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朝霞

白塔朝霞

白塔朝霞,瀘州八景之一。

白塔即瀘州城區報恩塔,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高33米,七級八面,層層上收,內有107級階梯盤旋至塔頂,藏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塔朝霞
  • 來源出處:瀘州八景
歷史沿革,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瀘縣誌》載:“瀘州安撫使馮楫,幼年喪父,離母及長,官居於瀘。誕日,在乞食群丐中尋得老母,遂建塔以報母恩,故名報恩塔”。馮楫是四川蓬溪縣人,由太學登進士第。他對佛法很虔誠,在瀘州為官多年,他在瀘州的事跡並不僅僅是組織修建了白塔。馮楫在南宋紹興十三年被任命為瀘南安撫使,在瀘州八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裡,他將城東臨江的土築城牆改建成了石甃土城牆,以防止水患。南宋紹興二十年,馮楫懇請朝廷準予減除瀘州敘府、長寧等地田土與人口稅。南宋紹興二十一年,瀘州遭遇災害,馮楫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瀘州人民通過報恩塔的故事,對其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國盡忠、為母盡孝進行褒獎和頌揚。

旅遊信息

白塔因塔頂為青銅鑄造,朝霞照射,光芒萬丈,故有“白塔朝霞”之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