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介紹了張雲逸(1892—1974),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早年加入同盟會,曾參加黃花崗起義、護法戰爭、兩次北伐、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稱讚他“數十年如一日奮鬥不息,是模範的共產黨員”。《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由中共中央軍委批准立項,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組織編寫。編寫組歷時七年,查閱了中共中央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中央組織部檔案館及有關省市檔案館的大量資料,並深入張雲逸生活和戰鬥、工作過的地區、單位走訪,充分吸收近年來有關研究成果,介紹張雲逸大將光輝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
  •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頁數:556頁
  • 開本:16
  • 作者:《張雲逸傳》編寫組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5401461, 751540146X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張雲逸傳》由溫瑞茂主編,以大量歷史資料,較為全面、生動地再現了張雲逸將軍的一生。

圖書目錄

第一章激進的民主主義者
一、家世
二、求學
三、反清志士
四、從帶兵反袁到廣東統一
五、參加北伐戰爭
第二章在歷史轉折的關頭
一、加入中國共產黨
二、在南昌起義中
三、廣州起義前後
第三章參與組織領導百色起義
一、改造教導總隊和警備第四大隊
二、移兵百色
三、起義前的最後準備
四、出任紅七軍軍長
第四章創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一、進攻南寧受挫
二、游擊桂黔邊
三、回師百色,發展紅七軍
第五章千里轉戰會合朱毛紅軍
一、河池整編
二、“進攻碰壁”
三、激戰梅花
四、北上湘贛蘇區
五、東渡贛江
第六章在中央蘇區
一、第三次反“圍剿”前後
二、在第四次反“圍剿”中參與軍機
三、進行軍事理論研究
四、奉命與十九路軍談判
五、參加第五次反“圍剿”
六、在大庾嶺堅持鬥爭
第七章在長征路上
一、軍委縱隊先遣隊司令員
二、領導收容隊和籌糧工作
第八章在陝甘寧蘇區
一、支援東征
二、從紅軍西徵到西安事變
三、在西安事變爆發後的日子裡
第九章從中央代表到新四軍參謀長
一、赴華南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二、福建之行
三、參與組建新四軍
第十章發展皖東敵後游擊戰爭
一、初到江北
二、協助葉挺處理江北事務
三、主持江北指揮部工作
第十一章開闢皖東(淮南)抗日根據地
一、參與擘畫發展華中
二、定遠、半塔集反頑作戰
三、創建皖東(淮南)抗日根據地
四、營救新四軍被捕人員
第十二章鞏固淮南抗日根據地
一、在皖南事變前後
二、主持新四軍第二師的整編
三、堅持路西,確保路東
四、加強根據地全面建設
第十三章代理新四軍軍長(上)
一、初到軍部
二、參加整風運動
三、在大生產運動和擁政愛民運動中
四、指導新四軍整訓
第十四章代理新四軍軍長(中)
一、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
二、恢復豫皖蘇邊抗日根據地
三、發展東南
第十五章代理新四軍軍長(下)
一、指揮新四軍全面反攻
二、參與謀劃上海武裝起義
三、打擊拒降的日偽軍
第十六章落實“向北發展,向南防禦”
一、未雨綢繆
二、指揮新四軍北撤
三、調兵入魯
四、“搭台唱戲”
第十七章為爭取和平民主而戰
一、參與指揮阻頑北上
二、圍繞“停戰”的鬥爭
三、飛赴延安
第十八章坐鎮臨沂
一、指導膠濟線作戰
二、料理後方
三、整理東江縱隊
四、籌建華東軍政大學
五、謀劃華東戰局
六、參與組建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
第十九章轉戰山東
一、孟良崮戰役前後
二、策應“大舉出擊”
第二十章在華東工委
一、整理渤海
二、一項重要建議
第二十一章戰略決戰前後
一、全面加強華東建設
二、活捉王耀武
三、在淮海決戰的日子裡
四、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
第二十二章主政廣西(上)
一、受命南下
二、總體工作思路
三、清剿土匪
四、開展減租退租運動
五、解決幹部問題
六、支援越南抗法鬥爭
七、省會之爭
八、修築柳邕鐵路
第二十三章主政廣西(下)
一、整黨整風
二、發動民眾
三、貫徹重點剿匪方針
四、離開廣西
第二十四章人民的代表
一、帶病指導工作
二、久病難愈
三、為廣西人民辦事
四、人大代表山東行
五、情系海南
六、樸素家風
第二十五章晚年
一、出任中央監委副書記
二、在“文化大革命”中
三、最後的日子
張雲逸生平大事年衰
後記

