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堽鄉

白堽鄉

白堽鄉,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地處濮陽縣東南部,魯豫交界,毗鄰黃河,東與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董口鎮隔河相望,南與梨園鄉交界,西與梁莊鄉、文留鎮毗鄰,北與王稱堌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5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年(1941年),白堽解放,屬昆吾縣五區,後屬昆吾縣六區;1985年,恢復白堽鄉。截至2018年末,白堽鄉戶籍人口為40351人。截至2020年6月,白堽鄉轄5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白堽村。

2018年,白堽鄉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2019年,白堽鄉實現生產總值46785.4萬元,同比增長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131.5元,同比增長12.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堽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
  • 地理位置:濮陽縣東南部
  • 面積:55 km
  • 下轄地區:5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白堽村
  • 電話區號:0393
  • 郵政編碼:457185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J
  • 人口:40351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白堽解放,屬昆吾縣五區,後屬昆吾縣六區。
1949年,昆吾縣併入濮陽縣,屬濮陽縣九區。
1958年,成立公社。
1985年,恢復白堽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堽鄉轄51個行政村:白堽、王密城、王河渠、宋河渠、常河渠、石占、宗占、潘占、魯占、辛占、前辛莊、東柳、西柳、王柳、仝莊、後密城、耿密城、前密城、張密城、胡密城、李密城、棗時、毛莊、曹樓、小寨、後辛莊、白堽西街、陳廟莊、劉莊、管莊、七來莊、劉黃莊、朱莊、徐樓、姜馬李、龐樓、關莊、寺上、葛寨、劉寨、馬林寨、閆林寨、董林寨、前夾罡、後夾罡、龐寨、東常寨、西常寨、楊莊、楊樓、石樓。有63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白堽鄉轄5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白堽村。
白堽鄉區劃詳情
前夾罡村
西街村
關莊村
陳苗莊村
王密城村
石寨村
後夾罡村
白罡村
龐樓村
曹樓村
王柳村
魯寨村
葛寨村
楊莊村
徐樓村
小占村
東柳村
仝莊村
寺上村
南楊樓村
姜馬李村
胡密城村
西柳村
棗科村
龐寨村
東常寨村
劉黃莊村
李密城村
王河渠村
時樓村
閆林寨村
西常寨村
劉莊村
張密城村
宋河渠村
宗寨村
董林寨村
石樓村
七來莊村
前孫密城村
常河渠村
潘寨村
馬林寨村
後辛莊村
管莊村
後密城村
前辛莊村
/
劉林寨村
毛莊村
朱莊村
耿密城村
辛寨村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堽鄉地處濮陽縣東南部,魯豫交界,毗鄰黃河,東與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董口鎮隔河相望,南與梨園鄉交界,西與梁莊鄉、文留鎮毗鄰,北與王稱堌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55平方千米。
白堽鄉

地形地貌

白堽鄉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勢平坦,由東向西傾斜,海拔在50—58米之間。黃河自南向東北橫穿,屬典型的黃河灘區。

氣候

白堽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3.6℃,無霜期年平均210天左右。全年平均日照時間數2427.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550—950毫米之間。

水文

白堽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有二乾渠,長2.2千米;四支渠,長11千米;房劉莊溝,長5.5千米;青鹼溝,長6.9千米;馮樓溝4.8千米。

自然資源

白堽鄉境內主要礦藏是石油天然氣,中原油田採油一廠、四廠的主要開採區有油氣井300餘眼。
2011年,白堽鄉有耕地面積4.3萬畝。

人口

2011年末,白堽鄉總人口355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6人,城鎮化率2.3%。另有流動人口1455人。總人口中,男性18200人,占51.6%;女性17100人,占48.4%;14歲以下7405人,占21%;15—64歲2.17萬人,占61.5%;65歲以上6143人,占17.4%。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7.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71人。
截至2018年末,白堽鄉戶籍人口為4035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堽鄉完成財政總收入2.33億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3975元。
2014年,白堽鄉生產總值完成34602.62萬元,增長15.2%,財政收入620.61萬元,增長14.28%;農民人均純收入6358元,增長16%。
2018年,白堽鄉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2019年,白堽鄉實現生產總值46785.4萬元,同比增長8.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131.5元,同比增長12.6%。

農業

白堽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7982噸,其中小麥16421噸、玉米10181噸、水稻10886噸、大豆494噸。
白堽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4000頭;家禽飼養量30萬羽,年末存欄7萬羽;山羊飼養量3.1萬隻,年末存欄7000隻。

工業

2011年末,白堽鄉企業達到10家,職工400人,工業總產值達10.2億元,工業增加值2.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
2014年,白堽鄉固定資產投資56281.61萬元,增長33%。
2019年,白堽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為8926.7萬元,同比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123588.3萬元,同比增長17.1%。

商業

2011年末,白堽鄉有交易網點400餘個,集日交易額上百萬元。
2019年,白堽鄉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完成33528.1萬元,同比增長12.8%。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堽鄉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523人;國小18所,在校生3218人,初級中學2所,在學生624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堽鄉有關莊、東常寨等秧歌隊6支,後辛莊嗩吶隊1支,王密城二夾弦劇團1個,前夾堽皮影戲劇團1個,共有演職人員350餘人,2011年,共演出300餘場(次)。2011年末,電視普及率達99%,各村有廣播喇叭,白堤集接通閉路電視線路。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堽鄉有衛生院1所;病床38張。專業衛生人員45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26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白堽鄉有參保人員1.47萬人,參保費16.89萬元。60歲以上老人4834人,每月發放60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8人,參加職工醫保72人,參加失業保險7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7戶,人數1566人,支出135.32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5人,支出10.8萬元;農村分散供養350人,支出4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91人次,共支出10.97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堽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3千米,投遞點96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5.3萬件,投遞包裹6500個,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25萬件,征訂報紙31.59萬份、期刊1100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79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3%;行動電話用戶9000戶,比上年增加56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57.3%;光纜線路總長達31.5千米,主幹電纜達1000對千米,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650個,其中占用連線埠總數580個,寬頻接入用戶580戶。

交通運輸

2011年,白堽鄉有縣級道路3.5千米,通往黃河大堤,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其中鄉級道路20千米、村級道路42千米。有白堽鄉客運站1座,車輛通往濮陽縣城,線路境內長45千米,途經梁莊、杜家莊、胡狀等站點,通往縣城9輛客車,日載客量600人。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白堽鄉因鄉人民政府駐白堽村得名。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夾堽皮影、二夾弦(劇種)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文物古蹟
白堽鄉有肖台廟,夾罡古塔、青雲寺、獅子寺、李密城、柳雪祠等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