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但也有人主張把白粉菌科和小煤炱科合在一起稱為白粉菌目(E·S·勒特雷爾,1951年)或暗絨菌目(C·E·亞伍德,197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粉菌目
  • 外文名:Erysiphales
  • 所屬門:真菌門
  • 所屬亞門:子囊菌亞門
  • :一般認為只有白粉菌科1科
  • 其他定義:也有認為白粉菌科和小煤炱科
簡介,生物學特徵,種屬分布,危害,

簡介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但也有人主張把白粉菌科和小煤炱科合在一起稱為白粉菌目(E·S·勒特雷爾,1951年)或暗絨菌目(C·E·亞伍德,1973年)。

生物學特徵

白粉菌目真菌常生長在植物的表面。菌絲體表生或半內生,以胞進入寄主細胞吸取養分。無性型是從菌絲上長出直立的分生孢子梗,在梗端形成單生或成串的分生孢子。絕大多數屬只有大型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個別屬則有大、小兩型。有性型形成球型、扁球形或陀螺形無孔口的子囊果。絕大多數屬的子囊果壁分內、外壁,各由幾層細胞組成,只有個別屬的子囊果壁由單層細胞組成而無內、外壁之分。子囊果壁最外層的少數細胞後來發育成附屬絲,大多數屬的附屬絲為長型,僅少數屬有長、短兩型。在子囊果底部有單個或多個子囊,子囊內有2~8個單胞、無色至近無色的子囊孢子。在熱帶和亞熱帶很少形成子囊果,完全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越冬;在溫帶,夏季形成分生孢子,秋季形成子囊果,以子囊果越冬。

種屬分布

依據菌絲體生長的特徵、菌絲剛毛的有無、分生孢子的類型、子囊果壁的特性、子囊的數目和排列方式、附屬絲的類型和形態等,白粉菌科下分有性型19屬,無性型4屬。中國除巴西白粉菌屬和尖鉤絲殼屬兩個熱帶屬外均有發現,其中球鉤絲殼屬、頂叉鉤絲殼屬、小鉤絲殼屬和旋梗菌屬為中國建立的新屬。

危害

白粉菌目真菌很可能起源於與廣口盾殼科的祖先相近的真菌。它的全部已知種均為高等植物的專性寄生菌,不能完全脫離寄主在合成培養基上人工培養。它們可以寄生在近萬種的種子植物上,給很多經濟作物帶來危害。習見的有為害禾穀類的禾穀布氏白粉菌、為害葡萄的葡萄鉤絲白粉菌、為害蘋果的蘋果白粉菌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