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蝶蘭屬

白蝶蘭屬

白蝶蘭屬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草本。塊莖長圓形、橢圓形或近球形,肉質,不裂,頸部具幾條細長根。約7種,分布於亞洲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從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南部和西南部、中南半島至喜馬拉雅。中國有3種,分布於南部至西南部,北至河南西南部,西至雲南、四川。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蝶蘭屬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微子目
  • 蘭科
  • 亞科:蘭亞科
  • :蘭族
  • 亞族:蘭亞族
  • :白蝶蘭屬
  • 中文學名:Pecteilis Raf.
特徵描述,分布範圍,下級分類,滇南白蝶蘭,狹葉白蝶蘭,龍頭蘭,

特徵描述

地生草本。塊莖長圓形、橢圓形或近球形,肉質,不裂,頸部具幾條細長根。莖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葉,葉向上漸變小成苞片狀。葉3至數枚,互生。總狀花序頂生,具1至數朵花;花苞片葉狀,較大;花通常頗大,倒置(唇瓣位於下方);萼片離生,相似,寬闊;中萼片直立;側萼片斜歪;花瓣線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形,常較萼片狹小;唇瓣3裂,側裂片外側具細的裂條或小齒或全緣,中裂片線形或寬的三角形,直的;具長距,距比子房長很多;蕊柱短;花葯直立,2室,藥室下部叉開,藥隔寬闊;花粉團2個,為具小團塊的粒粉質,具花粉團柄和粘盤,粘盤包藏於蕊喙臂末端筒內;蕊喙較低,具長的蕊喙臂;柱頭2個,凸出;退化雄蕊2個,較小,橢再犁陵圓形,位於花葯基部兩側。

分布範圍

約7種,分布於亞洲熱帶至亞熱帶地區,從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南部和西南部、中南半島至喜馬拉雅。中國有3種,分布於南部至西南部,北至河南西南部,西至雲南、四川。

下級分類

滇南白蝶蘭

Pecteilis henryi Schltr.
植株高55-60厘米。塊莖長圓形,長達3.5厘米,直徑1.5厘米,肉質。莖直立,基部具1-3枚筒狀鞘,其上集生4-5枚葉,在葉之上具多枚苞片狀小葉。葉片直立伸展,舌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8-10厘米,中部或中部之下寬2-3.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收狹成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具4-7朵稍密生的花,直立;花苞片葉狀,狹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長於子房,略短於花;子房圓柱形,扭轉,具棱,無毛,連花梗長達4.5厘米;花大,白色;萼片長圓形,長2厘米,寬約8毫米,先端鈍,側萼片稍偏斜,張開;花瓣倒披針形至線形,偏斜,長1.8厘米,先端稍急尖;唇瓣長2.5厘米,寬1.5厘米,3裂,上面在近基部處具1枚頁抹蘭凸出的胼胝體;中裂片線狀舌形,全緣,肉質,長2.2厘米,中部寬約3毫米,先端稍鈍;側裂片叉開,輪廓為楔狀舌形或近扇形,長2厘米,外側邊緣成蓖狀或流蘇狀撕裂,內側邊緣極全緣,其不裂部分較龍頭蘭的狹窄;距纖細,下垂,長10-11厘米,直徑1-1.5毫米,從距口向末端漸狹,末端漸尖。花期7月。
產於雲南西南部。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山坡林下或溝邊草地。泰國、寮國、高棉、緬甸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思茅)。

