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完全脫垂

直腸完全脫垂

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稱為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直腸完全脫垂
  • 外文名:Complete rectal prolapse
直腸壁部分或全層向下移位,稱為直腸脫垂,直腸壁部分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下移稱完全脫垂。若下移的直腸壁在肛管直腸腔內稱內脫垂;下移到肛門外稱為外脫垂。
幼兒發育不良、營養不良病人、年老衰弱者,易出現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小兒骶骨彎曲度小、過直;手術、外傷損傷肛管直腸周圍肌或神經等因素都可減弱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的固定、支持作用,直腸易於脫出。
腹壓增加:如便秘、腹瀉、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難、多次分娩等,經常致辭使腹壓升高,推動直腸向下脫出。
直腸完全脫垂初發時腫物較小,排便時脫出,便後自行復位。以後腫物脫出漸頻。體積增大,便後需用手托回肛門內,伴有排便不盡和下墜感。最後在咳嗽、用力甚至站立時亦可脫出。隨著脫垂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常有粘液流出,致使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直腸排空困難,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呈羊糞樣。黏膜糜爛、破潰後有血液流出。內脫垂常無明顯症狀,偶爾在行腸鏡檢查時發現。
直腸完全脫垂應注意:一般幼兒直腸脫垂有自愈的可能,應注意縮短排便時間,便後立即將脫出直腸處復位,取俯臥位,用膠布固定雙臀等。成人也應積極治療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壓增高的疾病。以避免加重脫垂程度和手術治療後復發。
直腸黏膜 脫垂病理改變為直腸下段黏膜層與肌層之間結締組織過於鬆弛,黏膜層下移,完全脫垂則是固定直腸的周圍結締組織過於鬆弛,以致直腸壁全層下移,脫出的直腸黏膜可發生炎症、糜爛、潰瘍、、出血,甚至嵌頓壞死。肛管括約肌因持續性地伸展、被動鬆弛,可發生肛門失禁,失禁後更加重了脫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