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兵之計

疑兵之計

疑兵之計是指騙敵人的方法,使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爭取更大的勝利。使用示形欺騙敵人的方法因時因地因敵而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用兵雙方都要講求詭道,一方的誘敵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關鍵是看誰的棋高一些,古今中外的傑出軍事家,都是能在深入了解敵情的的基礎上,誘敵深入,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領略其兵法的特殊之處。

著名的案例有諸葛孔明的空城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疑兵之計
典故一,典故二,典故三,典故四,冷廬雜識,

典故一

赤壁大戰後,曹操匆忙北撤南郡,途經華容小路,遠遠望見“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曹操判斷說:“諸葛亮見識,故使數個小卒于山僻燒煙,令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卻伏兵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因此教走華容'' ( 卷之十 ) 。卻不料諸葛亮採用虛虛實實、真假難辨的疑兵計偏偏在華容小路上布設伏兵,使精明妙算的曹操鑽入圈套,狼狽不堪。

典故二

漢中戰役中,諸葛亮派趙雲率五百士卒作疑兵,利用有利地形和夜幕,對曹操二十萬大軍進行襲擾,號炮一響,“鼓角齊鳴”,“吶喊震地,山谷應聲。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操心怯,拔寨自退三十里” ( 卷之十五 ) ,這種情形正是唐甄所謂“有形兵以疑其目,有聲兵以疑其耳”的襲擾戰。

典故三

六出祁山戰役中多次用裝神弄鬼的方式欺騙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而諸葛亮的超凡之處就在於他能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製造假象迷惑老到的對手而化險為夷。

典故四

眾所周知的空城計就是一次疑兵惑敵、化險為夷的成功戰例。馬謖兵敗街亭後,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突然殺奔西城而來。身邊只有兩千人馬的諸葛亮當機立斷,命令軍隊隱蔽城中,大開四門,派一些士兵假扮百姓灑掃街道,自己獨自坐在城樓之上,故意顯示西城虛弱無防的勢態。結果反而把司馬懿嚇住了,以為周圍埋有伏兵,諸葛亮在誘敵,於是率大軍迅速遠離西城。諸葛亮就這樣利用假象騙過多疑的司馬懿,化險為夷。

冷廬雜識

疑兵之計
諸葛孔明以萬人屯陽平,司馬懿率二十萬眾至前,士失色,乃大開四城門,掃地而灑。懿常謂孔明持重,而猥見勢弱,疑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趨山。此計蓋不獨孔明也,漢李廣嘗以百騎卻匈奴數千騎。又元鐵哥從征乃顏,其黨塔不歹率兵奄至,鐵哥謂:“彼眾我寡,當設疑以退之。”於是帝張曲蓋,據胡床,鐵哥從容進酒。敵按兵覘之,懼有伏,夜遁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