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漁歌

據介紹,1938年6月4日,陳毅將軍率新四軍一支隊東征進駐高淳,司令部就設立在高淳老街的吳家祠堂。1943年,新四軍一師師部巡視團團員孫海雲隨團來高淳檢查工作,在石臼湖畔寫下“石臼漁歌”歌詞,後由新四軍文藝幹部塗克譜曲。 “石臼漁歌”作成後,迅速在當地新四軍戰士和民眾中傳唱,極大鼓舞了廣大軍民的抗戰熱情。 “石臼漁歌”此前已被列為高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高淳縣文化局又整理了該歌曲的相關資料,開始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臼漁歌
  • 面積:207平方公里
  • 特點:物產豐富
  • 素稱:日出斗金,日落斗銀
石臼湖,漁歌,優點,

石臼湖

形似石臼,是高淳溧水、當塗三縣的界湖,面積207平方公里。石臼湖物產豐富,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之稱。
自古以來,石臼湖就是風景名勝之區。早在明代以前,“石臼漁歌”就名列高淳八景。1984年,“石臼漁歌”被評選為“金陵新四十景”之一。
每當夏秋季節,潮汛一來,煙波浩蕩,山清水秀。岸邊綠柳依依,湖上白鷗點點。極目遠眺,龜山鼓腹而浮,蛇山匍匐前行。還有那獅子山、象山、駱山、鳳棲山,南北西東,天造地設,相映成趣。落暮時分,湖光耀金,帆檣林立,漁舟唱晚,更是美不勝收。

漁歌

石臼湖水美、景美,石臼湖的漁歌更美。高淳漁歌那高亢嘹亮的曲調早就為戲曲家們所青睞,明代就在高淳漁歌的基礎上形成了流行於世的戲曲唱腔“高撥子”,高淳也成了徽劇的發祥地之一。明弘治二年舉人、高淳詩人夏輯有《石臼湖漁歌》一首贊道:
一葉扁舟百里湖,煙波深處想婆娑。
輕風短棹斜陽處,幾曲滄浪自在歌。
是石臼湖那浩渺的湖水滋潤了湖畔兒女的歌喉,是湖中豐富物產帶來的富足安康催發了人們歌唱的激情,漁民們以湖浪為和、撥槳為節,縱情高歌,追雲逐浪。
石臼湖歷史悠久,湖面廣闊,是蘇皖邊境的魚米之鄉,自然風光美麗,水產資源豐富。湖上風光隨著季節的不同,她也和長江水位一樣出現潮漲潮落。夏秋時潮汛一來,山清水秀。極目遠眺,烏龜山象一隻大烏龜昂首鼓腹浮在水面,和一條匍匐前行的蛇山相對峙,守住了湖的南大門;獅子面和象山守在湖的北面;左面有駱駝一般的駱山和一頭雙峰駝樣的鳳棲山,臥在湖濱倒映入水;淺藍山的西橫山連綿不斷象一幅寬銀幕出現在右面;不遠處的小茅山,圓鼓鼓地象座銅鐘屹立在北方的高阜上,這是湖北岸漁民們漁舟唱晚回家的“航標”;南北西東,相映成趣。湖面上帆檣林立,秋冬季節,鴻雁翱翔,鳧鷗嘻逐。天造地設,美不勝收。

優點

☆ 水產資源豐美
☆ 水產植物繁茂
☆ 湖灘是天然牧場、肥料場和燃料基地
☆ 水運四通八達
石臼湖南面通宣、郎、廣,西到蕪湖進長江,北過天生橋進秦淮河到南京。以前,陸路交通不暢,江西、皖南各地的竹、木、茶、紙、桐油都走水路順流而下石臼湖,再分往本省各地。抗戰時期為了打破敵人的封鎖,沿湖地帶的石場、青圩、許家埠等偏僻村莊,竟成為興盛一時的商業碼頭。由於迭次大水,加上沿湖幾縣的大面積圍墾,以及工業廢水污染等等,“日出斗金”的石臼湖自然生態失去平衡,給國家和沿湖人民造成很大損失,實在令人惋惜。現在沿湖堤壩已由政府撥款支援,加高加固,又建立了電力排灌,農業連年豐收,沿湖農民又添置船、網,逐漸恢復副業生產。同時政府又在重點建設商品漁業基地,開挖了不少人工漁池,沿湖水產資源的面貌正在逐步改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