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縣(石阡)

石阡縣

石阡一般指本詞條

石阡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介於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0″之間,總面積為2173平方千米。

石阡縣地處湘西丘陵向雲貴高原過渡的梯級大斜坡地帶,石阡縣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東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顯。石阡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暖濕共節,無霜期長。

2018年,石阡縣下轄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2017年,石阡縣常住人口30.6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9.058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6.1653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565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3279億元,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799元(以常住人口計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阡
  • 外文名稱:shiqian
  • 別名
  • 行政區類別:縣級行政區
  • 所屬地區:貴州省
  • 下轄地區: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
  • 政府駐地湯山街道
  • 電話區號:0856
  • 郵政區碼:5551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
  • 面積:2173平方千米
  • 人口:30.65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萬壽宮、鴛鴦湖國家濕地公園、佛頂山森林公園
  • 車牌代碼:貴D
  • 行政區劃代碼:5206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脫貧攻堅,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風景名勝,地方特產,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置夜郎縣於今縣境西部,屬象郡
漢代,屬夜郎國、牂牁郡地。
梁武帝天監年間,置建昌縣,侯景叛亂後,僑置夜郎郡,隸武州。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南陽郡置壽州於石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壽州為充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復置充州。武德四年(621年),重置夜郎縣。貞觀四年(630年),置夷州。
宋大觀三年(1109年),復置都上縣。
元世祖至元年間,置石阡軍民長官司於今治所。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轄龍泉縣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個長官司。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仍領上述1縣3長官司。康熙二年(1662年),廢葛彰葛商長官司。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石阡府分設7里。
民國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建立,初沿襲清制。民國二年(1913年),貴州設立都督府和行政公署,實行軍民分治。民國五年(1916年),公署知事將全縣劃分為6個區,石阡縣分為10個區。民國十六年(1927年),直屬貴州省。同年,國民政府下令改縣公署為縣政府,石阡縣為二等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黨改組貴州省政府,實行行政督察區,石阡劃歸銅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石阡實行新縣制,設定鄉鎮保甲。
1949年11月15日,石阡解放。
1950年2月8日,石阡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1年2月,改置湯山鎮為城關區,同年將區公所改稱為區人民政府。
1967年3月29日,石阡開始“文化大革命”。
1967年4月2日,“石阡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0年起,屬銅仁地至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02月08日,石阡縣將民國時期18鄉鎮劃為3個區分轄,設立區公所。同年7月,改置3區為6區1鎮。
1953年,縮小鄉、村行政管理範圍,將石阡縣劃為80鄉1鎮,區治不變。
1956年01月,中共石阡縣第五次黨代會作出決定,進行並鄉工作。
1961年,撤區並社,將7個區改為區級人民公社,45鄉鎮為管理區。
1962年,恢復區的設定,設6個區調整公社為27個。
1963年,恢復7個區治,將27個公社增至43個。
2012年,石阡縣轄7個鎮、2個鄉、9個民族鄉,302個行政村。
2016年1月1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6〕27號批准石阡縣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調整後,石阡縣轄湯山街道泉都街道中壩街道、龍塘鎮、本庄鎮、花橋鎮、五德鎮、白沙鎮、河壩鎮、國榮鄉、龍井侗族仡佬族鄉、聚鳳仡佬族侗族鄉、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甘溪仡佬族侗族鄉、石固仡佬族侗族鄉、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坪山仡佬族侗族鄉、楓香侗族仡佬族鄉,共3個街道、6個鎮、1個鄉、9個民族鄉。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石阡縣下轄3個街道、6個鎮、10個鄉。石阡縣人民政府駐湯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20623001000
湯山街道
520623002000
泉都街道
520623003000
中壩街道
520623101000
本庄鎮
520623102000
白沙鎮
520623103000
龍塘鎮
520623104000
花橋鎮
520623105000
五德鎮
520623107000
河壩鎮
520623201000
國榮鄉
520623202000
聚鳳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3000
龍井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4000
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5000
楓香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6000
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7000
石固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8000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09000
甘溪仡佬族侗族鄉
520623210000
坪山仡佬族侗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阡縣隸屬於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南部,東臨江口、岑鞏縣,南接鎮遠、施秉縣,西連鳳岡、餘慶縣,北交思南、印江縣。介於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5″之間,東西最大間距86.6千米,南北最大寬度47.6千米,總面積217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阡縣境內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山地面積占77.3%,丘陵、谷地占22,7%。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斜,武陵山南支脈貫穿全縣。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7座,佛頂山系梵淨山的姊妹山,主峰海拔1869.3米,為縣內最高點,西北面烏江邊的高灘為縣內最低點。

