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寺

石霜寺

石霜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金剛鎮石莊村霜華山上,距市區70華里。

石霜寺為湖南名寺,因山而名。石霜山位於瀏陽城南金剛鎮境內,因山峻水秀,觸石噴霜而名。史籍載:“法道盛時,石霜、道吾俱為選佛之場。”該寺始建於唐據僖宗年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霜寺
  • 位置:湖南省瀏陽市
  • 建造年代:唐朝
  • 類型:寺廟
  • 面積:13800平方米
  • 組成:大雄寶殿、關聖殿、雲水堂等
景點簡介,歷史沿革,建築特色,道德禪師,概述,楚圓,方會,蓮尊,政府保護,

景點簡介

石霜寺又名崇勝禪林,石霜、道吾、寶蓋、大光四寺並稱瀏陽四大祖庭,前兩寺猶盛,後兩寺早廢。據碑文和《石霜寺略》載:寺始由唐僖宗李儇(874-888年)下旨,宰相裴休監建。石霜寺曾管轄寺院48處,房屋5048間。唐僖宗賜香火田300石,傳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瀏陽大佛”寺院之宏大可想而知。此外還有後人增修的裴休、包拯塑像。
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呈參差錯落之格局。鼎盛時期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今存3648平方米。自唐至清,屢經修葺。今存大雄寶殿、關聖殿、雲水堂、洪音閣、祖堂、方丈室、客膳廳、花蓼閣等。另有部分石碑木匾倖存。大雄寶殿居建築群中心位置,總面積764.4平方米,高18米,建於花崗石台基之上。方丈室居全寺最高處,面積250平方米,高11米,硬山屋頂。寺內保存清代至民國年間匾額10塊,最早的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置。寺因霜華山山峻水秀,觸石噴霜而名。宋詩人畢田有詩云:
石上泉華噴猛霜,境奇因此辟禪房。
使君環笏留何用,枯木千餘滿一堂。
石霜寺附近景色優美,清人徐旭旦《石霜寺》詩云:
春深玉殿紫苔封,簇繞屏山翠幾重。
鳥識磬聲仍下食,雲移潭影恰聞鐘。
龍華地變黃金界,鷲嶺南歸白社宗。
我愛遠公棲遁好,再來揮麈撫長松。
石霜寺內外有十八景。山上有連理枝,河兩岸各有一樹隔河相會,枝枝相連。有引路松,一排松樹,枝伸一方,狀若引路。又有虎爬泉。據清順治年間瀏陽知縣韓景《石霜寺記》:“傳開山時,僧苦遠汲,忽夜聞虎吼。詰旦,視崖間石壁,上有虎爪痕,泉五道噴出如沸,名虎爬泉。蓋道力宏遠,猛獸亦為效靈也。”清光緒時任兩廣鹽運使的瀏陽優貢黃征有《虎爬泉》詩云:
幾幅袈裟地,禪林托缽初。
傳聞泉竭絕,曾費虎爬梳。
鴻雪猶留印,龍雲宛辟畲。
名山總神異,不必道憑虛。

