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廣場

白馬廣場

走進耿馬,迎面而來的是一棵蒼勁挺拔、四季蔥翠的大榕樹。大榕樹高20米,樹圍10米、冠幅20米×20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馬廣場
  • 建立時間:1985年
  • 總面積:26.25畝
  • 總投資:1100萬元
簡介,概況,

簡介

一對孔雀長年在這裡迎送著南來北往的客人,榕樹如傘的枝葉仿佛是這對孔雀盛開的美麗彩屏。它成了傣家人迎客的象徵。 白馬廣場原建於1985年。1988年耿馬大地震後,1991年政府在此修建抗震紀念碑。於2005年新建的白馬廣場,總面積26.25畝,總投資1100萬元。
白馬廣場

概況

白馬廣場四周以古榕樹為主,蒼勁古老的榕樹千姿百態,在紅花綠草的映襯下,既有雄壯之美,又有藝術之雅。 白馬廣場正面入口處,有一飛馬雕塑,展現了一幅耿馬各民族發展的歷史畫卷。主題由“遠古呼喚”、“邊城新曲”、“世紀暢想”三部分組成,畫面表現了佤族的銅鼓舞、剽牛舞,傣族的象腳鼓舞等,極具當地民族特色的節日歡慶場面。基石上一匹氣勢雄渾的白色駿馬騰空而起,既展現了白馬尋覓到聖地耿馬的美麗傳說,又象徵著耿馬各族人民昂首闊步奔小康的精神風貌。白馬廣場是耿馬人民歡度節日,舉行重大慶祝活動的地方,也是耿馬縣城的重要的標誌。白馬廣場,是一座生態花園,也是人們茶餘飯後的休閒遊覽之地。
耿馬抗震紀念碑高22米,上層為方形白塔,塔高13米,正面刻有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親筆題寫的“耿馬抗震救災紀念碑”,整座碑仿傣家竹樓造型,端莊大方,既有傣族風格的古樸靈秀,又有現代藝術的莊嚴典雅,是震後重建的新耿馬熠熠生輝的象徵。紀念碑後面是一葫蘆形清泉水池,池邊有許多石頭堆成的山林。大榕樹、鳳凰樹掩映著水池,池中水清見底。池上有一小石拱橋,步入小橋便可清晰見到了昔日的土司衙署的議事廳。
原來的耿馬土司衙門,屬於摹仿宮廷式建築,占地20多畝,由東到西,有照壁、門亭、四合院宮邸等對稱排列。迎耿馬大街是三聯一面的飛檐大照壁,從左右門進為花磚踏步,設馬亭,直通二照壁。二照壁中為正陽門,兩側有蹲獅,左右有側門,按一定禮儀和等級進出。正面有過道,兩側置花台,樓內高懸“世襲耿馬宣撫司”標牌。通過道往裡走為土司大院,正面為石塊高砌,紅磚青瓦,飛檐抱柱,雕龍彩繪的大殿,為土司議事大廳。大廳兩側和後面有5院瓦房,為土司屬官住所。這些建築或雕樑畫棟、飛檐斗拱,或繪製山水、流光溢彩。廳內懸掛有“文治武功炳煥一時德澤膏潤思九勐,崇樓峻閣巍峨千載傑構光華耀六司”等對聯,反映了耿馬這塊寶地的富庶和曾經有過的恢弘。1948年,土司又請上海建築工程設計人員設計,在議事廳後建蓋了一幢小洋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