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醫史

百年中醫史

百年中醫,跌宕起伏,中西碰撞,甚是激烈。由西學東漸,中醫式微,到中西醫並重,東學西漸,百年中醫史,是一部中醫求生存、謀發展的奮鬥史。 本書通過史料與史論相結合,全面、系統地展示了辛亥革命以來百年間中醫事業的發展與學術進步,梳理了百年中醫所經歷的“抗爭圖存,自強發展(1912—1949)”“事業奠基,曲折前行(1949—1977)”“全面發展,走向世界(1978—今)”三個時期的歷史脈絡;通過內史與外史相結合,置中醫於社會文化大背景下,深入探究百年中醫發展史上重大事件的真相及其根源,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鑑,為發展中醫藥上升為國家戰略提供史學支撐;本書還記載百年中醫在台港澳地區及國外傳播、發展的不同歷程,有力地說明了人類健康需要中醫藥,中醫藥可造福全人類。此外,還附錄有醫家傳略、醫著提要、大事記等內容。 本書作為“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的核心內容,是近年來中醫藥史研究的一項標誌性成果。這一重要成果充分說明了發展中醫藥成為國家戰略是我們共同的要求,發展中醫藥更是歷史的選擇。 本書可供中醫藥科研、醫療、教育、管理人員以及中醫藥愛好者閱讀,更是從事中醫藥史學習、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基本介紹

  • 書名:百年中醫史
  • 作者:朱建平
  • ISBN:9787547829356
  • 定價:980.00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1/16
基本介紹,目錄,主要內容,