歷史沿革

石霜寺創建於唐僖宗(874-888年)時期沙門慶諸之手。慶諸(?-888),《五燈會元》有傳,俗姓李,廬陵新淦(今江西清江)人,拜紹鑾為師,出家學佛。初參訪溈山靈佑,在密印寺當米頭,後又到道吾山參訪宗智。一天,宗智說:“我心中有一物,久而為患,誰能為我除之?”慶諸答:“是物俱非,除之益患。”家智贊之,封為普慧禪師。傳說慶諸初到石霜山,找到里正要求施捨一塊袈裟大小的土地建寺,里正應允後,慶諸將袈裟拋向空中,竟遮蓋了墨莊、都莊。石莊三村土地。里正驚悔,協商後將石莊撥出建寺,慶諸為住持,開堂說法。時宰相裴休貶為湖南觀察使,篤信佛教,執笏來訪。慶諸指其笏說:“此物在天子手中為珪,在官人手中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喚作什麼?”裴休無言以對,遺笏而去,後建遺笏堂。此笏雖曾遺失多次,終完璧歸趙,至今仍在,為寺存八寶之一。慶諸居石霜寺30年,僧眾追隨者上千人,其中十之七八參禪長坐不臥,屹若株杌,謂之“枯木禪”,名聲遠揚。唐僖宗派人賜紫衣,不受,後為之大造寺院,由裴休監造。石霜寺遂成為湖湘名寺。相傳唐父僖宗的第三個兒子,即普聞禪師,在石霜寺出家,法號“龍湖”,山澗舊有“太子橋”遺蹟。唐代高僧慈明、楚圖及其弟子慧南、方會,在黃龍山、楊歧山布道講經,創立黃龍、楊歧兩佛教流派。
以後如楚圓、方會、慧南等名僧輩出,成為臨濟宗楊歧派和黃龍派的共同祖庭,在中國和日本禪宗史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有日本國明庵榮西和俊艿來此學法。回國創立了日本佛教中的臨濟宗、中嚴宗兩派系。1983年,日本駒澤大學佛教部第五次佛教史跡訪華參觀團曾到石霸寺拜祖,並敬謁慶諸塔墓。

建築特色

唐朝的石霜寺建築宏偉,佛像莊嚴。寺修成後,朝廷賜給香火田,以充寺院經費。當時的石霜景色優美,古蹟甚多。“內八景”有千僧鍋、萬人床、象牙朝笏、祖師袈裟、禪杖、包公硯池、枯木堂、自鳴鐘。“外八景”有虎扒泉、鹽醋井、飛來塔、仙女曬鞋、山人下棋、仙人推磨、打鼓嶺、蛤蟆滴水。此外,山寺附近還有不少神話傳說,頗為有趣。隔河相會、仙人椅、上馬石、木魚石、關公橋、棋盤石、引路松、太子橋等等,皆據自然景物,隨意立名,引人入勝。寺前坪山門內及寺後現存有千年古柏、古銀杏各一株,據說柏樹還是幼苗時,即向左傾斜,小沙彌欲拔掉,被慶諸制止,用土石壘圍正,故名為左柏,高30米,胸徑達80厘米,枝葉繁茂。如今,樹在人亡,佛塔累累,該寺的開山祖慶諸和尚和他的後繼者就葬在寺的後山附近,而古柏和銀杏仍迎朝送晚,屹立寺後。

道德禪師

概述

著名的有普會(慶諸、慈明(楚圓)、普聞(龍湖)、慧南、方會等。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有兩宗發源於石霜寺。《中國佛教》中云:“有楚圓,住石霜崇勝寺行化,其下有慧南、方會,開黃龍、楊歧二派,合前五家,號為七宗。與慶諸同時或稍後的著名禪師在石霜寺活動的,還有大善、性空、暉禪師等人。大善是為祖道一法嗣,性空是百丈懷海法師,暉禪師是慶諸法嗣。這些人都是唐末、五代間人。另外,慶諸傳法師父道吾宗智墓塔從來也被遷來這裡。到了宋朝,石霜寺出了不少禪師。見於禪宗史籍的有石霜楚圓、法永、節誠、石霜琳、守孫、宗鑒等人。其中楚圓是聞名全國影響深造的人物。石霜寺所以得名,就是從他開始。

楚圓

又名慈明(987-1040年)因居潭州石霜寺,所以稱石霜楚圓。他俗姓李,廣西全州人,原是一讀書人,22歲在湘山隱靜寺出家為僧,遊方到北方參訪臨濟宗僧人汾陽善昭獲悟。爾後石霜楚圓傳法於楊歧方會,開楊歧派;又傳黃龍慧南,開黃龍派。楚圓在善昭那裡服役七年,辭去,與內翰楊大年、駙馬都尉李遵勖論禪,從此往來楊、李之門,結為朋友。後以母老南歸,先後游居江西洞山、宜春仰山等地。宜春太守黃宗旦,請居南源,住三年,棄去;以後又謁湘陰神鼎山洪湮,從此名重叢林,洪湮對楚圓的評價是:“楚圓見解獨到,可使臨濟興旺。”他先到道吾寺,次住石霜寺,又住南嶽福嚴寺和長沙興化寺。他在方丈室里插劍一口,拿一隻草鞋一盆水放在劍邊。每遇人來,就說:“看,看。”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李遵勖派人請他到京師,僅月余,遵勖死,楚圓親自送葬到墳墓山。不久,仁宗賜官船南歸。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圓寂於長沙興化寺,時年54歲,建塔於瀏陽石霜寺。楚圓時當宋太宗、真宗、仁宗時期,在他以前,臨濟宗僅流傳於北方,由於他的努力,才逐漸流傳南方。其嗣法弟子有慧南、方會、可真、贊元、山政、有回、光用、道寬、悟真、保心、惟正、蘊良、惟廑、德乾、本言、源禪師、德章等人,就中以方會、慧南二人為最著。