氣候特徵

石阡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7.1℃,年降雨量1073.2毫米,年日照時數870.7小時,年無霜達25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礦泉水
石阡縣因境內地熱礦泉有“泉都”之稱。已知的自然出露熱礦泉20處36個出露點總流量65升/秒,日流量2.23萬噸,水溫27—55℃。
石材
石阡縣天然優質石材資源分布廣,蘊藏量十分豐富品種齊全,馬蹄花生物化石岩、大理石、木紋石等資源品質好、蘊藏量大。據礦產探測資料表明石阡擁有大理石、馬蹄花,生物化石、青輝灰綠、芝麻石、白雲母、雲灰石等20多個品種而且各自花紋獨特;主要分布於白沙、本庄、龍塘、聚風、湯山、坪地場等鄉鎮一帶,屬大型石材礦體,資源儲量可達四千萬立方米,石材品種\質地在西南地區尤為突出。石阡紅大理石分布在湯山鎮溪口村及國榮鄉周圍,儲量1200萬立方米,馬蹄花生物化石分布在白沙鎮、本庄鎮境內,儲量2100萬立方米,桃紅花大理石分布在龍塘鎮獨木橋一帶,儲量900萬立方米,龜裂紋大理石分布在白沙鎮,儲量1000萬立方米,木紋石分布在坪地場鄉,儲量為700萬立方米,綠豆砂大理石分布在甘溪鄉,經砂大理石分布在花橋鎮、坪地場鄉,其中馬蹄花生物化石岩青白相間、質地堅硬、色彩美觀裝飾性能良好,酷似“鳳凰開屏”,礦石經加工打磨後質地細膩、堅硬、和諧美觀、顏色均一、抗腐蝕、抗風化、耐酸、耐鹼、理化測試結果符合國家建材行業標準。

植物資源

石阡縣境內有國家級保護樹種12種,其中一級保護樹種珙桐,二級保護樹種水青樹銀杏、杜仲、傘花木、香果樹;三級保護樹種花杉、青檀、銀鵲樹、白辛樹、金錢槭、厚朴。

動物資源

石阡縣境內有多種珍稀動物如大鯢、豹、穿山甲、蘇門羚、果子狸、人面、紅腹錦雞、銀環蛇、熒火蛇、五步蛇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戶籍人口41.58萬人,常住人口30.65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1.77‰,比上年提高0.1‰,人口死亡率為5.56‰,比上年下降1.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64‰,比上年提高0.72‰。

