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鎮

白狼鎮

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南側,阿爾山市政府所在地東南,北與阿爾山林業局毗鄰,東南與五岔溝接壤,西與蒙古國為界。轄區面積720.55平方公里,是以漢族為多數,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2017年白狼鎮入選“中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狼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自治區
  • 下轄地區:白樺林社區、林俗村、鹿村
  • 政府駐地:白狼鎮
  • 電話區號:0482
  • 郵政區碼:137802
  • 地理位置:47°03′02″N 120°05′56″E
  • 面積:720.55平方千米 
  • 人口:3149人 
  • 火車站白狼站
  • 車牌代碼:蒙F
  • 行政區代碼:152202101
  • 上級行政區:阿爾山市
  • 地名由來:蒙古語“bailig(富饒)”的音譯
基本情況,地理條件,地勢地貌,氣象氣候,土壤植被,水文水系,資源特產,行政沿革,命名來源,南興安隧道,

基本情況

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位於阿爾山市政府所在地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9°46’43”—120°17’30”;北緯46°53’45”—47°05’37”,北與阿爾山林業局毗鄰,東、南與五岔溝鎮接壤,西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4公里。現轄一個白樺林社區和林俗村、鹿村兩個特色產業村。鎮轄區總面積720.55平方千米,居住人口3149人,居民主要以林業職工為主。白狼鎮是內蒙古東部“嶺南八局”之一白狼林業局局址駐地。2017年白狼鎮入選“中國特色小鎮”。
白狼地標白狼地標
白狼鎮前身為科右前旗阿爾山鎮白狼村,1997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狼鎮,1998年11月28日掛牌成立。全鎮共轄3個居民委員會和2個行政村,有蒙、漢、滿、鮮4個民族,居住人口2741人,居民以林業職工為主,約占城鎮總人口的90%。白狼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與阿爾山市中心僅隔30公里,是東、南方向進入阿爾山市的交通要衝,其距蒙古國邊境線僅2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理條件

地勢地貌

白狼鎮地處大興安嶺中段嶺脊南側,是洮兒河的發源地。全鎮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境內有白浪峰、光頂山、三廣山、望遠山、大黑山和較多的平崗,最高海拔1592m,平均海拔1200m左右,最大坡度35。左右,平均坡度8。左右。
白狼林業局機關白狼林業局機關

氣象氣候

白狼地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4oC。≥10oC的年積溫為1345.9 oC,濕潤度1.08;年降水量500mm,無霜期80天左右,主導方向為西和西北風。全年日照時2550小時左右,最大積雪深度70cm。

土壤植被

白狼地區屬角礫岩和沉積岩地區,主要岩石有粗石岩、花崗岩和安山岩等,由於氣候寒冷潮濕,生物活動較弱,岩石風化較慢,生成土層較薄,大部分土厚為20—50cm,低洼處70cm左右;該地區土壤多數為酸性和中性土壤,地域性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陰域性土壤、灰色森林土、灰暗色森林土、暗棕土壤、草甸土和沼澤土等。
白狼鎮植被類型屬寒溫帶針闊混交林帶,主要植被由西伯利亞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組成。代表植被類型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組成的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水文水系

白狼鎮境內有那仁河、小莫爾根河、大莫爾根河和洮兒河。那仁河、小莫爾根河、大莫爾根河分別發源於白狼鎮西部的飛仙嶺、三廣山和大黑山腳下,由東向西流入蒙古國,境內流長為20 km。洮兒河為白狼鎮主要河流,發源於高若山西麓,由北向南縱貫全鎮,經烏蘭浩特向南注入嫩江,流經白狼鎮長約40km,河寬10m左右,水深1m左右。

