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名稱】《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全唐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 創作年代: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聞此游盤。
溪流琴高水,石聳麻姑壇⑴。
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⑵。
羽化騎日月,雲行翼鴛鸞⑶。
下視宇宙間,四溟皆波瀾⑷。
汰絕目下事,從之復何難?
百歲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強食不成味,清晨起長嘆。
願隨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注釋譯文

【注釋】
⑴麻姑:道教神話人物。據《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於牟州姑餘山,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生於蔡經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故古時以麻姑喻高壽。民間又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流傳。過去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⑵“白龍降陵陽,黃鶴呼子安”:典出漢劉向列仙傳·陵陽子明》:陵陽子明者,銍鄉人也。好釣魚於旋溪。釣得白龍,子明懼,解鉤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黃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龍來迎去,止陵陽山上百餘年,山去地千餘丈。大呼(山)下人,令上山半,告言溪中。子安當來,問子明釣車在否。後二十餘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黃鶴來,棲其冢邊樹上,鳴呼子安云:“陵陽垂釣,白龍銜鉤。終獲瑞魚,靈述是修。五石溉水,騰山乘虬。子安果沒,鳴鶴何求!”
⑶鴛鸞:一作“鵾鸞”。
⑷皆波瀾:一作“空波瀾”。
【譯文】
敬亭山上回首南望,極目望盡南天。
常聽說有五六仙人,在此遊樂。
琴高溪流水潺潺,麻姑壇石崖聳立。
白龍降落在陵陽山,黃鶴呼叫子安。
子安的在這裡羽化騎黃鶴上日月,乘長風駕雲霧,與鴛鸞比翼。
下視茫茫宇宙之間,四海皆是波瀾壯闊。
雙眼不瞧目下事,世事翻覆多艱難。
人生百歲,現如今半途,前途渺茫,不可預期。
強食的瓜兒不甜,每每清晨起床即長嘆。
我願跟隨仙人子明去,煉火燒金丹。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