經濟

綜述

2017年,石阡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9.05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6.1653億元,同比增長6.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5655億元,同比增長13.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1.3279億元,同比增長15.3%。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799元(以常住人口計算),淨增3912元,同比增長11.8%。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14.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2.3%。與2016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2.4%,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7%,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7%。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石阡縣完成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0.4762億元,同比增長22.8%。按項目建設性質來看,新建項目完成投資54.9598億元,同比增長14.9%;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2.9095億元,同比增長260.9%;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完成投資6129萬元,同比下降66.4%。按投資構成劃分,建築工程完成投資65.1604億元,同比增長52.9%;安裝工程完成投資2474萬元,同比下降92.5%;設備工器具購置完成投資257萬元,同比下降98.3%;其它費用完成投資3.0487億元,同比增長178.3%。
財稅收支
2017年,石阡縣實現財政總收入7.6926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778億元,同比增長14.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2.8801億元,同比增長17.5%。
全年實現稅收收入6.6174億元,同比增長11.6%,其中:實現國家稅收收入3.8736億元,同比增長94.6%;實現地方稅收收入2.7438億元,同比增長15.5%。地方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6.2%,比上年提高2.5%。
人民生活
2017年,石阡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86元,同比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17533.6元,同比增長6.6%;經營淨收入3271.7元,同比增長22.5%;財產和轉移淨收入5181.2元,同比增長10.7%。人均消費性支出20392.3元,同比增長6.0%,其中:食品消費支出4886.9元,同比增長60.6%,城鎮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4.0%(富裕);衣著消費支出1741.9元,同比增長21.5%;居住消費支出6004.6元,同比增長7.6%;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617.8元,同比增長31.6%;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098.2元,同比下降40.7%;交通和通信消費支出2364.5元,同比下降17.3%;教育文化和娛樂服務消費支出2212.8元,同比增長18.5%;其他商品及服務消費支出465.5元,同比增長20.5%。
2017年,石阡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7元,同比增長10.0%,其中:工資性收入4690.9元,同比增長27.6%;經營淨收入2518.2元,同比下降8.9%;財產和轉移淨收入983元,同比下降2.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544.3元,同比增長9.0%,其中:食品消費支出2083.1元,同比增長4.3%,農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7.6%(最富裕);衣著消費支出454.8元,同比增長7.3%;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566.1元,同比下降31.3%;醫療保健消費支出575.7元,同比增長34.6%;交通和通訊消費支出1121元,同比增長24.8%;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1564.1元,同比增長46.4%;居住消費支出1060.2元,同比下降14.1%;其他消費支出119.3元,同比增長156%。

第一產業

2017年,石阡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09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26.1102億元,同比增長7.7%;林業產值2.4858億元,同比增長19.4%;牧業產值11.6481億元,同比增長3.8%;漁業產值1.3563億元,同比下降4.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4931億元,同比增長3.7%。
種植業
2017年,石阡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6339公頃,同比下降2.0%;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4181公頃,同比增長2.5%;蔬菜播種面積14302公頃,同比增長1.9%。茶園面積25136公頃,同比增長4.0%;果園面積7253公頃,同比增長1.5%。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3.83萬噸,同比下降2.3%,其中稻穀產量4.76萬噸,同比增長2.7%;油料產量2.58萬噸,同比增長3.4%;茶葉產量0.91萬噸,同比增長2.3%;水果產量3.4萬噸,同比增長4.2%。
畜牧業
2017年,石阡縣肉類產量24466噸,同比下降6.0%。
漁業
2017年,石阡縣水產品產量6054噸,同比增長6.5%。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石阡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87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2.1%。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18.2112億元,同比增長7.0%,實現營業收入23.6348億元,同比下降5.3%,實現利潤總額1.8345億元,同比下降10.6%,實現稅金總額1528萬元,同比下降26.8%。全年石材產量34.03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08.1%;精製茶3125.13噸,同比增長18.1%;白酒1503千升,同比增長17.1%。
建築業
2017年,石阡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852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6%。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2.4221億元,同比增長26.0%,竣工面積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0%。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石阡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38億元,同比增長12.8%。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7104億元,同比增長14.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4276億元,同比增長8.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10.9848億元,同比增長12.8%;餐飲收入1.1532億元,同比增長12.7%。
房地產業
2017年,石阡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994億元,同比下降52.1%。
郵電通信
2017年,石阡縣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072億元,其中:電信業務收入1.8175億元,同比增長17.4%;郵政業務收入2545.07萬元,同比增長9.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0949戶,行動電話用戶30.4263萬戶,寬頻用戶38536戶。
旅遊業
2017年,石阡縣共接待旅遊人數610萬人次,同比增長45.1%;實現旅遊總收入53.7億元,同比增長51.1%。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24.6014億元,同比增長39.6%,其中個人存款餘額56.7652億元,同比增長16.9%。全部金融機構貸款餘額80.1022億元,同比增長28.9%,其中個人貸款(短期)餘額11.0009億元,同比增長7.7%。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石阡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93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0.3%。全縣公路通車裡程3365.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9.4千米,實現全縣8鄉鎮(街道)通高速。

