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贛南客家文學

當代贛南客家文學面臨著嚴峻挑戰,對它的創作與批評進行必要的梳理,搞清其歷史與現狀、脈絡與流向、共性與特色、優勢與缺陷,將有助於它的發展。 贛南客家文學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業績,營造了濃郁的人文氛圍,為贛南客家文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代贛南客家文學的發展還與中央蘇區文學息息相關,三十年代瑞金中央蘇區臨時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教育資源使贛南客家文學注入了紅土地文學特質和取之不竭的創作素材,也為當代贛南客家文學的發展流向提供了主線,並由此走向審美的多元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當代贛南客家文學
  • 起始時間:1949年
  • 特點:感情真摯,語言富有客家方言韻味
  • 戲劇成就:蓮心菜、俏妹子、老少配等
  • 小說詩歌:石敢當、伏虎記、火之源等
發展歷程,頌歌時期,背景資料,戲劇成就,小說詩歌的成就,潛流時期,概述,解放思想,崛起時期,背景資料,中堅力量的形成,傳統戲劇的發展,詩歌創作成績斐然,詩詞新的發展,散文創作成就,散文創作的影響,民間文學比重大,多元時期,基本簡介,新的特點及表現,

發展歷程

當代贛南客家文學可粗分為四個時期:
頌歌時期(1949-1966)
潛流時期(1966-1979)
崛起時期(1980-2000)
多元時期(2001-)

頌歌時期

背景資料

贛州於1949年8月13日解放,贛南人民以極大的熱情迎接解放軍的到來,新的文化和文學現象與元點由此掀開序幕,贛南客家文學進入到主流意識形態與客家文化相碰撞融和的頌歌時期。但建國初期贛南客家作家對剛剛逝去的革命鬥爭歲月依然充滿懷戀之情,在創作中以贛南客家兒女支前、剿匪、鬥地主、反霸、爭自由等為重要題材,稍後則以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體,圍繞政治運動的中心,以寫中心、唱中心、頌中心、服從中心工作為創作的主要內容,體現出中央蘇區文學的優良傳統,然而在文學形式上則以贛南客家人所喜聞樂見的山歌、民歌和山歌戲、採茶戲為主,當時出現了一批知名的山歌手,如袁志林、曾子貞、劉承達、巫承鎮、楊人東、賴國進、李賢瓊等,創作或演唱了大量反映工農民眾翻身得解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感情真摯,語言富有客家方言韻味,口頭文學色彩濃郁,具有很高的民間文學價值。

戲劇成就

與此相關的則是戲劇方面成績非常突出,最早上演並發表的小戲是曾平的《蓮心菜》,後來又有鄧民品、張經高、鐘海清、袁善全、左雲祥等人整理改編的贛南客家傳統採茶劇目《俏妹子》、《補皮鞋》、《釣拐》、《老少配》等,在當時反響很大,被稱為贛南客家戲劇的“四小金剛”,有的還晉京演出。同時一批劇作家也在成長並不斷有作品問世,如高宣蘭的《罵雞》、王成俊《上工地》、李賢瓊的《送草鞋》等,為贛南文化的普及工作做出了貢獻。到60年代初贛南戲劇則上升到較高水平,有一批高質量的劇作產生,如小戲《怎么也談不攏》、《山林保》、《新風曲》、《巧分家》、《旅舍一夜》、《賣雞》等。《怎么也談不攏》還參加了華東地區專業戲劇會演並選調晉京演出,後來改編成舞台藝術劇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開創了贛南客家戲劇上銀幕的先河。稍後由高宣蘭等執筆改編的贛南客家大型傳統採茶戲《九龍山摘茶》曾轟動一時。

