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城鎮

碧城鎮

碧城鎮位於祿豐縣東部,羅次壩子中心,東與富民縣接壤,南與勤豐鎮相連,西鄰和平鎮,北接仁興鎮,安武公路穿境而過,鎮政府所在地距祿豐縣城42公里,距州府楚雄120公里,距省會昆明98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碧城鎮
  • 外文名稱:Biche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楚雄州祿豐縣
  • 電話區號:0878
  • 地理位置:祿豐縣東部
  • 面積:187.01平方千米 
  • 人口:50249人(2017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雲E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特色產業,人文地理,文化教育,

行政區劃

全鎮轄碧城、下村、上村、洪流、西山、前營、西河、萬松、貓街、勝利、樊廠、街子廠、張通、好義、青山15個村民委員會,97個自然村,236個村民小組。15個村民委員會除青山村委會為山區外,其餘14個村委會為平壩區。行政區內有普通中學2所,國小14所。

地理環境

鎮域地勢東高西低,中部平坦,鎮政府駐地碧城。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在700~98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為16.3℃。全鎮最高海拔2754米,最低海拔1780米,鎮人民政府駐地海拔1844米,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自然資源

碧城鎮位於祿豐縣東邊,全鎮國土面積187.01平方千米,主要種植糧食作物。鎮內有小(一)型水庫5座,小(二)型水庫14座,小壩塘687件,總溝渠(乾渠)51公里,總庫容量1632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92萬畝,水面面積3165畝,有機電井57眼,水利化程度達85.8%。
境內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礦產主要有金屬礦物質鈦礦,裝飾建築的初加工原料高磷土,赤鐵礦、褐煤礦等。地熱資源羅次溫泉久負盛名,水資源儲量豐富、水質極佳。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尤以老青山最為富集。
羅次溫泉水資源儲量豐富,水溫36℃~43℃,屬重碳酸鈣鎂型,富含人體必需的硫、磷、鐵、矽、鋅等幾十種微量元素,被譽為“溫泉漱玉”。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鎮有11686戶居民,總人口45976人,比上年增加353人。其中男性23129人,女性22847人,農業人口44062人,非農業人口1914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954人,占總人口的6.43%,其中彝族人口1814人,占總人口的3.95%,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1.41%。全鎮有彝族(1814人),苗族(1011人),白族(36人),傈僳族(25人)、回族(23人)、哈尼族(22人)、傣族(13人)、佤族(2人)、納西族(3人)、苦聰族(2人)、壯族(1人)、布朗族(2人)等十二種少數民族。2006年共出生572人,出生率為12.48‰,死亡257人,死亡率為5.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04‰。
2016年末,全鎮戶籍人口17314戶、494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58人。全鎮有彝族、白族、苗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藏族、布朗族、怒族、基諾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16個,其中彝族、苗族人口上千。
2017年末,全鎮戶籍人口50249人,總戶數17545戶。全鎮有彝族、白族、苗族、哈尼族、壯族、傣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藏族、布朗族、努族、基諾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4261人,占總人口數的8.6%。大部分少數民族居住在山區及山壩結合部的自然村組,其中彝族、苗族人數上千。

經濟

2006年,碧城鎮共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44127萬元,比上年增長8.34%;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23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現價增加值12648萬元,比上年增長16.44%;第二產業現價增加值6935萬元,比上年增長21.35%;第三產業現價增加值達10655萬元,比上年減少8.34%;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6577萬公斤,比上年增長3.87%;畜牧業總產值6216萬元,同比上年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77元,比上年增長8.4%。2006年全鎮年財政自收收入676.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45.4萬元,上年結餘收入4.4萬元,構成我鎮財政總收入1026萬元,全鎮全年本級支出783.7萬元,上解支出167.1元,總支出為950.8萬元,收支相抵後結餘為75.2萬元,增收節支明顯。財政供養人員71 人,半供養人員606 人(含村委會幾大員、村民小組長等)。
菸葉種植菸葉種植
2017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31萬元,完成縣下達任務數3496萬元的103.86%,比上年增長14.25%;完成工業總產值19.1億元,完成縣下達任務數18億元的106.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21億元,完成縣下達任務數12億元的101.7%;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4.54億元,完成任務數14.3億元的101.67%。

