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連城

石連城(1927-1989),又作石連成,女,單弦演員,北京人,滿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連城
  • 又作:石連成
  • 職位:單弦演員
  • 性別:女
人物概述,藝術成就,

人物概述

石連城(1927-1989),又作石連成,女,單弦演員,北京人,滿族。 石連城自幼家庭貧寒,13歲時便去冷凍廠當童工,後又轉織襪子作坊當計件工,最困難時曾在家中糊“取燈盒”(火柴盒)。由於家裡買不起收音機,就一邊幹活一邊聽同院的話匣子。經常從話匣子裡聽到榮劍塵先生演唱的單弦,自己跟著哼唱,從而傾心於單弦藝術,立志學習榮派單弦。1944年,當石連城18歲時,曾主動給榮先生寫信表達求教的意圖,但榮先生當時並沒有回信。這時的石連城卻鼓足勇氣貿然登門拜訪榮先生,榮老回答因一面演出,一面經營王府井東安市場的“小上海遊藝社”,確實沒有時間教學。此時卻被石連成對追求藝術的執著精神所感動,遂把她介紹到自己多年的老友同時還是早年為其伴奏的德潤田、龐玉山等二位先生處學習。經過德、龐二老的悉心教導,為石連城掌握八角鼓演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石連成此時也非常刻苦,逢夏日總是頭戴草帽,身穿藍色大褂,步行去龐先生家學習。她還曾向朝陽庵八角鼓票友果振文先生學習,她後來常演的“搖條轍”頭二本《瑞雲》即為果先生所授。北京著名弦師穆海亭先生曾為其伴奏,這時也給予了石連城很多藝術上的提攜與教益。1945年,石連城在北京西單茗園登台演出,此後曾在鳳凰廳遊藝社、華樂園、吉祥戲院、大陸電影院、昇平遊藝社、紫竹林等處演出,經常是由孫書筠攢底,同台演員有謝芮芝先生的單弦、三蘑菇白全福的對口相聲,馬忠翠的河南墜子,閆麗琴的梅花大鼓、李蘭舫的平韻大鼓,新麗英的梅花大鼓,快手劉的戲法等,同時她還在電台播音。石連城的身材高挑,表演服裝樸素大方,台上氣質不俗,所以她在北京很快就嶄露頭角。在觀眾中還有傳說她是一位女大學生,由此可見對石的評價不似一般女演員。此時的石連城無處不以榮劍塵先生為標榜,從曲目到唱腔,從表演到颱風,甚至於表演中的細微動作都模仿得維妙維肖,報紙廣告冠以“文明單弦”,用以區別謝芮芝先生的“滑稽單弦”。1947年3月8日,在鳳凰廳遊藝社,石早場演出《錢秀才》,晚場演出《細侯》。同年3月24日,在鳳凰廳遊藝社,石早場演出《刺虎》,晚場演出《細侯》。同年3月23日,她還參加了北平市曲藝公會在國民大戲院舉辦的合作義演,演出了榮派傑作《蝴蝶夢》。後來她在北京城南演出期間,由著名弦師胡寶鈞為其伴奏,因其刻苦故得胡先生很多指點。此時石連城曾多次提出拜榮劍塵先生為師未果,後來由於下海作藝必須要拜一位帶道師,所以石連城在1948年拜譚鳳元先生為師。1949年,石連城來到天津,先後在群英、小梨園、大觀園、玉壺春、新聲等園子演出,先後由白雲鵬、小黑姑娘(金慧君)、周文如、馬書麟、山藥蛋(富少舫)等位擔任攢底,此時的石連城已經由中場演唱攀升到倒三、倒二的位置。在群英演出期間,由後台老闆郝祥金提議,與河南墜子演員王寶霞、時調演員王毓寶、小紅梅(弦師李國梁之夫人)、梅花大鼓演員周文如、單弦演員小映雲、清唱二黃演員張玉宸、京韻大鼓演員文書屏、京韻大鼓演員石玉屏等九位姊妹結義金蘭,成為曲藝界之佳話。
石連成先生石連成先生
石連城在天津演出期間藝術上曾得到程澍棠先生幫助,此時程也為榮劍塵先生彈弦伴奏,因榮先生要長期回北京,故程澍棠先生留在天津專門為石伴奏。石連城此時演唱的作品多為程作,也有經程加工唱腔的作品,如《祥林嫂》、《王貴香》、《渡烏江》、《霸王別姬》等。解放後單弦名家石慧儒演唱《杜十娘》中【湖廣調】的“五更五點”就是吸收了程先生為石連城設計的唱腔,此腔至今已經成為該曲牌經典唱腔。石連城的舞台表演灑脫,面部表情豐富,台上氣質文雅,得到程先生的幫助後,藝術上有了極大的飛躍,已經由刻板地學榮先生轉變為和觀眾親切的交流,從段子的內容出發來刻畫人物。
解放後,石連城參加了天津群聲曲藝社,先後在大觀園、大觀樓、紅旗(燕樂)、小梨園演出,還參與了曲藝劇的排演。程澍棠先生在朝鮮犧牲後,曾由祁鳳鳴先生為石連城伴奏過,隨後便是由弦師張少坡為石連城伴奏多年,合作非常默契。
石連城在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1950年11月21日,天津市曲藝界坐著大卡車,在西門、北門、東北角、西南角一帶作街頭宣傳抗美援朝,石連城、王佩臣、周文如、富少舫馬三立等人參加,每到一處,眾多市民圍觀。1953年底參加了天津曲藝工作團,並隨團在華安、第二工人文化宮、小劇場,興北等處演出。程澍棠先生赴朝以前,曾應中央音樂學院邀請,教授單弦及伴奏。1951年,石連城與弦師馬滌塵在瀋陽演出時驚聞程先生犧牲在朝鮮戰場,悲慟不已。1952年,石連城便接替程先生擔任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講師,這時祁鳳鳴、馬滌塵二位先生曾陸續到音樂學院擔任伴奏老師。後來祁、馬先後參加廣播電台曲藝團,由劉懷林接替為石連城伴奏。1954年秋末,石連城由天津市廣播藝術團調到天津音樂學院工作,擔任高級講師,並居住在河東區音樂學院,在音樂學院任教12年之久,培養了許多音樂工作者。“文革”初期,石連城也遭受衝擊,1966年,隨夫宋暉先生移居邯鄲,調入邯鄲市歌舞團。1979年,調河北省曲藝團擔任演員,1985年退休,1989年去世。

