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鹽岩儲集層

碳酸鹽岩油氣儲層在世界油氣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油氣儲量約占全世界油氣總儲量的50%,油氣產量達全世界油氣總產量的60%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酸鹽岩儲集層
  • 外文名:Carbonate rock reservoir
簡介,孔隙類型,概況,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溶孔),裂縫,儲集空間組合及儲層類型,

簡介

碳酸鹽岩儲集層構成的油氣田常常儲量大、單井產量高,容易形成大型油氣田,世界上共有九口日產量曾達萬噸以上的高產井,其中八口屬碳酸鹽岩儲集層。世界許多重要產油氣區的儲層是以碳酸鹽岩為主的;在我國,碳酸鹽岩儲層分布也極為廣泛。

孔隙類型

概況

碳酸鹽岩的儲集空間,通常分為原生孔隙、溶洞和裂縫三類。與砂岩儲集層相比,碳酸鹽儲集層儲集空間類型多、次生變化大,具有更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砂岩與碳酸鹽岩儲集空間比較(據Choquette和Pray,1970 修改)
方面
砂岩
碳酸鹽岩
沉積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通常25%~40%
通常40%~70%
岩石中最終孔隙度
常為原生孔隙度的一半或更多,一般為15%~30%
通常不是原生孔隙,儲集岩內一般為5%~15%
儲集空間的類型
粒間孔隙為主。裂縫較少,一般沒有溶洞。
類型多、變化大,發育大量的溶洞和裂縫
儲集空間的大小、形狀及分布
分布均勻、儲集空間以組構選擇性孔隙為主。
變化很大,從完全取決於岩石的組構要素(組構選擇性),到毫不相關
儲集空間的大小、形狀的影響因素
與碎屑岩的粒度、分選等有關,孔隙形狀依存於顆粒形狀
一般孔隙大小與粒度、分選等無關;
形態變化大,從依存於顆粒形狀到完全不依存於顆粒形狀
儲集空間的成因
與沉積環境有關
複雜、多期、多樣。受到強烈的成岩作用和後期構造作用的影響。裂縫型儲層、縫-洞型儲層等與環境沒有直接的關係。
成岩作用的影響
影響較小,壓實、膠結作用使原生孔隙度降低
影響大,能創造、消除或完全改變孔隙度,膠結作用和溶蝕作用重要
裂縫作用的影響
一般不重要
在儲集性質上很重要
孔隙度與滲透率的相關性
相對一致,正相關關係
變化大,一般相關性差

原生孔隙

碳酸鹽岩原生孔隙類型包括粒間孔隙、粒內孔隙(生物體腔孔隙)、生物骨架孔隙、鳥眼孔隙和晶間孔隙等類型(圖3-24
原生孔隙的發育是受岩石的結構和沉積構造控制的。
粒間孔隙:碳酸鹽顆粒之間的孔隙,與顆粒大小、分選程度、灰泥基質含量和亮晶膠結物的含量有關。
粒內孔隙(生物體腔孔隙):碳酸鹽顆粒內部的孔隙,生物灰岩常具有這種孔隙。
生物骨架孔隙:由原地生長的造礁生物骨架之間所留下的孔隙,在骨架之間構成疏鬆多孔的結構。
鳥眼孔隙:鳥眼構造留下的孔隙,多發育在潮上或潮間帶,在成岩後期,由於氣泡、乾縮或藻席溶解而成,是格線狀或窗孔狀孔隙的一種類型。透鏡狀或不規則狀孔隙,常成群出現,平行於紋層或層面分布。
晶間孔隙:碳酸鹽岩礦物晶體之間的孔隙

次生孔隙(溶孔)

包括溶蝕孔隙和溶洞、重結晶孔隙、白雲岩化孔隙等,其中以溶蝕孔隙和溶洞最發育。
溶蝕孔隙是碳酸鹽礦物或伴生的其它易溶礦物被地下水、地表水溶解後形成的孔隙,包括粒內溶孔、鑄模孔隙、粒間溶孔、溶溝、溶洞。
在溶孔或溶洞的內壁上,常沉澱有晶簇狀的方解石或其它礦物的晶體,因此又稱為晶洞孔隙。

裂縫

依據成因,裂縫有構造縫、成岩收縮縫、壓溶縫等類型。
構造裂縫:構造應力超過岩石彈性限度後破裂而成的裂縫,是最主要的裂縫類型。邊緣平直、延伸較遠、具有一定的方向和組系。
成岩裂縫:由於上覆岩層的壓力和本身的失水收縮、乾裂或重結晶等作用形成的裂縫。分布受層理限制,不穿層,多平行層面,縫面彎曲,形狀不規則。
壓溶裂縫:上覆地層靜壓力下,富含CO2的地下水沿裂縫或層理流動時對成分不均的石灰岩發生選擇性溶解而成,如縫合線。

儲集空間組合及儲層類型

按照儲集空間及其組合類型,可將碳酸鹽岩儲層大體分為五種基本類型:
孔隙型儲層:儲集空間以各種類型的孔隙為主。包括各種粒間孔隙、晶間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等。
裂縫型儲層:儲集空間以裂縫為主,孔隙和溶洞較少。裂縫既作為主要的油氣儲集空間,又是油氣滲濾通道。
裂縫-孔隙型儲層:儲集空間為各類孔隙和裂縫。孔隙和裂縫形成複雜的孔-縫網路,是碳酸鹽岩中分布較廣泛的一類儲層。
裂縫-溶洞型儲層:儲集空間以各種大小不同的溶洞為主,孔隙不發育,但裂縫發育。溶洞是主要的儲集空間,裂縫為滲流通道。這類儲層與古岩溶作用有關,常分布於不整合面及大斷裂附近。
孔洞縫複合型儲層:儲集空間為各種成因的孔隙、溶蝕洞穴和裂縫。孔隙、溶洞為主要的油氣儲集空間,裂縫主要發揮滲流通道作用,構成統一的孔隙-溶洞-裂縫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