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鏈模型

麥可·波特首先提出了 “知識鏈(K-Chain)”是形成一個知識組織創新周期的一系列互動過程。知識鏈的四個部分之間的相互滲透,加快創新的速度。知識鏈包括四個階段:內部知曉(Internal Awareness)、內部回響(Internal Responsiveness)、外部知曉(External Awareness)、外部回響(External Responsiveness)。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鏈模型
功能特徵,四個階段,知識鏈模型,主要功能,主要活動功能,輔助活動功能,

功能特徵

1.知識鏈具有傳播性。
2.知識鏈具有動態性。
3.知識鏈具有制衡性。
4.知識鏈具有收益遞增性。

四個階段

1.內部知曉(Internal Awareness)
知識鏈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描述一個組織通過結構和功能邊界對它的優勢及弱點的集體理解。內部知曉不止是使你的工作有序化,而是要知道它是怎樣的順序。
2.內部回響(Internal Responsiveness)
知識鏈的第二個組成部分,描述了在未過濾的資源及外部市場估價的基礎上即刻組織的組織能力。
3.外部知曉(External Awareness)
知識鏈的第三個組成部分,強調在自身期限內遇見市場的永久能力,它是基於資源和市場的更好連線,對環境條件的快速回響的水平。
4.外部回響(External Responsiveness)
知識鏈的第四個組成部分,描述了組織了解其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根據市場需要改變方向的能力。當與內部知曉結合時,外部知曉能帶來新市場的成功發現。

知識鏈模型

美國學者C.W.Holsapple和M.Singh提出了一個系統的知識鏈模型概念,該知識鏈模型由主要活動功能和輔助活動功能兩部分組成。主要活動功能又由5個階段組成:知識獲得、知識選擇、知識生成、知識內化、知識外化;輔助活動功能由4個層次組成:4層次結構由領導、合作、控制、測量組成,構成了知識鏈的5階段4層次結構。該知識鏈模型表明了知識鏈的“產出”是各個階段的知識“學習”活動的結果。

主要功能

主要活動功能

1.知識獲得:從組織外部獲取知識,並使之變得易為組織所用。
2.知識選擇:從組織內部選擇知識資源,並使之易為組織所用。
3.知識生成:從現有的知識中發現和分化出新的知識。
4.知識內化:將已經獲得、選擇和生成的知識通過分發和儲藏等方式進行整理,從而改變組織的知識資源狀態。
5.知識外化:將知識融入組織的產品中。

輔助活動功能

1.領導:建立條件使得知識管理的引導工作更富有成效。
2.合作:在知識管理活動中,加強合作管理,將合適的過程和資源在合適的時間帶到合適的地點,並充分加以運用。
3.控制:使得知識面的質量和數量滿足需求,並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4.測量:評估知識資源、知識生成和知識新陳代謝的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