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縣第一中學

磴口縣第一中學

磴口一中(原名巴盟一中)史建於1960年,坐落於磴口縣政府所在地巴彥高勒鎮西南,占地面積19.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校園內由教學區、校舍區、勤工儉學基地三大部分組成。現有教學班54個,教職員工121人,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44人,專任教師82人,其中47人為盟縣兩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磴口縣第一中學
  • 原名:巴盟一中
  • 藏書:近5萬冊
  • 占地面積:19.8萬平方米
  • 創建時間:建於1960年
  • 校舍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
  • 教職員工:121人
學校概括,學校活動,

學校概括

現有在校生1978人。是內蒙古巴彥淖爾盟地區較有影響力的學校之一。該校擁有較完善的生、理、化實驗設備和較為先進的多媒體雙向教學系統、64座的電腦教室、72座的多媒體語音教學系統;音、體、美、勞和衛生室器材充足,能保證各項活動的需要;圖書資料有計畫的逐年增加,現有藏書近5萬冊,全部向學生開放借閱;校園布局合理,綠樹成蔭,環境極其優美。
面向21世紀,磴口一中正在以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的姿態,以堅定紮實的步伐向現代化教學目標邁進!

學校活動

1. 2008年5月28日磴口一中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系列教育活動。
一是加強對學生儀容儀表、言談舉止的宣傳和教育。政教處、團委向全校師生髮出了“讓文明永駐”的倡議,通過張貼標語、校報、校廣播站等宣傳途徑,廣泛宣傳文明的意義及要求,各班級召開主題班、團會,會上同學們暢所欲言,認真剖析了自身及同學間存在的不文明現象,由此提出急需解決的“文明十條”。
二是加強檢查和訓練:由政教處、團委組成了文明行為督查組,成立了校精神文明護衛隊、校內文明檢查隊、文明用語督察隊等協助檢查督促,每天上學、放學、課間時間在校門口、校園各處流動巡查,對學生言行舉止進行糾正,並定期評價,結果納入量化評比。
三是開展第二屆“文明禮儀伴我行”禮儀大賽。各年級選出了禮儀大使18人分成9個代表隊參加比賽,比賽分為共答題、找錯誤、搶答題、禮儀風采、應辯題五個環節,邀請縣文明辦、團縣委有關領導當評審,評選出文明標兵、禮儀大使,為同學樹立了榜樣。使學生的文明言行逐步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有力促進了良好校風的形成。
2.“真是又方便又高效,讓師生告別了‘吃粉筆灰’的日子。”在磴口一中國中部的一間教室,一位老師興奮地說,2010年9月28日磴口一中國中部18個班級安裝了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互動式觸摸液晶電子白板電視。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磴口一中按照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開齊開足了課程,教師們普遍感到教學內容增多,課時過緊,課堂容量過大。針對課堂教學的需要,學校經過科學論證,投資幾十萬元招標採購了一批89英寸博翔“電子白板”。“電子白板”操作簡便,高清顯示,具備自由書寫、課件點插、上網教學、視頻音頻和隨身碟接用功能。最神奇的是書寫材料直接投影和實物投影,如把一張試卷或一串鑰匙放在投影顯示屏上,前方螢幕可以清晰顯示投影內容,螢幕甚至可以清晰顯示手掌上的紋路。
“電子白板”教學直觀可感。例如在地理課上,可以通過“電子白板”上網搜出一張谷歌世界地圖,點擊中國,點擊內蒙古,點擊巴彥淖爾,點擊三盛公攔河閘旅遊區,幾乎所有需要的攔河閘地理信息都會顯示出來。難怪磴口一中國中部的教師們都認為:使用“電子白板”後課堂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實現了教學中師生即時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提高參與機會大大增加。以前的課堂是部分好學生的課堂,現在有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了。
據了解,本學期磴口一中高中部所有班級也將配備“電子白板”。
磴口縣第一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