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

《病梅館記》是清代文學家龔自珍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托梅議政,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封建統治者束縛人們思想,壓抑,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嚴酷的思想統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願望。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產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療梅的行動和決心。第三段,抒寫自己辟館療梅的苦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病梅館記》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龔自珍全集》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龔自珍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寫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病梅館記
江寧1之龍蟠2,蘇州之鄧尉3,杭州之西溪4,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5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6。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7以繩8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910,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11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12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13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14之隱15明告鬻16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17,刪其密,夭其稚枝18,鋤其直,遏19其生氣,以求重價20,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21之三日,乃誓療之:縱22之順23之,毀其盆,悉24埋於地,解其棕縛25;以五年為26期,必復27之全28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29,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30使予多暇31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32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江寧:舊江寧府所在地,在今江蘇南京。
  2. 龍蟠:龍蟠里,在今南京清涼山下。
  3. 鄧尉:山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
  4. 西溪:地名。
  5. 欹(qī):傾斜 。
  6. 固也:本來如此。固,本來。
  7. 明詔大號:公開宣告,大聲疾呼。明,公開。詔,告訴,一般指上告下。號,疾呼,喊叫。
  8. 繩:名作動,約束 。
  9. 斫:砍削。
  10. 直:筆直的枝幹。
  11. 夭梅病梅:摧折梅,把它弄成病態。夭:使……摧折(使……彎曲)。病,使……成為病態。
  12. 蠢蠢:無知的樣子。
  13. 智力:智慧和力量。
  14. 孤癖:特殊的嗜好。
  15. 隱:隱衷,隱藏心中特別的嗜好 。
  16. 鬻(yù):賣。
  17. 旁條:旁逸斜出的枝條。
  18. 稚枝:嫩枝。
  19. 重價:高價。
  20. 遏(è):遏制。
  21. 泣:為……哭泣。
  22. 縱:放縱。
  23. 順:使……順其自然。
  24. 悉:全。
  25. 棕縛:棕繩的束縛。
  26. 以……為:把……當做。
  27. 復:使……恢復 。
  28. 全:使……得以保全。
  29. 詬厲:譏評,辱罵。厲,病。
  30. 安得:怎么能夠。
  31. 暇:空閒。
  32. 窮:窮盡 。

白話譯文

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梅。有人說:"梅憑著彎曲的姿態被認為是美麗的,筆直了就沒有風姿;憑著枝幹傾斜被認為是美麗的,端正了就沒有景致;憑著枝葉稀疏被認為是美麗的,茂密了就沒有姿態。”本來就如此。(對於)這,文人畫家在心裡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夠來讓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枝幹、除去繁密的枝條、鋤掉端正的枝條,把枝幹摧折、使梅花呈病態作為職業來謀求錢財。梅的枝幹的傾斜、枝葉的疏朗、枝幹的彎曲,又不是那些忙於賺錢的人能夠憑藉他們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幹),培養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幹),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幹),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於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了。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這個地步啊!
我買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經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後,於是發誓要治療它們:我放開它們,使它們順其自然生長,毀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棕繩的束縛;把五年作為期限,一定使它們恢復和使它們完好。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願受到辱罵,開設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
唉!怎么能讓我有多一些空閒時間,又有多一些空閒的田地,來廣泛貯存南京、杭州、蘇州的病態的梅樹,竭盡我畢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呢!

