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避暑三寶

皇宮避暑三寶

清朝,京城皇宮夏日避暑的三大寶物。承德避暑山莊、北京冰窖胡同、四川牛皮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承德避暑山莊
  • 1:承德避暑山莊
  • 2:北京冰窖胡同
  • 3:四川牛皮涼蓆
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的營建,大至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開拓湖區、築洲島、修堤岸,隨之營建宮殿、亭樹和宮牆,使避暑山莊初具規模。康熙皇帝選園中佳景以四字為名題寫了“三十六景”。
第二階段:從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對避暑山莊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增建宮殿和多處精巧的大型園林建築。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為名又題了“三十六景”,合稱為避暑山莊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為加強對蒙古地方的管理,鞏固北部邊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蘭圍場。每年秋季,皇帝帶領王公大臣、八旗軍隊、乃至後宮妃嬪、皇族
承德避暑山莊牌匾[1]
子孫等數萬人前往木蘭圍場行圍狩獵,以達到訓練軍隊、固邊守防之目的。為了解決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蘭圍場之間,相繼修建2l座行宮,熱河行宮——避暑山莊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動工興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後一項工程竣工,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歷時89年。在英法聯軍攻打北
京時,鹹豐皇帝就帶著一批大臣逃到了這裡。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隨避暑山莊的修建,周圍寺廟也相繼建造起來。
氣候
承德避暑山莊地處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帶,屬溫帶
承德避暑山莊美景[10]
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天雖然寒冷,但由於四周環山,阻滯了來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襲擊,故溫度要高於其他同緯度地區;夏季涼爽,雨量集中,基本上無炎熱期。
北京冰窖胡同
冰窖口胡同的冰廠至60年代初還在使用,每當寒風凜冽時節,冰廠工人們就開始到積水潭或太平湖取冰,用專用工具將已凍得非常厚實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見方的冰塊,用溜槽將冰塊提到岸邊運至冰廠,再用溜槽將冰塊放至儲冰坑中碼放好,每塊冰之間都鋪有稻草相隔,隨後再用保溫之物質如稻草等將全部的冰塊厚厚蓋好,等至氣候炎熱之時,遂將存冰取出向市場供應。相同的取冰方式,在京城各水域也很多,後因人造凍的大量使用,有數百年歷史的冰窖口胡同冰廠消失,遺留下的儲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為青年湖。
四川牛皮涼蓆
四川三峽水牛皮,雲貴高原水牛皮,江浙水牛皮,東南亞水牛皮,各地區黃牛皮,牛皮碎料打漿皮等等。
牛皮涼蓆是依靠自身天然的毛孔起到透氣、吸汗、散熱、防潮的效果
牛皮席
。黃牛皮一般都用來作為箱包革和鞋革是不適合做蓆子的。打漿皮更是不能用,打漿皮是指使用各種牛皮皮料邊角料打碎一次壓製成型的蓆子,和複合板一樣的道理,自然不能使用作為製作蓆子的原料,牛皮涼蓆的工藝有鞣質工藝和塗飾工藝。
天然的牛皮涼蓆必須採用鞣質工藝。鞣質工藝是指採用對人身體無毒害的鞣質原料,結合先進的鞣質工藝的牛皮涼蓆。鞣質工藝是不會堵塞牛皮涼蓆達到透氣、吸汗、散熱、防潮的毛孔,而且能夠保持席面美觀、柔性等,因此牛皮涼蓆必須採用鞣質工藝。鞣質工藝製作的蓆子牛皮表面的紋路清晰可見,而且牛皮本身的自然傷殘也清晰可見,每一張牛皮蓆子都不一樣,而且蓆子不同部位的顏色都不一樣,這些都是觀察的指標。
塗飾工藝簡單的講就像刷油漆一樣,在蓆子表面上了一層拷,這樣的蓆子表面上看起了美觀、沒有傷殘,但是本質上毛孔等都被堵死,所以根本就達不到透氣吸汗散熱的效果,消費買蓆子切勿只注重表面。無傷不成皮還是可以借鑑的。
1、牛皮涼蓆透氣散熱——天然水牛皮毛孔粗,纖維鬆散,表面粗獷且有明顯龜紋和頸皺。具有透氣、散熱、吸汗、防潮等四大功能,這是其它皮革(黃牛皮、羊皮、豬皮等)所無可比擬的,人體感覺涼爽和舒適。
2、保健護膚——水牛皮天然的纖維組織不會對皮膚產生刺激,有天然空調之稱,對年老體弱、肩周炎及關節炎患者來說有一定保健功能。傳統竹蓆的溫度會隨著氣溫的升降而變化較大,水牛皮屬溫性產品,自身溫度隨外界溫度變化改變較小。
3、經久耐用——牛皮涼蓆避免了一般涼蓆堅硬、粗糙、悶氣的缺點,席面平整,不易藏污納垢。經過了科學工藝的處理,防黴菌,終身無蟲蛀,使用年限可達五十之久,使用愈久愈加涼爽、柔順。
4、精挑細選——硬席厚度在2.8mm—3.6mm,軟席厚度在2.5mm—3.5mm,才為精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