藝術成就

石連城能融會榮、譚二家之長,在相同曲目的演唱上與譚師卻有很大區別,依照自身條件又巧使榮派唱腔。這與對其藝術上幫助大的幾位弦師都曾為榮先生伴奏,使其得以系統全面地掌握榮派精髓是分不開的。石連城通過不懈努力運用自身天賦條件,終於闖出一條自己的演唱風格。她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之後,教學相長,從樂理到發聲方法上又有長足的提高。她的氣質高雅,表演灑脫是其天賦條件,她是一位繼石慧儒之後猶有獨特風格的表演藝術家。
石連城演唱過的榮派曲目有1至4本《細侯》、《錢秀才》、《莊子扇墳》、《翠屏山》、《刺虎》等,在電台唱過整本的節目;譚派曲目《打漁殺家》;程澍棠先生創作的《霸王別姬》(一七轍)、《祥林嫂》(姑蘇轍)、《王貴香》、《渡烏江》等,此外還有搖條轍的《瑞雲》(兩本)、言前轍的《馬介甫》、《寧武關》等。1949年,排演了新節目《鉏魔刺盾》,後來還創編了《杜十娘》和《黃繼光》等節目。1962年10月,在第一屆“津門曲薈”的單弦專場中,演出了整理本《杜十娘》,由馬滌塵伴奏,有【曲頭】、【數唱】、【四板腔】、【話白】、【湖廣調】、【雲蘇調】、【流水板】等曲牌,這段節目留有靜場錄音,是石連城最有代表性的一段節目,她的學生王紅艷很好的繼承了這個曲目。1981年在紀念程澍棠、常寶堃二烈士逝世30周年的紀念演出中,特邀石連城表演了《祥林嫂》,從中寄託了她對程澍棠先生的追思懷念,這也是她最後一次為天津觀眾的藝術奉獻,此段錄音也成為了石連成最為具有代表性的傳世錄音之一。
解放初期,石連城曾經收張慧云為徒,張學石頗似,並學會了很多石連城的代表曲目,在河北省曲藝團期間教授過王紅艷等學生。石連城留有岔曲《春景》、《夏景》、《風雨歸舟》、《松月繞》、《探晴雯》和單弦牌子曲《祥林嫂》、《打漁殺家》(頭本)、《杜十娘》、《黃繼光》、《霸王別姬》(未公開)等錄音。
綜觀石連城的舞台藝術生涯不是很長,主要集中在10年的光景,但她在單弦藝術上的造詣卻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的。她作為私淑榮派的女演員開創了女聲學習榮派唱腔的先河。
石連城能融會榮、譚二家之長,在相同曲目的演唱上與譚師卻有很大區別,依照自身條件又巧使榮派唱腔。這與對其藝術上幫助大的幾位弦師都曾為榮先生伴奏,使其得以系統全面地掌握榮派精髓是分不開的。石連城通過不懈努力運用自身天賦條件,終於闖出一條自己的演唱風格。她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之後,教學相長,從樂理到發聲方法上又有長足的提高。她的氣質高雅,表演灑脫是其天賦條件,她是一位繼石慧儒之後猶有獨特風格的表演藝術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