運輸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機動車保有量56737輛,同比增長20.1%,其中:汽車保有量15134輛,同比增長26.2%;機車保有量41603輛,同比增長17.8%。全年實現公路營運性旅客運輸量63.2萬人,營運性旅客周轉量174.6萬人千米,營運性貨物運輸量264.9萬噸,營運性貨物周轉量400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招生960人,在校生1894人,畢業生540人。有高中教育學校4所,其中:教育部門辦高中3所,招生3649人,在校生10416人,畢業生3467人;社會力量辦高中1所,招生313人,在校生748人,畢業生114人。有國中教育學校23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國中21所,招生4471人,在校生13441人,畢業生5422人;社會力量辦國中2所,招生1207人,在校生3627人,畢業生1043人。有國小教育學校108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國小106所,招生3954人,在校生24193人,畢業生4767人;社會力量辦國小2所,招生145人,在校生1505人,畢業生372人。有幼稚園124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幼稚園38所,在園7435人;社會力量辦幼稚園86所,在園4849人。全年各級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8.0164億元,同比增長10.95%。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農家書屋302個,數字農家書屋18個;新建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46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6個。全縣有廣播電視台1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2.1%,比上年提高0.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8%,比上年提高0.2%,廣播電視農村直播衛星用戶72576戶。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有衛生機構322個(含私營和村衛生室),其中:綜合醫院2個,鄉鎮衛生院1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個,村衛生室29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19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54人,註冊護士844人。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2005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6.64萬人,參合率達104.3%,比上年提高5.29%。

勞動就業

2017年,石阡縣完成城鎮新增就業3907人,同比增長2.2%,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全縣完成職業技能培訓2084人,同比增長30.3%;轉移農業勞動力8635人,同比增長0.4%。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累計人數213835人(不含中央及省駐阡單位和行政事業單位)。參加失業保險累計人數10808人,比上年增加513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累計人數33728人,比上年增加678人;參加工傷保險累計人數11623人,比上年增加130人;參加生育保險累計人數10705人,比上年增加330人。全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204470人,與上年持平。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石阡縣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3746戶,總計55971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738戶,總計2965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22008戶,總計53006人。全縣有福利(敬老)院18個,床位1400張,集中供養人數682人。

脫貧攻堅

2017年,石阡縣共減少貧困人口1.84萬人。其中,產業幫扶脫貧0.46萬人,就業脫貧0.23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0.26萬人,教育幫扶脫貧0.51萬人,社會保障兜底脫貧0.06萬人,醫療脫貧0.29萬人,生態補償脫貧0.03萬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由13.99%下降到9.12%,實現67個貧困村出列。

環境保護

2017年,石阡縣各級財政用於節能與環境保護的財政預算支出為1.0634億元。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84.63%,比上年下降2.82%。全縣已建成污水處理廠5座,設計污水處理能力1.4萬立方米/日,其中:縣城污水處理廠1座,設計處理能力0.8萬立方米/日,建制鎮污水處理廠4座,設計處理能力0.6萬立方米/日。正在建設污水處理廠2座(青陽、坪山佛頂山),設計處理能力0.1萬立方米/日,全縣處理污水373.4萬立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8.8%,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87噸,氨氮化物排放量2.95噸,二氧化硫排放量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0噸。

安全生產

2017年,石阡縣發生各類事故12起,與去年同期持平;死亡12人,同比下降20.0%;傷8人,比上年淨增8人(上年傷0人)。未發生較大事故。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為0.152人,同比下降32.1%。