後記

《張雲逸傳》是中央軍委批准的研究課題,從2005年開始列入軍事科學院科研工作計畫,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組成課題組具體承擔編寫。為保證任務的完成,軍事科學院成立了《張雲逸傳》編撰領導小組,由原副院長葛東升任組長,姚有志、齊德學任副組長,王江琦、趙一平、溫瑞茂任成員。此外,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部長姚有志、壽曉松、趙丕和副部長齊德學、曲愛國,以及軍事歷史研究所所長趙一平、楊貴華、郭志剛,對課題的研究先後給予幫助和指導。
編寫組人員在蒐集資料的基礎上擬制寫作提綱並開始撰寫個人稿。具體分工是:翟清華撰寫第一至第八章;潘澤慶撰寫第九至第十五章;溫瑞茂撰寫第十六至第二十一章(陳傳剛撰寫了其中的兩章初稿後參加維和工作);徐金洲撰寫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五章。個人稿完成後,編寫組進行了集體討論和修改,之後由溫瑞茂對全書進行統稿,形成徵求意見稿。在此基礎上,由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曲愛國主持,邀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李蓉、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庹平、中共中央黨校李東朗、軍事科學院黃迎旭和袁德金,組成評審委員會對書稿進行評審,同時分別徵求了張雲逸家人張遠之和張光東的意見。根據評審和所徵求的意見,編寫組又對書稿進行了全面修改,全書由溫瑞茂最後統稿,徐金洲負責整理張雲逸的生平大事年表和照片。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吸收了近年來有關的研究成果。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檔案館、解放軍檔案館、軍事科學院圖書資料館、廣西省檔案館、廣東省檔案館、山東省檔案館、海南省張雲逸紀念館等單位為本書提供了大量資料;南京軍區、濟南軍區、廣州軍區、廣西省軍區、海南省軍區、安徽省軍區、解放軍總醫院等單位為蒐集資料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張雲逸原秘書李曉光、張廣華提供了有關資料;張雲逸在海南和廣西的有關親屬也提供了資料;張雲逸的兒子張遠之、張光東非常關注書稿的寫作,不僅提供了大量資料,還對書稿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張遠之為本書提供了全部珍貴照片。此外,陳伙成、郭芳也幫助審看了書稿。在此,我們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資料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當和錯漏之處,歡迎有關當事人、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張雲逸傳》編寫組
2012年6月

序言

1982年,中共中央書記處討論通過、中共中央宣傳部發文布置在全國範圍內編寫出版《當代中國》叢書。根據編寫計畫,《當代中國》叢書依內容共分為五類,人物傳記是其中之一。由於人物傳記涉及方方面面,情況繁雜,且編寫時間長,1991年人物傳記從《當代中國》叢書中分立出來,確定為《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委員會在叢書總序中說:
“二十世紀的中國,是一個風雲際會、英傑輩出的時代。正是偉大的時代造就出燦若群星的歷史偉人;也正是歷史偉人們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忘我建樹的光輝業績,才能充分地體現著潮流之所趨、人心之所向,才最深刻最生動地反映著奔騰前進的偉大時代。他們一生的業績,恰恰構成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這一曠古未有的歷史性大變革的縮影。正因為這樣,修撰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的一代傑出歷史人物的傳記,其意義自是遠遠超越記述個人身世的範圍。這套傳記叢書,無疑應當看作是,當代中國千百萬愛國志士、革命先驅的傑出代表用畢生的血和汗譜寫出的挽救祖國、振興中華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它將是永遠矗立於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豐碑。《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的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當代中國的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史、建國史;每一部傳記都可讀作結束中國苦難危亡命運的革命史,披荊斬棘建設社會主義的奠基史、創業史。”
“《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首批編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期的開國元勛和各方面的最傑出人士的傳記。這批傳記的主人公將包括: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其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的傳記,將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出版)、人民軍隊中功勳卓著的元帥、參與新中國創建大業的各民主黨派的領導人和各方面的著名愛國人士、貢獻突出的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以及為中國民主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國際主義戰士,等等。毫無疑問,他們既是當代中國最卓越的代表,同時也是彪炳千秋青史的歷史巨人。當然,如同一切歷史人物一樣,我們時代的傑出代表也不可能不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必然會具有這樣那樣的弱點、短處,一生中也不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某些過失。但是,所有這些,當如日月之蝕,堂堂正正公之於眾亦無損於他們形象的光輝。他們為中華民族創建的功業,他們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他們的鴻才睿智、嘉言懿行,無不震古鑠今,垂範後世。這是中華民族一份永遠值得倍加珍攝的寶貴精神財富。”
“願人們從這部《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中,以這些歷史人物的光輝業績為典範,學習他們的革命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情操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為中華民族的歷史偉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社有幸承擔了《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的編輯出版工作,自1991年以來陸續出版了一批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的傳記,獲得很好的社會影響。我們將繼續按照叢書的編輯出版方針,把《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出版工作做好,以饗讀者。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2年元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