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位於翟營大街226號,是長安區唯一一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現由南、北兩個校區組成,總占地118畝。學校現有教學班88個,在校學生4000餘名。是石家莊市東部辦學規模較大,社會聲譽較高的一所完全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 簡稱:二十二中
  • 校訓:仁愛、誠信、博學、篤志
  • 創辦時間:1964年
  • 類別:普通中學
  • 現任校長:蘇薈芳
  • 所屬地區:河北石家莊
  • 主要院系:中學
  • 主要獎項:素質教育先進單位
教學設施,學校榮譽,學生成績,師資力量,教育理念,校園文化,

教學設施

學校教育教學設備先進完善。建有暢通高效的校園網系統,教室均配備全套的多媒體授課設備,裝備了學生電子閱覽室、語音室、多功能會議是以及先進的攝錄編教室,建成了國家一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功能齊全的音美專用教室、400標準跑道、燈光足球場、以及5萬餘冊藏書的圖書館。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硬體條件。還附有二十二中學國中部。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學校榮譽

1995年以來,學校在探索新時期教育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實行了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98年學校先後被評為“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市德育示範學校”、“市語言文字工作示範學校”、“區文明單位”等,2000年,學校被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命名為“校園網建設示範學校”、被市教委命名為“素質教育先進單位”。2001年,學校又獲得“河北省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河北省雙語示範學校”的稱號。2002年學校榮獲了“石家莊市文明單位”的光榮稱號。2003年學校又榮獲“石家莊市花園式單位”和“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稱號。2004年鑑於學校在信息技術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績,省教育廳認定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2005年學校又榮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國家教育部規劃課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深化研究2001-2005“優秀實驗研究單位”和長安區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2006年學校又榮獲市委組織部評定的“石家莊市優秀學生業餘黨校”和市體育局、市教育局聯合頒發的“石家莊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輸送人才獎先進集體”的榮譽。
所授榮譽所授榮譽

學生成績

近年來學校中、高考成績逐步攀升,高考上線率穩中有升,本科上線人數大幅度提高。長安區文理科狀元連年為我校學生奪得。近年來,我校學生在省、市、全國各科文化知識競賽中獲獎的達一百多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0餘人,其中高級教師54名,一級教師116名,中高級教師總數居長安區各中學之首。全校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師資力量

二十二中擁有一支專業技能精湛,師德高尚、愛崗敬業,勇於開拓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40餘人,其中高級教師46名,一級教師79名,中高級教師總數居長安區各中學之首,學歷達標率100%。擁有省市級拔尖人才、市勞動模範、省園丁、省優秀教師等稱號的教師有50餘人。

教育理念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創建於1964年,歷史悠長,校風嚴謹,辦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是學子成才的搖籃。 學校始終堅持“使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與社會發展需要和諧統一,讓人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理念,堅信每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能,並積極創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情緒體驗。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校園文化

二十二中是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它以學生的終生和諧發展為根本,以培養有選擇能力,有一定特長,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目標。
石家莊市第二十二中學
學校的辦學目標:創建一所讓百姓滿意的,一流的省級示範性高中。努力實現辦好一方教育,服務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辦學宗旨。
學校的教風:嚴而有情,嚴而有理,嚴而有序,嚴而有方。
學校的校訓:仁愛、誠信、博學、篤志。
校訓的解釋:
仁愛 古代儒家的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孔子言“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弟”,“愛",是指“愛國、愛家、愛物、愛人”,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實施方法。
誠信 “誠”具有真和實這兩個最基本的含義,“不自欺”是其特殊要求,它不帶有任何功利性,只有“誠”才有善,它是一種人生態度和道德境界,體現的是我與自我的關係。“信”是一種行為規約,只有守信,才能獲得利益,才能成功,信是對他人而言,體現的是我與他人的關係。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建功立業的根本保障。
博學 博:廣、通,廣博、淵博。“學不博者不能守其約”,“學博而後可約”,就是說明人必須要廣泛的學習,以達到學問淵博,只有學問淵博,才能能掌握要領。
篤志 篤(du):真誠、純一、堅定、專一。篤志,就是志向堅定而專一,志向真誠而純一。“志不篤者不能力行”,說明立下的志向必須要堅定而專一,真誠而純一,才能努力實行。
學校的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解釋: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斷獲得豐富和發展,被賦予新的內容。做為一個高尚的人,在氣節、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面都應不屈不撓,戰勝自我,永遠向上,力爭在事業與品行兩個方面都達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應該順應自然,胸懷博大,寬以待人,承擔起宏偉的歷史任務。“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闢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時間的考驗和興衰變化,而一直能穩固地凝聚在一起,並保持一個偉大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是同這種深刻認識分不開的。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已構成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時代為傳統注入新的活力。“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古訓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然以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著二十二中人開創新的歷史,再造新的輝煌!
“校本”是指“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校本化”則是實施以校為本的研究、培訓、課程開發及管理的動態過程。它包含三個意思:一是為了學校,二是在學校中,三是基於學校。“為了學校”是指要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所面臨的問題為指向;“在學校中”指要樹立這樣一種理念,即學校自身的問題要由學校中人來解決,要把經過學校教師探討、分析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諸種方案在學校中加以有效的實施;“基於學校”是指從學校實際出發所組織的各種培訓、所展開的各類研究、所涉及的各門課程等都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挖掘學校存在的種種潛力,把學校資源更充分的利用起來,讓學校的生命活力釋放的更徹底。“校本化”的體現形式有:校本研究、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校本管理。其中,校本研究是起點,校本培訓是中介,校本課程開發是落腳點,校本管理則貫穿、滲透在它們之間,起著協調、組織的作用。
“校本化”是在知識經濟要求培養創新人才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社會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要創新,就必須關注個性、關注差異性、關注每個學生。“校本化”突出的不是統一性,不是一致性,而是基於學校現實而展開的動態過程,是針對學校存在的特定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與實踐。因而,“校本化”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