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白鷺屬鳥類的一種)

白鷺(白鷺屬鳥類的一種)

白鷺(學名:Egretta garzetta),別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春鋤、白鳥、小白鷺、白鶴,中型涉禽,屬於鷺科白鷺屬。分布於歐洲南部、日本、印度、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非洲、馬達加斯加、巽他群島、菲律賓、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台灣海南甘肅陝西河南四川、長江以南、山東北京等地,一般棲息於低海拔的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營巢於闊葉林或杉林的樹冠處,在貴州見於海拔300~24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義大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鷺
  • 拉丁學名:Egretta garzetta
  • 別稱:白鷺鷥、春鋤、白鳥、小白鷺、白鶴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鸛形目
  • 鷺科
  • 白鷺屬
  • :白鷺
  • 亞種:6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66
  • 英文名稱:Little Egret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

基本信息

編號:1370
拉丁目名:CICONIIFORMES
中文目名:鸛形目
中文科名:鷺科
拉丁科名:Ardeidae
中文屬名:白鷺屬
拉丁屬名:Egretta
拉丁種名:garzetta
定名人:(Linnaeus)
年代:1766
中文名:白鷺
ogenus:Ardea
原始文獻:Syst. Nat. ed.12, 1:237
模式產地:義大利
俗名:白鷺鷥, 春鋤, 白鳥, 小白鷺, 白鶴
英文名稱:Little Egret
生境:棲息於低海拔的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 營巢於闊葉林或杉林的樹冠處, 在貴州見於海拔300-2400m
國內分布:雲南(西部, 南部), 貴州, 廣東, 廣西, 台灣, 海南, 甘肅(南部), 陝西(西南部), 河南(南部), 四川, 長江以南, 山東(曲阜, 威海), 北京
國外分布:歐洲南部, 日本, 印度, 緬甸, 孟加拉國, 斯里蘭卡, 非洲, 馬達加斯加, 巽他群島, 菲律賓, 澳大利亞
保護級別:未列入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一卷132-134, A Synopsis of the Avifauna of China

外形特徵

中型涉禽,體長52~68厘米。嘴、腳較長,黑色,趾黃綠色,頸甚長,全身白色。繁殖期枕部著生兩根狹長而軟的矛狀飾羽。背和前頸亦著生長的蓑羽。眼先粉紅色。
嘴、頸和腳均甚長,通體白色。夏羽枕部著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頭後的兩條辮子;肩和背部著生羽枝分散的長形蓑羽,一直向後伸展至尾端;羽乾基部強硬,至羽端羽枝纖細分散;前頸下部也有長的矛狀飾羽,向下披至前胸。冬羽全身亦為乳白色,但頭部冠羽,肩、背和前頸之蓑羽或矛狀飾羽均消失,僅個別前頸矛狀飾羽還殘留少許。虹膜黃色,嘴黑色,眼先裸出部分夏季粉紅色,冬季黃綠色,脛和跗蹠黑綠色,趾黃綠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350~540g,♀330~525g;體長♂540~624mm,♀535~687mm;嘴峰♂72~91mm,♀75~86mm;翅♂260~290mm,♀245~273mm;尾♂83~103mm,♀78~102mm;跗蹠♂90~106mm,♀89~102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丘陵和低海拔之湖泊、溪流、水塘、魚塘、水田、河口、水庫、江河與沼澤地帶。

生活習性

遷徙:部分留鳥,部分遷徙。長江以北繁殖的種群多為夏候鳥,秋季遷到長江以南越冬,春季於3月中下旬遷到北部繁殖地。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群多不遷徙,為留鳥。
習性:喜集群,常呈3~5隻或10餘只的小群活動於水邊淺水處。晚上在棲息地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白天則分散成小群活動。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飛行時頭往回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尾後,兩翅緩慢地鼓動飛翔。每日天亮後即成群由棲息地飛往覓食地,遠者可達數十里,傍晚又結群飛至棲息地附近的水田和山坡小樹上休息,待結成大群後再一起進入樹林和竹林中。晚上成群棲息在小塊密林中高大樹木頂部,也常在宅旁或庭園樹林與竹林內棲息,有時也同夜鷺牛背鷺一起棲息。性較大膽,不怕人。
食性: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蛙、蝦、水蛭、蜻蜓幼蟲、螻蛄、蟋蟀、螞蟻、蠐螬、鞘翅目及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穀物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覓食,晚上休息。常飛至離棲息地數里至數十里的水域岸邊淺水處涉水覓食,有時亦守候在一定地方等待食物和跟隨牛群活動或在附近草地上覓食,偶爾也見棲息於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蟲。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西至四川中部峨嵋、雅安、西昌、貴州、北達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南至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島和台灣,偶見於甘肅蘭州、山東威海和北京。
國外分布:分布於非洲、歐洲南部和中部,往東到土耳其斯坦、小亞細亞、伊朗、中亞和日本,往南到印度、中南半島國家、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和南非開普省。

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在進入繁殖前1個月已成對。通常結群營巢於高大的樹上,甚至有多達200多對的白鷺和150對夜鷺同時在一棵大的黃桷樹上營巢 。巢距地高15~20米。營巢由雌雄鳥共同進行,雌鳥留在巢邊,雄鳥外出覓找巢材,運回後交雌鳥築巢,有時亦就近強占同一樹上的喜鵲巢,將巢折掉來營建自己的巢。巢呈淺盤狀,結構較簡陋,由枯樹枝、草莖和草葉構成,亦有在蘆葦叢中地上和灌木上營巢的。每窩產卵3~6枚,通常間隔24或48小時產1枚卵。卵為卵圓形,也有呈橄欖形和長橢圓形的,灰藍色或藍綠色,大小為30~38毫米×42~53毫米,平均34毫米×48毫米,重25~32克,平均29克。雌雄親鳥輪流孵卵,以雌鳥孵卵時間較長,孵化期25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亞種分化

  • 白鷺指名亞種(學名: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分布於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甘肅、陝西、河南、四川、長江以南、偶見於山東、北京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義大利。
  • (學名:Egretta garzetta gularis)。分布於非洲西部。
  • (學名:Egretta garzetta schistacea)。分布於非洲東北部、印度。
  • (學名:Egretta garzetta dimorpha)。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彭巴。
  • (學名:Egretta garzetta nigripes)。分布於巽他群島、菲律賓群島到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 (學名:Egretta garzetta immaculate)。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