風景名勝

堯上民族文化村
堯上仡佬族文化村
位於石阡縣坪山鄉佛頂山村堯上組,文化村座落在佛頂山腳,包溪河畔,距縣城38千米。該村居住著六十七戶仡佬族居民,所有的房屋都是兩層。前面伸出挑廊,典型的吊腳樓式建築,但又有其獨特之處,門高坎,窗鏤花、雕樑畫棟、飛檐斗角,左右兩個廂房,呈“凹”字形,十二根木柱承受著整棟木房的重量,除宗祠為懸山頂建築外,其餘均為歇山頂建築,總體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佛頂山
佛頂山
佛頂山主峰坐落在石阡縣境內甘溪鄉南部,海拔1869米。在佛頂山林中可以看到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和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水青樹、香果樹、伯樂樹、鵝掌楸、野茶樹,三級保護植物白辛樹、天麻、穗花杉、八角蓮、金錢槭。山中已查明的植物有157科489屬1069種,142種鳥類中,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紅腳隼、紅隼、紅腹角雉、松雀鷹、鴛鴦、鳳雞鶻隼、風頭鷹、省鷹等。50種獸類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獼猴、豹、飛虎等。
府文廟
府文廟
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阡縣城東南越城路。始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由時任知府李鑒修建,因在石阡設府同一年修建,故稱“府文廟”。明永樂十一年石阡設府,結束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土司制度,改為流宮制度,“改土歸流”意味著文明和進步,它使漢文化在少數民族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郡縣宮吏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建文廟,傳播儒家思想。文廟亦稱學宮,是古代培養封建科舉人才的場所,自漢武帝尊孔崇儒,歷代相承,推孔子為萬世之表,重儒術以治理天下,令郡縣皆建學宮,以為宮紳人士奉祀瞻仰之地,因此歷代宮吏都把營建和培修學宮作為重視文教的標誌。
樓上古寨
樓上千年古寨
位於石阡縣城西南的廖賢河畔,距縣城15千米。景區面積約4.2平方千米,現有4個村民組,村民皆為侗族,至今仍保持著獨特的民族風俗,如唱山歌、哭喪哭嫁、吹嗩等習俗,已初步形成了集旅遊度假、休閒娛樂、民俗採風於一體的民族歷史文化古寨。樓上原來不叫“樓上”,而叫“寨紀”,因正樓上一水溝處有一座樓房,下面長長的巷道為過道,便叫“樓巷”,、因“上”與“巷”諧音,久而久之村民便習慣地稱之為“樓上”了。
萬壽宮
萬壽宮
萬壽宮是江西會館的別稱,顧名思義,也就是江西人在省外修建的一種公共建築物,供贛籍人士在當地聚會或寄居用,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辦事處。石阡萬壽宮始建於明朝萬曆初年,占地3800平方米,整個建築依地就勢而建,由西向東漸次升高,為二進封火山牆四合院式院落。建築由東、西兩個部門組成:西部為戲樓、大門、倒座及長廊;東部分三路建築,即北路的紫雲宮,中路的過廳、正殿,南路的聖帝宮。形成了院中帶院,宮中套宮,牆內有牆,較為獨特的平面布局。
啟靈橋
啟靈橋
啟靈橋位於城西北龍底江上,明萬曆十年,知府袁亮修石墩架木樑過渡,取名“啟靈橋”。清乾隆二十年知府時廷靄倡議募捐改為石拱橋,經7年始竣工。同治元年,洪水沖毀西岸三孔,光緒四年(1878年)郡守陳柱安、增生夏純花倡議募捐修復。

地方特產

石阡縣(石阡)
石阡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是石阡具有特色的小吃,用天然的神仙葉子製作而成,顏色翠綠,酸辣嫩滑,清爽怡人,更像是涼粉或者果凍,是當地人夏天消暑最愛的小吃。採摘新鮮的神仙葉子擠出汁水,點上草木灰使其變稠,等待20分鐘左右,汁水完全凝固,加上辣椒、蒜泥等調料拌勻,一份神仙豆腐就做好了。
石阡縣(石阡)
石阡紅心李紅心李是石阡獨有的地方特產,境內分布甚廣。每年端午後,紅心李即開始上市,產品呈蘋果狀,果皮光滑,呈翠綠泛紅色,有蠟質果粉,果肉為血紅色。食之味道鮮美,肉質細脆,酸甜適度,回味悠長,營養豐富。並具有生津解渴、健脾開胃之功效,是夏令鮮果之佳品。

泉都地熱礦泉水
泉都地熱礦泉水
石阡因其地下熱泉眾多,故有中國“泉都”之譽。泉都礦泉水便是從溪溝溫泉地下400米深處引出,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礦泉水。1986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科學鑑定,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的要求。迄後,全國每年兩次定期統檢產品均為合格。2006年3月獲國家質檢總局核發的食品生產安全許可證。

