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簡稱《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藉機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毛延壽畫醜,因而被打入冷宮。後漢元帝巡視後宮偶然得見王昭君,遂加以寵愛,並封為明妃。毛延壽自知罪責難逃,投奔匈奴,並獻昭君美圖於呼韓邪單于,致使呼韓邪單于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勸元帝忍痛割愛,以美人換取和平。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並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後,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捨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

該劇的基本衝突是漢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賊子的衝突。與匈奴的矛盾只是作為一個社會背景來寫的。全劇的藝術特點在於抒寫人物內心的感情,有濃厚的抒情意味。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被稱為元曲四大悲劇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 外文名稱:Sorrow in the Han Palace 
  • 作品別名:漢宮秋
  • 創作年代:元代
  • 文學體裁:雜劇
  • 作者:馬致遠
  • 字數:約83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版本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劇4折1楔子,主角是漢元帝,寫的是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從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遭其在美人圖上落痣污容,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于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捨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單于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創作背景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取材於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從西漢到元初,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情節是:西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自漢朝以來,筆記小說和文人詩篇都經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昭君故事時,增加了毛延壽、陳敞、劉白等多位畫工,因受賄作弊而同日棄市等情節。但是,比《西京雜記》稍後的《後漢書》並未採用這一傳說;而此後的筆記小說和文人詩篇,不僅採用這一傳說,而且還把受賄作弊的畫工,集中到毛延壽一個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變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間流傳過程中的重大發展。《王昭君變文》一反正史的記載,把漢元帝時期民族矛盾的形勢描繪為匈奴強大、漢朝虛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現。其中,敘述了畫工畫圖,單于按圖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後,因思念鄉國,愁腸百結,終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節。
馬致遠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然後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構思劇本的情節和人物的。

人物介紹

漢元帝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男主角。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這次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在描繪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中,滲入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流露了深沉的憂傷情緒。
王昭君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女主角。她深知擺在面前的將是難以承受的塞外風霜,而為了漢室江山,不得不出塞和番。她臨行留下漢家衣裳,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而死。這些情節著墨不多,卻有力地點染了她崇高的氣節,閃耀著動人的光彩。
毛延壽
中大夫。原先他的罪名只是貪污索賄,在《破幽夢孤雁漢宮秋》中卻發展到禍國殃民的程度,先是教唆漢元帝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後又投降於匈奴,幫助其反對漢室,更成了逼迫昭君出塞的主謀。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作品的主要內容描寫了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愛情,同時,又寫出了王昭君對祖國的感情,並把這兩方面的描寫交織在一起。此外還批判了封建社會昏庸無能的文武百官,痛斥他們存大敵壓境時的怯懦態度;批判了他們在太平時可以共享太平宴,國難時卻不如一個女子。
這個劇本的創造,抒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的感情;當時正處在民族壓迫極為嚴重的元代,因此,這個劇本富有現實意義。但這個劇本所寫的,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並沒有自殺,而是嫁到匈奴去的,作者是借古諷今。