小說詩歌的成就

這時期的贛南客家文學成績還體現在小說和詩歌上,羅旋的《石敢當》、《伏虎記》影響頗大,還被介紹到日本。李如澍的《挖花生》、《阿祥古與老鷹婆》也頗有民間故事色彩,前者在六十年代初還被著名作家茅盾點評讚譽過。此外高歌的小說《孤墳鬼影》、趙洪波的《未結束的戰鬥》等為贛南中長篇小說的創作有了良好的開端。詩歌方面較戲劇、小說薄弱,但在這時期有“二李”之稱的李一痕、李音湘的創作為贛南詩壇增添了不少亮色,李一痕在四十年代的重慶求學和從事文化工作,在著名詩人臧克家、王亞平等的鼓勵和支持下曾主編詩刊《火之源》、《詩地》等,其時聞一多、勃青等著名詩人曾在該刊發表詩論和詩作,李一痕自己也出版有詩集《謊言》、《過不了冬的人》、《瘋子與聖人》,90年代末出版《沒有遺忘的詩》,到2003年還以82歲高齡出版詩文自選集《詩旅一痕》,他以言傳身教方式團結了一批當代贛南客家詩人。李音湘則以礦山工人為主調、以詩的形式反映了新中國礦山工人的生活風貌,他的《礦工的話》、《礦山人家》、《大庾嶺抒懷》、《陳毅的故居》等詩作頗有客家風味,他的自選詩集《春天的歌怎么唱》在八十年代中期出版,同題作品曾獲江西省人民政府文藝創作獎。此外四十年代就成名的詩人奔江也出版了〈〈過灘〉〉、〈〈通天岩〉〉、〈〈殘冬〉〉、〈〈雲飛雨走〉〉等4部詩集,還在古稀之年於2001年創作出版戰鬥小說〈〈客從天降〉〉,可謂寶刀不老。

潛流時期

概述

文革期間文壇凋零,贛南客家文學創作也走向潛流發展期,只在戲劇創作方面小有成績,如小戲《送子當紅軍》、《第一步》,大戲《長崗紅旗》、《紅井》、《萬山紅》等,反映了贛南客家兒女前赴後繼的鬥爭故事,儘管有特定的歷史烙印,但主題是積極的。

解放思想

粉碎“四人幫”後,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贛南客家作家進一步解放思想。1979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將當時正上演的贛南大型採茶戲《茶童奇緣》拍攝成歌舞喜劇諷刺片《茶童戲主》,受到著名戲劇專家田漢、周貽白、鄭君里等的肯定,認為這種融歌、舞、戲於一體的大型戲曲是罕見的,可與廣西山歌戲《劉三姐》相媲美。這使贛南戲劇創作達到一個新高度,也標誌著贛南客家文學從文革挫敗中走向崛起。

崛起時期

背景資料

1980年當時的贛州地區召開了第二次文代會,提出了認識新形勢,明確新任務,大膽創新,繁榮創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口號,贛南客家文學由此得到長足發展。首先是小說創作得到突破性的發展,羅旋的短篇小說《紅線記》發表於《人民文學》,隨後獲得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成為獲得全國性大獎的第一篇贛南客家文學作品,後來還被改編為同名電影。之後羅旋又出版了長篇小說《南國烽煙》、《梅》、《喂喂姑娘》及中短篇小說《美麗的胡枝子》、《白蓮》(改編為採茶戲《蓮妹子》)、《純女戶》(改編為電視劇《這家沒男人》)、《客家歌王》等,還出版過以軍事題材為內容的短篇小說集《敗將》, 2003年出版中短篇小說自選集《含笑》。羅旋的創作在贛南是一面旗幟,他從革命戰爭題材寫到綠色生態題材,再到贛南客家文學的自覺創作,滲透著老作家羅旋對這方水土的情韻與摯愛,他說:“足足半個世紀,我把生命的根子扎在贛南,對客家的山山水水產生了深厚感情,自認為是客家的客家人。也曾在深山土圍安家落戶,經受了三年艱苦的勞動,體驗了無比豐富的生活,積累了取之不盡的素材。當時雖無隻字記錄,但營養攝入血液,經過時光的釀造,終於化成這些形象文字。”(《含笑》後記,中國文聯出版社)可以說羅旋的創作極富有激情,很多文本詩意性極強,文字洗鍊,故事結構精巧,可讀性極佳,他把客家民俗風情的精髓融入到作品中,達到了較高水準。

