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托斯拉夫斯基

盧托斯拉夫斯基

維托爾德·羅曼·盧托斯瓦夫斯基 Witold Roman Lutosławski維托爾德·羅曼·盧托斯瓦夫斯基(波蘭文:Witold Roman Lutosławski,),波蘭作曲家、指揮家。早年在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受波蘭民間音樂影響。二戰前的作品多毀於戰火。50年代後開始採用序列音樂技法和自創的“偶然對位技術”,作品趨於成熟,獲得崇高的國際聲望,是20世紀最著名的波蘭作曲家之一。其音樂作品雖採用多種複雜的現代音樂技巧,但始終富於真情實感和豐富的音樂效果,受到各國聽眾的廣泛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托斯拉夫斯基
  • 出生日期:1913年1月25日
  • 逝世日期:1994年2月7日
  • 畢業院校:華沙音樂學院
簡介,創作特點:,代表作品:,

簡介

少年時代開始學習小提琴和作曲。1932-1937年間,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鋼琴,並隨里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學生馬利舍夫斯基學習作曲。
音樂學院畢業以後至50年代,他作為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演奏家活動在波蘭音樂界。從60年代起,由於一系列成功的作品問世,逐漸產生廣泛的影響,作品多次在重大的國際作曲比賽中獲獎。此間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葬禮音樂》、《威尼斯運動會》、《第二交響曲》、《大提琴協奏曲》、管弦樂《前奏曲和賦格》等。
盧托斯拉夫斯基
1959年被接納為“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的會員,並曾擔任該協會的副主席。
1959~1973年曾多次獲得波蘭及國際上的音樂創作獎 。
由於其卓越的成就,被公認為20世紀下半葉東歐國家在國際樂壇上最活躍的作曲家之一。
1994年,盧托斯拉夫斯基於波蘭逝世。

創作特點:

盧托斯拉夫斯基創作的前期受巴托克席曼諾夫斯基等人的影響,喜歡運用民間音樂的素材,作品具有較鮮明的東歐民族音樂的特徵。他的早期作品大部分在二戰中遺失。1956年以後,由於在偶然對位技術方面的實驗成功,其樂風大變,創作日超成熟,在20世紀現代作曲家中以其獨特的個性享有很高的聲譽。盧托斯瓦夫斯基的作品一般都有較高的藝術質量,富於探索精神和獨創性。

代表作品:

是雙鋼琴曲《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第一交響曲》、弦樂作品《序曲》、《管弦樂協奏曲》等。著作有《音樂技術中偶然因素的作用》、《論現代樂隊》等。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Variation on a Theme by Paganini,作於1941年。是採用了帕格尼尼為小提琴而作的《24首隨想曲》Op.1中的第24首“a小調”主題寫成。史上眾多作曲家如李斯特、舒曼拉赫瑪尼諾夫勃拉姆斯等都為這個主題寫作過不朽的名作,盧托斯拉夫斯基同樣為這個主題寫下了這首精彩的雙鋼琴作品,從而成為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十二首民間曲調》12 Folk Melodies,作於1945年,為青少年而作,由十二首簡易鋼琴小品組成。把波蘭民歌曲調與現代音樂元素混合,有鮮明的盧托斯拉夫斯基和聲特色。該作品還被改編為吉他獨奏版本,由吉他演奏大師布里姆為其錄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