藝術特色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藝術特色鮮明,結構精妙。第一折寫王昭君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點污圖像,發入冷宮。可是漢元帝在一次巡宮的時候,聽到她的琵琶聲,發現她是一位容貌出眾、多才多藝的女子,對她產生了強烈的愛情。這一節氣氛歡快,元帝與昭君沉浸在幸福之中。
第二折和第三折寫毛延壽把美人圖獻給了匈奴呼韓邪單于,於是呼韓邪以武力威脅漢朝,強迫漢王朝交出王昭君。漢元帝本來堅決不讓王昭君出塞,無奈文武大臣都怯懦無能、畏刀怕箭,沒有人敢帶兵去抵抗匈奴。漢元帝費盡口舌反反覆覆責備群臣,他們仍然是不出任何抗擊匈奴的計策。最後漢元帝只好到灞橋為昭君餞行,眼睜睜看她被匈奴使者帶走。王昭君到漢番邊界即投江自盡。在這兩折中,漢元帝面臨著意想不到的災禍,竭盡全力掙扎,終於沒能逃脫悲苦的命運。他由歡樂的頂峰一步步跌入痛苦的深淵。漢元帝與王昭君的離別是整個故事最大的轉折點,也就是邏輯上的高潮。在《漢宮秋》這個劇本中,邏輯上的高潮與感情上的高潮並沒有重疊在一起,因為漢元帝滿腹的辛酸和悲苦在送別時還沒來得及盡情傾訴。第三折邏輯上的高潮的出現,已經造成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情勢,從而為後面抒發感情上的高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前三折的戲全都指向一個明確的目標,全是為第四折積蓄力量。由於前三折鋪墊得好,才能形成一個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
第四折的構思非常巧妙,作者讓漢元帝做了一個夢,夢見昭君從匈奴逃回漢宮,但他還沒來得及與昭君細訴衷腸就被大雁的叫聲驚醒。於是,他徘徊於殿前,對著大雁淋漓盡致地傾訴了極度苦悶憂傷的感情。
這種寫法,首先是為漢元帝思念昭君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環境。作者選擇的時間是秋天的夜晚,地點是蕭條冷落的深宮。就在這個地方,當初百花正開春意正濃的時候,漢元帝曾踏著皎潔的月光,遇見了仙女般的昭君。現在人事已非,只剩下一張美人圖懸掛在殿前,然而宮殿和美人圖畢竟是無聲無息和靜而不動的,作者別具匠心地引來一隻失群的大雁,雁聲哀哀,給靜的環境增加動的因素,從而渲染出更加靜的秋的氣氛。深宮荒涼,雁叫悽厲,與人物的精神狀態完全融合在一起,環境對人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
其次,由於一隻大雁突然驚破了漢元帝的幽夢,使這一折極其簡單的故事情節有了發展變化,鬱積在漢元帝心中的潮水般洶湧澎湃的感情也有了一個具體的發泄對象。漢元帝先是對大雁充滿了怨恨,埋怨大雁使他無法與王昭君團聚;繼而又產生了種種聯想:他想到這隻失群的雁像自己一樣孤獨,又想到大雁也許因年紀太老而無力高飛,也許因缺乏食物而飢腸轆轆,也許正感到進退兩難無落腳之地。大雁的叫聲像錐子一樣刺痛了漢元帝的心,給他帶來了無窮的煩惱。他希望大雁快些離去,使自己獲得片刻安寧,可大雁偏偏不肯離去……就這樣,作者讓人物的歌唱與大雁的叫聲互相穿插,互相應和,用鋪陳的手法,層層深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且替人物設計了大幅度的形體動作,於是,本來單純的戲劇場面變得豐富起來。
再次,大雁不僅是構成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且還起了象徵的作用。由於作者的選擇和安排非常恰當,這隻大雁已經不是一隻普通的鳥,而是變成了現實生活中某種不幸的人的象徵。劇中寫大雁的徘徊、大雁的哀鳴,都不僅僅是對實景的描寫,而是兼有象徵的意味。《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在敘事和抒情的基礎上適當地融進了一些象徵的成分,這樣就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現了異常豐富的內容,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唱腔優美。它在唱詞中所表現的遼闊、深遠、粗獷的塞北風光以及在畫面中所滲透的懷念和憂傷,形成了唱詞意境的獨特風格,堪與《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唱詞細膩、優美、明麗的意境相媲美。

作品評價

清代哲學家焦循《劇說》:元明以來,作昭君雜劇者有四家。馬東籬漢宮秋一劇,可稱絕調。臧晉叔元曲選取為第一,良非虛美。
清代文學家梁廷楠《曲話》:漢宮秋……寫景寫情,當行出色,元曲中第一義也。
近代上海光華大學國史系教授童斐《漢宮秋雜劇提要》:歷來之論曲者,皆以此劇為元劇之冠,蓋致遠此劇,除故事悱惻動人,其中又隱含家國之痛外,其曲文之雅麗與描寫手法之高妙,亦非他家所能及。……其曲中之佳句,王元美謂非西廂所能及。
近代文學家王國維《錄曲余談》:余於元劇中得三大傑作焉:馬致遠之漢宮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鄭德輝之倩女離魂是也。馬之雄勁,白之悲壯,鄭之幽艷,可謂千古絕品。

版本信息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流傳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本、明顧曲齋刻《元人雜劇選》本、《元曲選》甲集本、《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曲大觀》本、《元曲四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文學家,生卒年不詳,大約在1250—1321年之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過著歸隱生涯。他還曾參加過名震一時的元貞書會,與藝人們一起編劇。一生所作雜劇十七種,計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合撰《開壇闡教黃粱夢》、《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臥》等七種劇。《劉阮誤人桃源洞》尚存殘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