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漢字)

皰(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皰,讀音:pào,名詞,指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如小水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皰
  • 外文名:pào
  • 解釋: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 四角號碼:  0011
基本信息,詳細解釋,詳細字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方言集匯,

基本信息

拼音:pào
注音:ㄆㄠˋ
部首:疒
筆畫:總筆畫,10;部外筆畫:5
筆順編號:丶一ノ丶一ノフフ一フ
鄭碼:TRY;U:75B1;GBK:F0E5;四角號碼:00112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皰
皰 pào
〈名〉
(1)面部所生的小瘡,俗稱粉刺 [acne]
臉上的小皰一個一個都紅而且亮起來。——茅盾子夜
(2)皮膚上長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blister;bleb]。如:手上燙起了一個皰;小水皰;小膿皰

常用詞組

皰疹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披教切,音炮。腫病。通作𢼌。
皮教切,音抱。面生氣也。𢼌原字從皮,不從攴。
(皰)《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𠀤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𠀤音炮。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皰。或作胞𦝐。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英字典] pau5 [海陸豐腔] pau5 [台灣四縣腔] pau5
◎ 粵語:paau3
◎ 潮州話:pa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