草凳
草凳
草凳是用精選稻草,扭編成長方條、捲成實心圓柱體,再用竹篾條捆綁而成。草凳內摻雜了佛頂山中野生的菊花、魚腥草、雙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魚精草、益母草、車前草、皂剌、首烏等中藥材,這些中藥材對婦件炎、盆腔炎、月經不調,以及肛腸疾病中的肛周、溫疹、各種痔瘡、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療作用,有冬暖、夏涼、透氣排溫、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頂山一帶的仡佬族,長期以草凳為座凳,預防和減少了上述等多種疾病,使得健康長壽。

石阡苦丁茶
石阡苦丁茶
石阡苦丁茶系採用木犀科女貞屬植物為原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流程加工而成,該植物生長在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淨山主脈、海拔800—1000米的原始天然林中。這裡森林茂密,溪間縱橫,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富含礦物質,無工業污染。

石阡泡椒
石阡泡椒
泡辣椒,是石阡民間流傳廣泛,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道家常菜。它是精選當地完全施用農家肥種植的本地上等辣椒洗淨後,用礦泉水、精鹽、白酒、大蒜、花椒等多種原料製作而成,聞之酸香撲鼻,觀之色澤紅潤、食之鮮脆可口,兼具有健胃消食、祛風散寒、解毒驅蟲、活血行水之功效,並富含維C、維E等多種維生素。

石阡豆腐乳
石阡豆腐乳
曾獲得石阡縣演藝大賽“名優小吃”獎,在石阡縣首屆地方特色旅遊產品展示中被評為:地方特色旅遊產品。石阡豆腐乳沿用傳統工藝,由黃豆、辣椒、花椒、白酒、食鹽等環保材料加工製作。

石阡苔茶
石阡苔茶
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母樹屬古茶樹系列。石阡氣候溫潤,境內與周邊皆無大規模工業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優越的環境裡,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石阡“全茶宴”菜品及文化有:苔茶長壽湯、紅茶富貴魚、苔茶香酥鴨、節節高升、茶香白切、綠茶豆腐、火茶煎蛋、品味人生等。

石阡皮蛋
石阡皮蛋已有600餘年的歷史,又名松花皮蛋,其蛋白透明富有彈性,松花疊起,蛋黃呈現墨綠、草綠、茶色、暗綠及鮮紅等五彩色層,食之醇香爽口、回味甘美,久食不膩,容易消化。同時具有清熱解暑、乾膽明目、開胃潤喉、醒酒止渴、降低血壓等功效。早年大都為民間作坊生產。新中國成立後,石阡縣採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完善了氧化鈣、碳酸鈉、氧化鉛、茶末等多種原料合成的液體浸泡鮮泡的新工藝,確保了皮蛋的成熟期和保質、保鮮期,提高了蛋體的營養成分,成功地推出了色鮮、味俱佳的糖心皮蛋。

歷史文化

石阡是貴州省最早建府的五府之一,600多年的府治歷史積澱了豐富的地方民族文化和眾多名勝古蹟,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壽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阡府文廟、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舊址、堯上民族文化村、樓上村古建築群、成氏家族墓、太虛洞、摩崖石刻、碗架岩摩崖石刻、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毛龍、木偶戲;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仡佬族敬雀節、茶燈戲、仡佬族喪葬習俗、侗族民俗“悄悄年”、說春;有紅色文化——甘溪戰役、堯上紅廟伏擊戰、困牛山100名紅軍集體跳崖遺址。先後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區。
毛龍
毛龍
毛龍為石阡縣獨具的一種較為大型的龍燈品種。石阡縣仡佬、苗、侗等先民,唐宋之前泛稱“五溪蠻”或“五陵蠻”,以遠祖“盤瓠”為圖騰。“盤瓠”的形象為“五色毛犬”,在“龍”這箇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物上,又增加了“毛”的特徵。
茶燈
茶燈
石阡縣的茶燈是源於生活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石阡茶燈屬非物質文化遺產。

榮譽稱號

1992年,石阡縣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
1998年,石阡縣被定為革命老區
2009年,石阡縣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稱號
2010年8月8日,石阡縣獲得全國首個“中國營養健康示範基地”稱號
2012年,石阡縣被評為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溫泉之鄉”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苔茶之鄉”稱號
2012年,石阡縣榮獲“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
2015年,石阡縣榮獲“中國石材(石阡)產業基地”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4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退出石阡縣貧困縣序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