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腺草

異腺草

多年生草本(Anisadenia pubescens Griff.)莖不分枝或分枝,有縱溝紋。葉長橢圓形或卵形;穗狀總狀花序萼片深紅色,披針形;花瓣白色或淡紫色,具細爪;蒴果膜質;花期6-9月。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參考文獻,相關的種有,

形態特徵

高15-35厘米;有短柔毛,基部木質化,乾後灰棕色。
葉紙質,長9-45毫米,寬5-25毫米,先端急尖,有短尖頭,基部寬楔形,全緣,表面深綠色,被疏伏毛,背面光綠色,被較密伏毛,兩面中脈被密伏毛,葉面乾後表面棕色,背面灰綠色,中脈在背面稍凸,背面邊緣被一緣脈環繞;葉柄長2-10毫米,莖下部葉的葉柄較長,上部葉的葉柄短或近於無柄,被毛;托葉2片,鑽狀,長4-7毫米,寬約1毫米,不對稱,近基部一側耳狀延伸,無毛,背面葉脈凸出。
花序長4-11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密被短柔毛;苞片2,膜質,鑽狀,長2毫米,寬0.5毫米,不對稱,近基部一側耳狀下延,背面有微凸的數條脈紋;花梗長1.8-8毫米,中部有小苞片2片;萼片片5,深紅色,披針形,長約6毫米,寬約1毫米,上部急尖,宿存,外面3片萼片質較厚,有數條凸起的脈,邊緣被具腺頭的剛毛;花瓣5,具細爪,長1.2-2厘米,旋轉排列,早凋;雄蕊5,花絲基部合生成管,長達5毫米;退化雄蕊5,線形,長約1毫米,與雄蕊互生;腺體5枚,與雄蕊管近基部合生;子房3室,無毛,每室有胚珠2枚;花柱3,長於雄蕊,柱頭頭狀。
蒴果具1種子。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 600-3 200米的路邊山地、山坡、闊葉林下、雲南松林下或灌木叢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和西藏。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參考文獻

異腺草(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
Anisadenia pubescens Griff. Notul. Pl. Asiat. 4: 535. 1854 et Ic. Pl. Asiat. t. 593. 1854; Hand. -Mazz. Sym. Sin. 7: 616. 1933;中國高等植物圖鑑補編2: 137. 圖 8767. 1972;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 293. 1984. ——Plumbago esquivolii Levl. in Fedde Repert. 11: 492. 1913.

相關的種有

石異腺草 Anisadenia saxatilis Wall. ex Meis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