基本介紹

由“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組集體編撰的《百年中醫史》正式出版。該書首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1912年至2015年間,國內外中醫藥各個領域的事業發展和學術進步。本研究對於促進中醫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要了解中醫,要剖析中醫,要熱愛中醫,你需要《百年中醫史》。讓她講述也許你不曾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以及中醫其他歷史片刻:民國中醫存亡抗爭、新中國中醫的曲折、“一根針,一把草”、海外中醫、名老中醫、治未病、青藁素……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中醫起源與古代中醫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明清西學東漸與西醫傳入
第三節 晚清中醫學術與中醫改良
第一篇 抗爭圖存 自強發展(1912—1949)
第一章 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 思想文化的劇烈變革
第二節 西醫的發展與醫療衛生制度的建立
第三節 關於中西醫的社會論爭
第二章 中醫藥存廢與權利之爭
第一節 北洋政府時期的教育權利之爭
第二節 抗戰前南京政府時期的中醫存廢與權利之爭
第三節 1937年後的中醫要求平等待遇之爭
第三章 中醫事業
第一節 民國中醫管理法規
第六章 中藥方劑
第一節 藥學團體與中藥教育
第二節 中藥學術
第三節 中藥產業
第二節 中醫行政管理
第三節 中央國醫館的成立與活動
第四節 中醫教育
第五節 中醫醫療機構
第六節 中醫團體
第七節 中醫雜誌
第四章 中醫基礎研究
第一節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研究
第二節 藏象學說研究
第三節 病因證治研究
第四節 診斷學研究
第五節 醫史文獻研究
第五章 中醫臨床與養生
第一節 外感時病
第二節 內科雜病
第三節 婦產科
第四節 兒科
第五節 外科
第六節 骨傷科
第七節 眼科
第八節 喉科
第九節 針灸科
第十節 推拿科
第十一節 養生第四節 方劑學
第七章 融匯中西醫的早期思想和實踐
第一節 中西醫匯通的學術主張
第二節 “中醫科學化”思潮
第三節 革命根據地的中西醫政策
第八章 散落邊疆的各少數民族傳統醫學
結語(1912—1949)
第二篇 事業奠基 曲折前行(1949—1977)
第九章 中醫政策的轉折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衛生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第二節1954年之前的中醫政策
第三節 對輕視、歧視中醫做法的批判和糾正
第四節 中西醫結合方針的確立
第十章 中醫機構建設與教育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中醫管理機構
第二節 中醫醫療機構
第三節 中醫科研機構
第四節 中醫學術團體與學術刊物
第五節 不同類型的中醫教育
第十一章 中醫基礎學科研究
第一節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研究
第二節 藏象學說研究
第三節 診斷學研究第四節 醫史文獻
第十二章 中醫臨床學科與養生康復
第一節 外感熱病
第二節 內科雜病
第三節 婦科
第四節 兒科
第五節 外科
第六節 骨傷科
第七節 眼科
第八節 耳鼻喉科
第九節 針灸科
第十節 推拿科
第十一節 養生康復
第十三章 中藥學與方劑學
第一節 中藥學教育
第二節 中藥科研機構及研究成果
第三節 中藥資源調查、種植與炮製
第四節 中藥產業
第五節 方劑學
第十四章 中西醫結合的早期探索
第一節 中醫研究方法與中西醫結合臨床
第二節 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
第十五章 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與中醫藥
第一節 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的出現
第二節 合作醫療和赤腳醫生的曲折命運
第三節 合作醫療與中草藥運動
第四節 赤腳醫生的“中西醫結合”
第十六章 國家層面下民族醫學的形成與初步發展
第一節 人口普查中的民族識別工作
第二節 民族醫藥政策與實施
第三節 民族醫藥文獻發掘與整理
第四節 民族醫藥教育醫療科研機構
第十七章 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中醫藥外傳蘇聯等國家
第二節 針灸傳美與“針灸熱”
第三節 中醫藥著述在國外的傳播
第四節 援外醫療隊
結語(1949—1977)
第三篇 全面發展 走向世界(1978迄今)
第十八章 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 改革開放初期
第二節 1985年醫改後
第三節 新醫改階段
第十九章 新時期的中醫藥政策
第一節 培養新生力量
第二節 三支力量共同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並重
第四節 振興中醫藥
第五節 中醫藥發展規劃
第六節 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第七節 發展民族醫藥的政策
第二十章 中醫藥事業
第一節 中醫藥管理機構日益健全
第二節 中醫藥教育體系健全完善
第三節 中醫醫療機構迅速發展第四節 中醫藥科研的長足進步
第五節 中醫藥學術團體與出版事業的繁榮
第二十一章 中醫藥標準化工作
第一節 起步階段
第二節 發展階段
第二十二章 中醫基礎研究
第一節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研究
第二節 藏象學說與體質學說研究
第三節 病因證治研究
第四節 診斷學研究
第二十三章 醫史文獻信息與中醫藥文化
第一節 醫史文獻信息研究
第二節 中醫藥文化研究
第二十四章 中醫臨床與養生康復
第一節 外感熱病
第二節 內科雜病
第三節 婦科
第四節 兒科
第五節 外科皮膚科
第六節 肛腸科
第七節 眼科
第八節 耳鼻喉科
第九節 骨傷科
第十節 針灸科
第十一節 推拿科
第十二節 養生康復與治未病
第二十五章 中藥方劑學科的創新發展
第一節 中藥學教育與科研
第二節 中藥資源
第三節 中藥產業
第四節 方劑學科發展
第二十六章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科
第一節 中西醫結合機構的建設
第二節 學術團體與學術期刊的發展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
第四節 中西醫結合新概念新理論的出現
第五節 對中西醫結合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反思
第二十七章 民族醫學和民間醫學
第一節 民族醫學
第二節 民間醫藥
第二十八章 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國家外交政策指導下進行的交流(1978—1985)
第二節 在中醫事業發展戰略規劃下開展的交流(1986—1996)
第三節 中醫藥對外工作規劃下開展的交流與合作(1997迄今)
結語(1978 迄今)
附 篇 百年中醫在台港澳及國外
第二十九章 百年中醫在台港澳
第一節 台灣
第二節 香港
第三節 澳門
第三十章百年中醫在國外
第一節 日本
第二節 韓國
第三節 新加坡
第四節 馬來西亞
第五節 俄羅斯(含蘇聯時期)
第六節 保加利亞
第七節 英國
第八節 法國
第九節 義大利
第十節 德國、奧地利、瑞士
第十一節 美國
第十二節 澳大利亞
第十三節 非洲
附錄
附錄一 醫家傳略
附錄二 醫著提要
附錄三 大事記
主要參考書目

主要內容

1.《百年中醫史》出版發行,王國強作序。
歷時3年,凝聚80餘位中醫藥史研究專家心血的《百年中醫史》於7月22日舉行發布會,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百年中醫史研究”項目組成果之一,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全書250餘萬字,彩色、黑白圖片390餘幅,在翔實史料基礎上,以時間為軸線,以事件為節點,首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1912—2015年國內外中醫藥各領域事業發展和學術進步。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為該書作序:我們要把歷史的經驗和教訓轉化為解決現實困難與問題的智慧與謀略。希望中醫藥系統的各級領導幹部多讀點中醫史,通過學習不斷深化對中醫藥發展規律的認識,使自己的眼界胸襟更加開闊,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更為提高,領導素養和水平不斷提升。
該書主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朱建平表示,百年中醫史研究充分說明發展中醫藥是歷史的選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路志正等出席發布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