狹葉白蝶蘭

Pecteilis radiata (Thunb.) Rafin.
植株高18-35厘米。塊莖橢圓形或近球形,長1.5-2厘米,直徑約1.5厘米,肉質。莖細長棵譽您棕,直立,基部具3-5枚葉,其下具1-2枚筒狀鞘,在葉之上常具1-3枚苞片狀的小葉。葉片線形,長5-10厘米,寬3-6毫米,向上伸展,先端漸尖,基部成抱莖的鞘;苞片狀的小葉緊貼於莖上,彼此遠離,線形,先端漸尖。總狀花序具1-2朵花;花苞片披針形,長7-12毫米,較子房短,先端漸尖;子房細圓柱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1.3-1.5厘米;花較小,直徑約1.5-3厘米,白色;萼片淡綠色,狹卵形,長8-10毫米,先端鈍,具5-7脈,中萼片近直立,側萼片張開,偏斜;花瓣白色,斜卵形,直立,長10-12毫米,先端近急尖,外側邊緣具齒或淺的流蘇,與中萼片靠合呈兜狀;唇瓣白色,短楔形,長約巧毫米,3深裂;側裂片較中裂片寬大,斜采鑽扇形,外側邊緣具長流蘇狀裂條,中裂片線形,長約1厘米,寬約2毫米,全緣,先端稍鈍,具3脈;基部距狹圓筒狀,長3-4厘米,下垂,向末端稍漸增粗。花期7-8月。
產於河南(夜請槳葛欒川縣老君山)。生於海拔約1500米的林下草地。日本也有分布。

龍頭蘭

Pecteilis susannae (L.) Rafin.
植株高45-120厘米。塊莖長圓形,長4-6厘米,直徑1.5-2.5厘米,肉質。莖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多枚葉。葉著生至花序基部巴民腳,下部的葉片卵形至長圓形,長6-10厘米或更長,寬3-6厘米,上部的葉片變為披針形、苞片狀,長達5厘米。總狀花序具2-5朵花,長6-15厘米;花苞片葉狀,長於或短於子房;子房圓柱形,扭轉,無毛,連花影翻燥梗長5-6厘米;花大,白色,芳香;中萼片闊卵形或近圓形,擴展,長2.5-3厘米,寬2-2.8厘米,先端圓鈍;側萼片寬卵形,張開,稍偏斜,較中萼片稍長,先端鈍;花瓣線狀披針形,甚狹小,長約1厘米或更短,較萼片短很多;唇瓣長2.5-3厘米,最寬處達3厘米,3裂;中裂片線狀長圓形,全緣,肉質,直立,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上面近基部處無胼胝體;側裂片寬闊,近扇形,外側邊緣成蓖狀或流蘇狀撕裂,內側邊緣極全緣;距下垂,長6-10厘米,較粗,直徑3-5毫米,為子房長的2-3倍。花期7-9月。
產於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中部至東南部。生於海拔540-25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草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度至尼泊爾也有。
產於河南(欒川縣老君山)。生於海拔約1500米的林下草地。日本也有分布。

龍頭蘭

Pecteilis susannae (L.) Rafin.
植株高45-120厘米。塊莖長圓形,長4-6厘米,直徑1.5-2.5厘米,肉質。莖直立,基部具鞘,其上具多枚葉。葉著生至花序基部,下部的葉片卵形至長圓形,長6-10厘米或更長,寬3-6厘米,上部的葉片變為披針形、苞片狀,長達5厘米。總狀花序具2-5朵花,長6-15厘米;花苞片葉狀,長於或短於子房;子房圓柱形,扭轉,無毛,連花梗長5-6厘米;花大,白色,芳香;中萼片闊卵形或近圓形,擴展,長2.5-3厘米,寬2-2.8厘米,先端圓鈍;側萼片寬卵形,張開,稍偏斜,較中萼片稍長,先端鈍;花瓣線狀披針形,甚狹小,長約1厘米或更短,較萼片短很多;唇瓣長2.5-3厘米,最寬處達3厘米,3裂;中裂片線狀長圓形,全緣,肉質,直立,長約2厘米,寬約4毫米,上面近基部處無胼胝體;側裂片寬闊,近扇形,外側邊緣成蓖狀或流蘇狀撕裂,內側邊緣極全緣;距下垂,長6-10厘米,較粗,直徑3-5毫米,為子房長的2-3倍。花期7-9月。
產於江西、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中部至東南部。生於海拔540-25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草坡。馬來西亞、緬甸、印度至尼泊爾也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