寫作背景

清朝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此文寫於1839年,正是鴉片戰爭前夕。

作品鑑賞

從題目字面上看,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十分醒目。文章這樣定題說明作者“歌泣無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發的。“記”是記事文體的一種,更見本文所寫內容的真實。從文章內涵來看,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對封建統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現象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對追求個性解放和要求變革的進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語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開頭從梅的產地入題,列舉出江寧的龍蟠,蘇州的鄧尉、杭州的西溪,都盛產著稱於世的梅花,引出敘議的對象。在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古代歷來以青松、翠竹、白梅、黃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來比喻志士仁人,以它們的蒼勁、堅韌、俊俏、雅潔的特性來比喻人的堅貞、高潔的品格。這裡自然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韻味和情致。“皆產梅”,一字“皆”,既說梅分布之廣,又說梅產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勝數,江浙一帶尤為人才濟濟,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墊一筆。先寫梅的產地,也為全文的敘議打下了基礎。
下文接著從三個方面層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產生的緣由:
一是有些人以陳腐的審美情趣和賞梅觀點去品梅。這些人認為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而“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以他們的好惡作為品梅的標準。這裡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個意義相反的形容詞,準確簡練、對比鮮明地擺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觀:曲、欹、疏為美,直、正、密為醜。這裡顯然是托梅寫人,影射封建統治階級選用人才的標準。清朝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封建專制,實行嚴酷的思維統治,戕害剛正、忠貞、富有朝氣的人才,鉗制人們成為屈曲、奸邪、蠅營狗苟、唯唯諾諾的庸才和奴才。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產生病梅的黑暗社會現實。
二是文人畫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觀點來夭梅、病梅的。文中寫道,這些封建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說明他們有見不得人的意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繩天下之梅”,才是他們的本意。他們就是要把“曲”“欹”“疏”作為標準,而將“天下之梅”“斫直”“刪密”“鋤正”,以達到他們“夭梅”“病梅”的罪惡目的。寥寥數語,嚴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畫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惡。這裡的文人畫士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統治者,他們大興文字獄,他們以八股文取士。“斫”“刪”“鋤”,一字一箭,連連戳穿了產生病梅的社會原因,也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摧殘人才的猙獰面目。對於封建統治階級扼殺人才的罪惡,作者還這樣寫道:“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於僇之,”“徒僇其心,僇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只要出現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統治階級的幫凶就群起而督責、束縛,以至於摧殘、扼殺他們。這就是斫正刪密鋤直,“以夭梅病梅”的具體內容。在這一層的字裡行間隱含著作者極大的悲憤。
三是有些人助紂為虐的卑劣行徑。這是幫凶者所為。要養出橫斜、疏朗、彎曲的梅花,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賺錢的人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夠辦到的,於是“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強行地“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這裡一連用六個動賓短語,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幫凶們,趨炎附勢,投合其主子的意圖,極盡扼殺人才之能事,他們採取各種摧殘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剛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氣,豢養奸佞邪惡的小人。六個動詞用得十分精當:“斫”字揭露他們對剛正廉潔人才的粗暴排斥,“刪”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嚴重抑制,“夭”字象徵新生力量慘遭扼殺,“鋤”字比喻大量耿直忠良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蠻橫地遏制、壓抑人才蓬勃的朝氣;而“養”字栩栩如生地勾畫出封建統治階級豢養、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惡用心。從而強烈地譴責、抨擊了封建統治者摧殘、戕賊人才的罪惡。“江浙之梅皆病”正是“斫”“刪”“夭”“鋤”“遏”等罪惡行徑所造成的後果。這句照應開頭,“江浙之梅”是總括“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的文意;“皆病”點明受害面極廣,病梅之多──這是“文人畫士”戕害的惡果。於是筆鋒直指文人畫士:“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禍”“烈”總結了人才受害之慘。“江浙之梅皆病”,且“烈至此”,正是《己亥雜詩》中作者所寫的“萬馬齊喑究可哀”,清王朝扼殺人才,到處是死氣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嘆,作者無限同情,滿懷憤慨,無情地痛斥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行徑。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會根源之後,第二段就寫自己療梅的經過和期望。“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緊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無一完者”,緊扣上文“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哀憐、義憤之情洋溢、迸發,自然引出“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正是為人才慘遭扼殺而痛心疾首。如泣如訴的語言,同情、憤激的情調,令讀者“心有靈犀一點通”,激起了共鳴。作者俯視了病梅產生的社會現實,又洞察到產生病梅的社會根由,並不消極、低沉,而是“予購三百盆”,“誓療之”,行動何等果敢,態度何等積極,語言何等深沉。“療”梅的方法是“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縱之順之”,就是要破除封建統治對人才的束縛,讓人才獲得自由發展,個性得到解放。“毀其盆”,“解其棕縛”,就是要摧毀封建統治禁錮人才的精神枷鎖。“必復之全之”,就是一定要讓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各種人才都能人盡其才。這裡吐露了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聲。作者“療梅”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他對於殘酷統治的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對個性解放的渴望。從遣詞造句看,句式簡短,節奏急促,筆力遒勁,讓讀者感受到“療梅”急不可待,決心不可動搖。“購”“療”“縱”“順”“毀”“解”“復”“全”等動詞寫出了一系列療梅的行動及其決心,充分表現了作者對專制主義壓抑、束縛的滿腔義憤和對抗現實社會中專制淫威的鬥爭激情。“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表現了作者的立場觀點和鬥爭決心。“予本非文人畫士”,表明與他們不是同流人物,也不同流合污。“甘受詬厲”,表現了敢於面對社會現實,針砭時弊,決心與封建統治階級鬥爭的思想。“辟病梅之館”,點明題旨,收束前文。
文章前兩段,由寫病梅到寫病梅之館。最後一段,寫療梅的心志。用“嗚呼”這一嘆詞引出議論。“多暇日,又多閒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照應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時間,空閒的田地。實際是慨嘆自己暇日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殺的局面,所以用反問句式“安得使予……也哉”來抒寫“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的心志。末尾這一嘆,以議論方式充分表現出作者堅持鬥爭的志向。
適應其思想內容表達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現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館記》採用小品文樣式,運用以梅喻人,借題發揮、托梅議政的曲筆,透過植梅、養梅、品梅、療梅的生活瑣事,由小見大,表現了破除封建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鮮明政治觀點和主張。文章段段寫梅,處處寫梅,通篇寫梅,產梅之地、夭梅之由、嘆梅之病、療梅之志、療梅之法,層層寫來,有敘有議,每一段,每一層,都影射腐朽的現實政治,矛頭指向專制主義嚴酷的思想統治,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才的壓制、摧殘的罪行,表達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錮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個性解放的迫切願望,反映了在封建統治下覺醒了的知識分子的反抗情緒和改革時政的要求。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學家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27歲中舉人,38歲中進士。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48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餘篇,詩詞近800首,今人輯為《龔自珍全集》。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50首。
龔自珍畫像龔自珍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