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意思是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 另一寫法: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 類屬:中國古代成語
  • 出處:《左傳·新序·雜事》
成語信息,原文,啟示,翻譯,詳細解釋,字義,句解,出處,示意,近義詞,語法,故事,典故,

成語信息

原文

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明年;東陽上計錢布十倍,大夫畢賀。文侯曰:“此非所以賀我也。譬無異夫路人反裘而負芻也,將愛其毛,不知其里盡,毛無所恃也。今吾田不加廣,士民不加眾,而錢十倍,必取之士大夫也。吾聞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賀我也。”

啟示

做事千萬不可本末倒置,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礎受到了動搖事物也無法繼續存在,此所謂得不償失。

翻譯

魏文侯外出遊歷,看見路上有個人反穿著皮衣背草料,魏文侯說:“為什麼反穿這皮衣背草料?”那人回答說:“我喜愛我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說:“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沒地方依附了嗎?”第二年,東陽官府送來上貢的禮單,上交的錢增加了十倍。大夫全來祝賀。魏文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打個比方這同那個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沒有什麼不同,既要愛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個皮沒有了,毛就無處附著這個道理。現在我的田地沒有擴大,官民沒有增加,而錢增加了十倍,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計謀才徵收到的。我聽說過這樣的話: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詳細解釋

字義

哪兒
依附

句解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出處

《新序.雜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作者:劉向
原文魏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示意

倘若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近義詞

相輔相成、“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反裘負芻

語法

複句式;作補語形容兩者的關係。

故事

春秋時,晉國的公子夷吾求秦國幫他登上王位,並答應給五座城池。夷吾成為晉惠公後就違背諾言。後來秦國遇饑荒向晉國借糧,晉惠公也沒答應。大臣虢射對晉惠公說:“我們借糧也不能改善關係,就好比‘皮之不存,毛將安附?’”

典故

有一年,魏國的東陽地方向國家交售的錢糧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為此,滿朝廷的大臣一齊向魏文侯表示祝賀。 魏文侯對這件事並不樂觀。他在思考:東陽這個地方土地沒有增加、人口也還是原來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錢糧布帛呢?即使是豐收了,可是向國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這必定是各級官員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徵收得來的。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 年 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 年 前,魏文侯外出巡遊。一天,他在路上見到一個人將羊皮統子反穿在身上,皮統子的毛向內皮朝外,那人還在背上背著一簍餵牲口的草。
魏文侯問道:“你為什麼反著穿皮衣背柴禾?”
那人回答說:“我很愛惜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壞了,特別是背東西時,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聽了,很認真地對那人說:“你知道嗎?其實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沒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嗎?”
那人依然執迷不悟地背著草走了。
如今,官吏們大肆徵收老百姓的錢糧布帛而不顧老百姓的死活,這跟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行為不是一樣的嗎?
於是,魏文侯將朝廷大臣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講了那個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並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寧,國君的地位也難以鞏固。希望你們記住這個道理,不要被一點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實質。”
眾大臣深受啟發。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的道理,基礎是根本,是事物賴以存在的依據,如果本末顛倒,那將是得不償失的。
【注釋】
①魏文侯:魏國的國君。②裘:皮衣,名詞.用作動詞,即“反穿皮衣”。③芻:牲口吃的草。④:胡為:為什麼。⑤恃:依靠。⑥:東陽:地名。⑦上計:上,送上,記賬薄。⑧布:古代錢幣。⑨“此非”句是說“這不是你們應該祝賀我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