方會

俗姓冷,袁州宜春人。曾游江西筠州九峰山,落髮為僧。去石霜寺參楚圓並得法,往返袁州楊歧山傳法,開楊歧派;經白雲守端、五祖法演、龍門清遠、雪堂道行、晦庵慧光、蒙庵元聰相繼傳承,又傳到了日本僧人泉誦俊芿。楚圓的另一法嗣慧南俗姓章,江西信州懷玉山人。11歲出家,師事懷玉山定水院智鑾,19歲受具足戒,遠遊至廬山習禪,困受南昌文悅之勸,35歲參學,並得法於石霜楚圓,住洪州黃龍山崇恩禪院,開黃龍派。經晦堂祖心、靈源惟清、長靈守卓、育王介諶、萬年曇賁、雪庵從瑾相繼傳承,又傳至日本僧人明庵榮西(1141-1215年),他入宋參學,歸國後,首創日本臨濟宗黃龍派,黃龍派在我國數傳即絕,惟楊歧派獨盛。楊歧方會傳白雲守端,端傳五祖法演,演傳圓悟克勤,勤傳大慧宗杲與虎丘紹隆,他們都是全國性的禪宗著名人物。除楚圓等人外,其他著名禪僧在石霜寺者有:法永,系楚圓同門,他的禪語別有風趣;節誠,青原九世,雲門宗人;守孫,楊歧方會嗣法弟子。這些人都是宋朝著名禪僧。

蓮尊

元、明兩代石霜寺處於衰落階段,至清石霜寺又逐漸中興。中興人物是蓮尊,臨濟宗人。他為開山祖師慶諸禪師重建塔墓,上刻“唐青原第五世普會諸禪師塔”等字,今猶存。其他修建活動,據現存碑刻記載: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修大佛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山門、兩廊。次年續有修建。光緒五年(1879年)重修大悲閣。至於那時的管理體制,是法門叢林分六房僧人,依次相繼為住持。迄民國時,石霜寺還有香火田112畝。1923年,又對大雄殿進行了一次重修,1948年石霜寺住持定宗開壇傳戒,僧俗雲集達千餘人。以後傳位於正龍,繼傳法龍。法龍,湖南體陵人。1953年參加醫務工作,1984年病卒,是石霜寺最後一任住持。石霜寺現存建築物布局是:中軸線上為山門、大雄寶殿、大悲閣。東邊廂房,直排為雲水堂,橫排為客堂、庫房、大寮、齊堂、祖堂。西邊廂房直排為華嚴閣,橫排為禪堂、關聖殿、二僧寮、方丈。其寺宇布局匠心獨具,不同於一般叢林。石霜寺現存文物主要是:唐慶諸植古松柏、古銀杏數株,樹齡一千多年;僧人墓塔138座(現僅存10座);各類碑記20塊。

政府保護

為了有計畫地保護和恢復石霜寺這一佛教歷史文化古,從1978年起,湖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管理局和長沙市佛教協會曾先後撥款進行維修和重建,海內外佛教徒也樂為布施。1991年,台灣唯一法師捐資新建山門。同年,國家劃定石霜寺土地使用範圍計一萬三千八百多平方米。1993年,新修齊堂、禪堂,增設念佛堂,並定為“比丘叢林”,每年隆重地舉行“佛七法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