中堅力量的形成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老作家羅旋、周書文等煥發創作青春,贛南客家文學創作又形成以一批中青年作家為主的中堅力量,如陽春、舒龍、李伯勇、鐘東林、卜谷、黃立民、黃白、鄭漢明、黃謨軍、廖強哉、尹林春、王國平、伍中、朱子椿、盧策、嚴帆、劉蘭生、羅榮、龔文瑞、李坊洪、胡玉春、潘毓祥、李凌雲、含煙、李水根、左民山人、劉慶春、鐘俊誠、曾長發、賴雨亭、毛瑞林等。陽春對贛南客家文化非常諳熟,曾以之為背景創作了小說《水牛牯》、長篇隨筆《客家人傳》、長篇敘事歌行《客家歌王》及長篇傳記小說《蔣經國傳》三部曲,他的文筆有稜有角,較為尖銳,爭議較多,但有反思價值,客家味和詩味都較濃郁,可讀性強。還有舒龍的創作,他強調紅土地文學,但就其影視作品《封鎖線上的交易》、《貧窮的富翁》、《赤都財魁毛澤民》、《歲歲重陽》等來考察,裡面浸透著客家文化質素,其細節、人物言行、方言運用、民俗色彩等均體現出客家文學特色,近年來舒龍更多轉向史傳文學和通俗文學創作,出版《共和國演義》,另有圍繞紅土地文學為主融和客家文學的舒龍評論專集《一枝紅杏出牆來》。此外,李伯勇有中短篇小說選《南方的溫柔》;有表現客家人生存境遇的長篇小說《輪迴》,曾獲“恆泰杯”全國長篇小說徵文三等獎,得到著名評論家雷達、李建軍等的好評;他還有長篇小說《曠野黃花》、《寂寞歡愛》(與〈〈輪迴〉〉構成《贛南客家人》三部曲)、散文隨筆集《瞬間蒼茫》,他還有大量尚未結集出版的小說、散文和評論文字。李伯勇是個很有個性也很勤奮的作家,同時還是個多面手,除了創作外還寫有大量的評論文章,這使得他相得益彰,可以說他是紮根於贛南客家、極其具有地方鄉土色彩而又占據了創作前沿的很有出息的作家,這判斷源於他曾獲得江西省首屆穀雨文學獎、“滕王閣”特聘作家、新世紀江西省文藝十佳(榜首)等稱號,同時他又有曲折而堅實的生活基礎、開闊的理論視野和極有個性的創作理念,稍借時日,一旦機遇成熟便當能一馬領先。在小說方面還有黃立民的《把彩霞獻給藍天》(曾拍成同題電視片)《迴旋變奏曲》、黃白的《密林奇聞》、卜谷的〈〈少共國際師〉〉等的出版發表,引起很大反響。

傳統戲劇的發展

其次這時期的贛南客家傳統戲劇和影視作品也大有發展,創作了大量的劇目,如《風雨姐妹花》、《茶女心》、《丹鳳行》、《荷花池畔》、《滿妹子殺雞》、〈〈買豆腐〉〉等。其中〈〈風雨姐妹花〉〉還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女大當婚〉〉。此外由高宣蘭、黃朗光等根據羅旋小說〈〈白蓮〉〉改編的大戲〈〈蓮妹子〉〉受到觀眾好評,被拍成電視並獲得江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創作獎,並於1986年受文化部邀請晉京參加紀念紅軍長征五十周年慰問老紅軍演出。羅旋的〈〈亭亭玉立〉〉、朱子椿的〈〈街邊子〉〉、伍中、鐘行彰的〈〈贛南寄情〉〉等也搬上螢屏。1988年舒龍的〈〈烽火奇緣〉〉參加江西省第二屆玉茗花戲劇節並獲玉茗花獎,1993年大型歌舞劇〈〈山歌情〉〉獲第三屆玉茗花獎後應文化部邀請晉京參加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百年活動演出,後獲江西省五個一工程劇本創作獎。另有大型神話民間故事劇〈〈花燈仙子〉〉、傳統諧趣小戲〈〈試妻〉〉等參加了1986年江西省廬山之夏文化藝術博覽會演出活動。這些使這時期的贛南客家影視戲劇活動異常頻繁,取得很大成績。