特色產業

碧城鎮共種植糧食53953畝,種植經濟作物43552畝,其中種植烤菸11000畝,收購菸葉164.4萬公斤,實現菸葉產值1986萬元;種植蘿蔔16000畝,山藥種植1681畝,辣椒種植1645畝,推廣人工食用菌栽培56畝,大蔥種植700畝,各種商品蔬菜種植6100畝,商品早洋芋種植503畝,實現總產值3618萬元。年內糧經比例達到62:38。
全鎮肉豬存欄41991頭,出欄61041頭;全年大牲畜出欄2320頭,其中肉牛出欄1552頭,肉羊出欄3498頭;大牲畜存欄6726頭,其中山綿羊存欄8377頭,肉牛存欄4920頭;家禽出欄114463隻,存欄84447隻。豬品種改良9200胎,新建三結合豬舍310戶,推廣“三高”母豬示範6000頭,培育仔豬93000頭,外銷68000頭,推廣長撒二元母豬300頭,扶持規模養豬戶20戶,建設科學養畜示範村6個,進行鎮級科技培訓20期,村級80期,受訓人數達到1650人次。全年實現畜牧業產值達6216萬元,增長10%,全鎮的肉食市場進一步豐富,自給有餘,肥豬、優質豬等牲畜還大量外銷昆明、安寧等,成為農民經濟收入的一大支柱產業。
非公經濟:全鎮共有鄉鎮企業2197個,從業人員5265人。實現鄉鎮企業總收入45481萬元,實現總產值38299萬元,實現利潤6572萬元,實交稅金320萬元,實現增加值10826。雲南祿豐康源農產品加工發展有限公司被列為全州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之一,雲南祿豐三聖藥業有限公司通過了GMP認證,成為了全州為數不多的製藥企業,錦泰工貿有限公司不斷壯大,全鎮各中小型企業良性發展。全年全鎮完成招商引資投資150萬元,完成縣級指標150%。
勞務經濟:2006年,全鎮共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2575人,其中國外5人,省外156人,省內1090人,州內648人,縣內676人,實現勞務經濟519萬元。

人文地理

碧城鎮隸屬祿豐縣轄區,位於祿豐縣東部,距彝州首府鹿城125公里。祿豐—武定公路、安寧—武定公路穿境而過,鄉村公路與過境相接,距昆明97公里,素有昆明 “後花園”之稱,是一個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典型的農業大鎮。
古蹟古蹟
碧城文物古蹟眾多,據考證,主要有:
1、碧城鎮勝利村委會麥地沖,1984年出土戰國素麵銅鼓1件,列為國家二級文物;
2、張通梁堆墓。在碧城鎮張通,地上封土呈饅頭形,周長70米,高6米。地下為花磚墓室,室為長方形,分為前後二室,前室前有短小墓道。頂部用楔形磚砌作半圓形尖頂。底上用磚鋪平,兩側有排水溝。磚的一側模印3種幾何圖案,以棱形為主。1974年2月,經省文物隊清理出土了西漢五株30枚及單魚紋銅洗,釜、甑、雞形壺、勺、環首及鐵刀各1件。為東漢墓;萬松大梁堆(漢代),在碧城鎮上羅旺營;前營大梁堆(漢代),在碧城鎮前營村;上者尼達大梁堆(漢),在碧城鎮上者尼達村;
3、碧城魁閣樓。在碧城鎮國小內。正方形三重檐,基邊長11米,高12.5米。閣頂無梁傘狀支撐。清康熙四年(1670)建,1693年遷建,鹹豐十一(1861)被焚,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1973年公布為祿豐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修繕;
4、節孝百歲坊。在碧城鎮北廠村頭,石質卯榫結構。4柱3門,高5米,寬5.5米。3門橫樑上鑲有大理石,兩面題有字。正門前書“百歲節孝坊”,後書“天姥峰高”為民國時大總統黎元洪題。左門前書“壽高北斗”,後書“巾幗賢媛”。右門前書“鼎重公斤”,後書“國典隆施”。建於民國31年(1942);
5、在碧城鎮大覺寺大殿門頭上和玉皇閣牆上保有大覺寺戲曲壁畫,原16幅,現均存,清晰8幅,能點出戲名的6幅為《三戰耗子精》、《大戰紅孩兒》、《蘇護反商》、《傳琴暫考》、《恩州遇精》、《蘇忠全被擒》,均高0.5米,寬0.64米。據考,畫於光緒三十年(1904);
6、除以上外,還有銅鼓出土遺址1(戰國)、上村炭窯址(明代)、驃騎將軍段起鸞墓(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定遠將軍崔有光墓(清嘉慶元年1796)、上村青銅墓群(西漢)、等等。

文化教育

碧城鎮現有國小校點23個,161個教學班,教職工總數228人,專科以上104人;在校小學生人數4596人,國小畢業生人數50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8%,升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全年共免除學生雜費151840元,共有332名學生享受兩免一補待遇。鎮轄區內有初級中學2所,其中完中1所,鎮轄兩所中學有教職工210人,在校中學生人數3058人,中學畢業生人數777人,其中國中畢業生489人,高中畢業生288人,全年共免除1455名學生雜費58200元,共有350人享受兩免一補待遇。
碧城鎮有一個文化中心,共有15個村文化室,其中有校文化室5個,有村藝組10個,共有網咖6個,茶室1個,全鎮有線電視總戶數達4938戶,廣播覆蓋率達100%。2006年碧城鎮舉辦了為期5天7個項目共13支代表隊參加的冬季體育運動會,節慶日組織了6支村業餘文藝組共演出節目163場,為民眾演出各種精彩節目40餘場次,使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得到充實。廣播電視覆蓋率和行動電話、固定電話普及率穩步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