性的新劇目的巡迴演出任務,使人們在喜聞樂見的本土戲曲漿整旬的欣賞中,得到潛移默化。這樣,既配合了黨的中心宣傳,又為演出市場辟開了一條康莊的活路,是扶植祁劇的最簡單而又實用的好辦法。
劇團本身也要與企業及其它部門持鉤,實行戲企聯姻,戲曲演出與產品促銷結合,廣開門路,活躍演出市場。
報刊、電視台等新聞媒體,要符擊蜜加強對祁劇藝術的推介及演出活動的宣傳。
有條件的學校要把祁劇藝術知識作為鄉土教材進課堂,課餘也開展一些祁劇演唱活動,促使青少年一代熱愛家鄉的祁劇藝術。
日前,祁陽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縣文化、教育等部門牽頭,組織部分祁劇表演藝術家,把祁劇的光輝歷程、流派、藝術等特色和精典唱段、表演手法等有關內容編印成音樂鄉土教材下發到縣內中國小校。這是我縣傳承發展祁劇的又一重大舉措。
祁劇發祥於祁陽,舊稱祁陽戲、楚南戲、漢劇,是湖南地方四大劇種之一,已有500多年的歷史。2008年,祁劇已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我縣針對縣內表演精英逐漸淡出、傳統劇目出現失傳、觀眾群體大幅減少等現狀,及時啟動了“祁劇搶救傳承發展工程”。縣裡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建立祁劇發展基金,用於人才的培養、引進、搶救失傳劇目和創作新的劇本,並先後組織國內外戲劇藝術界專家、學者和創作人員撰寫出版了32萬字的《中國祁劇》和近25萬字的《祁劇研究文集》。縣財政每年撥給縣祁劇團31萬元運轉經費,用於裝配流動舞台演出車和更新設備。在人才建設方面,鼓勵祁劇團破例接收藝校畢業生15人,最佳化了祁劇演職隊伍,積極引導祁劇團把演出陣地從縣城轉向農村,每年用流動舞台車送戲下鄉400餘場次,既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又實現了劇團的經濟效益。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祁陽縣祁劇團獲得“祁劇”保護單位資格。
劇團本身也要與企業及其它部門持鉤,實行戲企聯姻,戲曲演出與產品促銷結合,廣開門路,活躍演出市場。
報刊、電視台等新聞媒體,要加強對祁劇藝術的推介及演出活動的宣傳。
有條件的學校要把祁劇藝術知識作為鄉土教材進課堂,課餘也開展一些祁劇演唱活動,促使青少年一代熱愛家鄉的祁劇藝術。
日前,祁陽縣委、縣政府決定,由縣文化、教育等部門牽頭,組織部分祁劇表演藝術家,把祁劇的光輝歷程、流派、藝術等特色和精典唱段、表演手法等有關內容編印成音樂鄉土教材下發到縣內中國小校。這是我縣傳承發展祁劇的又一重大舉措。
祁劇發祥於祁陽,舊稱祁陽戲、楚南戲、漢劇,是湖南地方四大劇種之一,已有500多年的歷史。2008年,祁劇已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我縣針對縣內表演精英逐漸淡出、傳統劇目出現失傳、觀眾群體大幅減少等現狀,及時啟動了“祁劇搶救傳承發展工程”。縣裡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建立祁劇發展基金,用於人才的培養、引進、搶救失傳劇目和創作新的劇本,並先後組織國內外戲劇藝術界專家、學者和創作人員撰寫出版了32萬字的《中國祁劇》和近25萬字的《祁劇研究文集》。縣財政每年撥給縣祁劇團31萬元運轉經費,用於裝配流動舞台演出車和更新設備。在人才建設方面,鼓勵祁劇團破例接收藝校畢業生15人,最佳化了祁劇演職隊伍,積極引導祁劇團把演出陣地從縣城轉向農村,每年用流動舞台車送戲下鄉400餘場次,既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又實現了劇團的經濟效益。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祁陽縣祁劇團獲得“祁劇”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