詩歌創作成績斐然

毫不例外的是這時期詩歌創作亦成績斐然。從八十年代特別是九十年代起湧現了一大批詩人,如秦庚雲、羅曉航、謝亦森、張秀峰、鐘東林、何少華、胡燕鋒、易行、銳棱(胡瑞林)、李凌雲、周建華、謝直雲、楊遵賢、謝帆雲、梅子(鄧詩鴻)、三子、布衣、圻子、聶迪、龍天、柯橋、李維芝、等。秦庚雲、羅曉航、謝亦森、張秀峰、鐘東林、何少華等立足贛南客家山水和紅土地歷史,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下了大量稱頌贛南的歌詞和詩作。胡燕鋒、易行則以女性的敏銳與細膩把生活的流動意象轉化為富有哲理的形象,並充滿人文關懷。銳棱(胡瑞林)、李凌雲、謝直雲、謝帆雲、何少華以中年的穩重來敘事抒情,作品力求在功利與藝術間試圖取得平衡,以詩的形式對生於斯長於斯的贛南客家文化作出更為理性的觀照與思考。梅子(鄧詩鴻)、三子、布衣、圻子、聶迪、龍天、柯橋、李維芝等則以新銳的姿態作出探索,在他們筆下贛南客家文化更多地作為一種背景和寫作契機,儘管不是有意淡化客家質素,但對客家文化的評判所取的尖銳反思態度為詩作的探索價值添了不少色彩,他們是充滿生氣的群體。〈〈嚮往崇高〉〉、〈〈我是耕犁〉〉、〈〈播種理想〉〉、〈〈左手對右手的傾訴〉〉、〈〈翠微風〉〉、〈〈冬茅〉〉、《綠太陽》等詩集都較有代表性。

詩詞新的發展

除新詩創作外,古典詩詞的創作亦很有生命力,劉泗琨、高宣蘭、何俠寶、周作億、劉顯簇、胡國鋌、呂桂樵、嚴恩萱、周逸樹等極有古典詩詞素養的業餘作家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反映了贛南客家社會進程各個側面。劉泗琨著有〈〈詩詞格律認讀津梁〉〉,除介紹古典詩詞詩詞基本知識和鑑賞方法外,還著錄了他半個世紀來創作的古典詩詞235首。嚴恩萱(筆名嚴謹)著有〈〈嚴謹文存〉〉、〈〈嚴謹詩聯稿〉〉及有關楹聯對聯方面的著作〈〈對聯雅俗談〉〉、〈〈江西名勝楹聯初輯〉〉,他對贛南客家民俗相當諳熟,楹聯對聯在贛南客家民俗中的運用也很純熟,創作了大量對聯。