資源特產

白狼鎮資源富饒特產豐富,尤其以野生動植物著稱。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有馬鹿、黑熊、狍子、猞猁、香獐、水獺、雪兔等;水生動物主要有山哲鯉魚、冷水細鱗魚;禽鳥主要有松雞、烏雞、飛龍等。野生植物資源也非常豐富,主要經濟植物有:蕨菜、廣東菜、燕尾菜、地榆、山杏、東方草莓、刺梅、芍藥;野生菌類有:美味牛肝菌、白蘑、黃蘑等40餘種。僅蕨菜一項每年就可採集出售250餘噸。
白狼山白狼山
白狼曾是阿爾山嶺南地區的中心,40年代。喜扎嘎爾旗在白狼成立努圖克;民國37年(1948年)東蒙古林礦局在白狼設立林礦分局,60年代白狼成為阿爾山林業撫育基地。
白狼在日偽時期,是被日本人掠奪資源最為嚴重的地方,過去成片的原始森林早已不見蹤影,但是在林業工人的努力下,把砍伐過的地方全部補種上了新的樹苗,經過50多個春秋的風雨洗禮,白狼有了新的面貌,森林覆蓋率在阿爾山市位居第一,達到83%左右,遠遠高於阿爾山森公規定的森林覆蓋率的平均值63%。其覆蓋率可以與歐洲一些已開發國家相媲美。
各位遊客請看前面那快醒目的牌子“白狼林俗村”。這裡是東北林區的一個典型村落,全村有76戶,241口人,居民多為伐木工人之家。林俗村再現了林區居民的熱情、純樸、好客的古樸民風,來到這裡可以感受林區特有的生活環境,了解林業工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這裡吃上一頓飯,嘗嘗環境,了解林業工人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在這裡品嘗林家飯,體驗林家火炕,還可以看到林區婚俗表演,參與林區勞動,感受林區生活。

行政沿革

白狼鎮一是可以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和各種場房;二是位於阿爾山地區的中心位置,向北可以輻射到阿爾山、伊爾施,向東南可以輻射到五岔溝,向西可以輻射到蒙古國;三是臨近火車站,避免了短途運輸,節約費用;四是具有優惠的投資政策,投資回報率高。白狼鎮的轄區面積是744.53平方公里,有第一、第二、第三3個居委會,775戶居民,人口2741人,由漢族、蒙古族和朝鮮族等4個民族構成,到了白狼鎮距阿爾山市有34公里,行車大約需要30分鐘左右。

命名來源

白狼地區很多古老優美的傳說,使這裡成為充滿神秘色彩的地區。“白狼”的名字由來,就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白狼是由蒙古語‘白力嘎’演變而來的,為富裕、富饒之意。清朝鹹豐年間,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派專人把九世班禪活佛請去做道場。後來,班禪活佛一行200多人在新巴爾虎左旗官員的引導下,經哈倫·阿爾山去錫林郭勒盟。途經白狼時,活佛發現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美,遂評價說“白力嘎”,意思是說這裡是非常富饒的地方。後因語音上的演變,人們便把“白力嘎”叫成了“白狼”。
白狼地區植被白狼地區植被
第二種說法是,說過去這裡人煙稀少,冬天大雪鋪天蓋地,常有狼群侵襲村落。由於狼群很大,常常是狼夾著雪,雪卷著狼,滾滾而來,滾滾而去,分不清哪是狼,哪是雪。狼群去時,禽畜一掃而光,人們只好躲在大樹上哀嘆。因此,每當人們看到白雪滾動時,就以為是狼群來了,於是就把這種現象稱為“白狼”。白狼的名字也就由此產生了。
關於白狼還有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從什麼地方來了個和尚。因為他是個得道的高僧,又懂醫識藥,經常幫助山民、牧民,聲名遠揚。因其無名,手中總拿一撥啷鼓似的法器,人們就叫他撥啷僧。後來,撥啷僧死於此山上,人們就把此山叫作“撥啷山”,後叫成“白狼山”,白狼也由此而得名。

南興安隧道

距白狼鎮9公里,那裡也有一個日偽時期留下的遺蹟,當地人都叫他南興安炮樓,也叫南興安隧道。當地的老人說在當時這裡有成千上萬的勞工為日軍修建鐵路,隧道和工事,他們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工事建完後,全部勞工都被埋在了萬人坑裡無一生還。日軍修建這條鐵路的主要目的是掠奪阿爾山地區的資源,也是向諾門罕地區輸送軍用物資的重要通道,我們看到的炮樓就是日軍保護隧道的關卡,周圍還有暗堡遙相呼應,炮樓一共有六層,地上三層地下三層有地下直通隧道口,這條隧道修建於1933年3月,於1934年正式使用,隧道總長約3000多米(3218.5米),鋼筋混凝土構制,監工為日本人,設計者是天津人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相傳當時兩姐妹是從山的兩側同時施工,在當時儀器等設備不足的先天條件下,正式打通通道後發現其誤差竟然不到半米,創下了當時開通隧道的奇蹟,但是不幸的是在隧道修通後,日本人怕雙胞胎姐妹為中國修建同樣的隧道,將其殘忍的殺害。
南興安隧道南興安隧道
白狼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