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中PPX-GppA蛋白酶的結構與作用機理

《病原菌中PPX-GppA蛋白酶的結構與作用機理》是依託南開大學,由Mark Bartlam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原菌中PPX-GppA蛋白酶的結構與作用機理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Mark Bartlam
  • 依託單位:南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多聚磷酸(poly-P)在細菌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Poly-P的水解主要由聚磷酸水解酶蛋白家族(PPX-GppA)完成。PPX-GppA對病原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致病性、耐藥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迄今對病原菌PPX-GppA蛋白的研究還非常有限,缺乏結構與功能的相關性研究。本項目以銅綠假單胞菌、霍亂弧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和結核分枝桿菌4種典型病原菌的PPX-GppA蛋白為研究對象,綜合利用微生物學、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種研究方法,解析不同病原菌PPX-GppA蛋白結構,闡明結構與功能的關係,剖析poly-P和(p)ppGpp之間的相互作用,揭示PPX-GppA調節細菌poly-P水平、生長速率、壓力耐受性以及生物膜形成的機理,確定潛在的藥物靶點,篩選有效抑制物。本項目將結構生物學研究手段套用到微生物生理生化研究,充分體現結構與功能研究相結合的優勢,為解決更複雜的微生物學問題奠定基礎。

結題摘要

病原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其應對外界壓力、生物膜的形成、致病性和抗藥性都受到多聚磷酸以及多聚磷酸外切酶PPX-GppA的調控。目前關於PPX-GppA蛋白的結構和功能研究還很少。本項目圍繞病原菌的PPX-GppA蛋白的結構和功能開展研究。項目解析了恥垢分枝桿菌中MS-PPX蛋白及其與小分子抑制物的複合物結構,分析了其活性中心和底物結合位點。解析了MS-PPX的突變體R273A的三維晶體結構,通過與天然狀態結構的對比,分析其可能的結構構象變化方式。根據結構和功能數據,確定了MS-PPX關鍵胺基酸殘基的重要作用,探討了其催化作用機制。解析了牙齦卟啉單胞菌中PgPPX的三維晶體結構,解析了Pg-PPX的2種突變體E118A和R255A的三維結構,以及 E118A與底物短鏈聚磷酸Poly-P3的複合物結構,根據結構和功能數據,對比不同結構的變化,提出了PgPPX可能的催化作用機制。解析了霍亂弧菌、銅綠假單胞菌和運動發酵單胞菌3種“長鏈”PPX-GppA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分析了可能的活性中心和關鍵位點。本項目通過解析5種細菌PPX-GppA蛋白及其與底物的複合物三維結構,從結構生物學角度解釋PPX-GppA如何實現對多聚磷酸的水解,從而建立PPX-GppA蛋白的催化分子機制,分析了不同長度 PPX-GppA蛋白的區別,確定了源自不同病原菌的PPX-GppA蛋白的關鍵催化結構域以及活性位點,闡明了它們的催化活性和生理學功能,重點分析了PPX-GppA影響病原菌適應性的分子機制,並進一步將結構與功能結合,篩選潛在的藥物靶點,進行以結構為基礎的有效抑制物設計,為新型藥物研發奠定基礎。此外鑒於poly-P 在微生物細胞中的廣泛存在和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也將為包括廢水的脫磷、生物修復、磷元素循環等微生物學等其他領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