散文創作成就

散文創作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周書文、陽春、朱子椿、盧策、李伯勇、文瑞、尹林春、肖承良、羅榮、李坊洪、李凌雲、何少華、含煙、左民山人、楊玲娟、等均有作品問世,其中老作家周書文研究〈〈紅樓夢〉〉起家,寫有〈〈紅樓夢人物塑造的辨證藝術〉〉、〈〈紅樓夢配角塑造藝術〉〉及〈〈紅土地文學論集〉〉,近年從事散文創作,出版了生活隨筆〈〈多面人生〉〉。另有朱子椿充滿清新筆調的〈〈淡淡的霧靄中〉〉,多面手李伯勇立足贛南客家的記錄心路歷程的紀游性散文〈〈瞬間蒼茫〉〉,快筆文瑞則以贛南山水街巷為主體創作了系列散文隨筆並結集為〈〈落英繽紛〉〉、〈〈寶葫蘆風情錄〉〉、《歲月如歌》等,他還主編合著了〈〈贛南名勝古今詩文薈萃〉〉、〈〈贛州風雅〉〉等作品,李坊洪寫贛南客家民俗風情的散文〈〈風雨客家人〉〉,盧策充滿鄉土氣息的〈〈油山松〉〉、《茶樹坳》,何少華在全國獲獎的作品《走近紅歌》、《美女時代》、《誰能做朋友》,肖承良帶有紀實性又有濃郁客家風味的隨筆〈〈白鷺紀事〉〉、〈〈橙鄉風景〉〉、〈〈五月楊梅〉〉、

散文創作的影響

這些作品豐富了贛南客家散文創作,反響較大,一方面他們立足贛南客家這方水土,傾情其中,浸透著摯愛之情,使作品氣韻生動;另一方面他們的創作各有個性,或以情見長,或以哲理為主,或以微窺著,或縱捭開闔,風格多樣,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創作特色。以上作家中李伯勇、文瑞的文字較為老到,風格趨於成熟;羅榮、李凌雲的文筆則較輕巧,常帶激情;何少華的作品生動且富有情感,多次獲中國散文學會一等獎;尹林春、左民山人、溫凡、楊玲娟、溫海蘭等雖出手不多,然而品精可鑑。與散文相關的是報告文學的創作有所突破,劉蘭生寫下鄉知青段元星發現新星事跡的〈〈探索星空奧秘的年輕人〉〉使作家、作品與主人公一起成名,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效應,作品也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此外湧現了一大批報告文學作家,如廖頌禎、鐘東林、卜谷、劉柯才、趙德章、朱子椿、溫何根、曾澤昌、廖強哉、謝基賢、謝忠清、尹林春、陳劍、楊遵賢等都有不少報告文學作品問世,其中〈功臣在深山〉〉、〈〈興國之路〉〉、〈〈響在心中的歌〉〉、〈〈來自贛南的報告〉〉、〈〈明天更美好〉〉、〈〈鐘東林報告文學選〉〉等影響較大,這些作品真實地記錄了贛南客家大地上發生的重大變化。

民間文學比重大

與此同時,贛南客家文學中民間文學占的比重也很大,並取得了一定成績,先後蒐集、整理、出版了大批資料,如〈〈贛南情歌三百首〉〉、〈〈興國山歌選〉〉、〈〈贛南風采〉〉、〈〈九龍傳燈〉〉、〈〈贛南革命歷史故事選〉〉、〈〈贛南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論文集〉〉、〈〈東江源情歌〉〉以及贛南民間故事、民歌、諺語等三套集成。這些源於基層的文學資料具有濃郁的贛南客家風味,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多元時期

基本簡介

值得欣慰的是新世紀初組建了新生的贛州市文聯,並召開了第一屆市作家代表大會,這是中斷了20年之久的全區性作代會,使贛南客家新老作家又一次聚在一起,為贛南的文學事業出謀劃策,協力合作,呈現出多元發展姿態。在上時期創作豐碩的作家繼續呈現良好態勢,為敘述方便已將這個時間段發表的作品一併帶出。

新的特點及表現

但本期又有新的特點,表現為:作家隊伍進一步調整,創作與生活間走向多元分化;專業作家與業餘作家分野更大,配置更多元更合理;創作心態更平和;各類作家定位更合理,能寫什麼與不能寫什麼更有清晰認識;作家創作個性更鮮明。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如作家年齡老化,創作力量單薄,理論素養不足,創作規劃不明朗,深入生活不夠等等。但隨著第19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2004年底在贛州召開,客家文學特別是贛南客家文學的創作與研究必將迎來新的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