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實習

生產實習

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生產現場以工人、技術員、管理員等身份,直接參與生產過程,使專業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工科各專業以及理科、農林、財經的多數專業,在教學計畫中,都要安排一次或幾次生產現場實習。現場實習的教學形式,也適用於醫科、師範、以及文科的某些專業。但後者一般不稱為生產實習而分別稱為臨床實習、教育實習、考古實習等等。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生產實習內容、方式、次數、時間不盡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產實習
意義,類型,詳細,

意義

①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的好辦法。學生以實際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參與生產過程,既可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又可學習實際生產技術知識或管理知識,掌握生產技能,或培養管理能力,並且通過實習鞏固、豐富與提高理論知識。
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生產實習中,可以具體生動地對學生進行勞動觀點、愛護公共財物、組織性紀律性、職業道德等教育。
③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生產實習,可以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實際水平,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專業思想,社會主義勞動紀律與職業道德,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思想工作,進行一次綜合性的社會檢驗。

類型

一般說,套用學科生產實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熟悉生產實際情況,積累經驗,掌握生產技術,因而次數較多,時間較長。理論學科生產實習的目的在於了解生產實際的一般情況,驗證所學理論,並學習一定的操作技術,因而次數較少,時間較短。高等學校工科專業的生產實習體系比較完整。一般包括以下3 個階段:
①認識實習。目的在於使學生全面地了解生產的一般過程,有關廠礦企業的一般情況,在一、二年級尚未學習專業課之前進行,為專業學習做準備。
②專業實習。學生在學習一定的專業知識之後,到生產現場,參加實際工作,以鞏固加深專業知識,學習生產技術,並作為初級技術人員,初步學會解決若干比較簡單的技術問題。
③畢業實習。在畢業之前進行,學生要綜合地運用全部專業知識以及有關的基礎知識,解決生產技術問題,並進一步掌握生產技術。它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組織生產、獨立工作以及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以成為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畢業實習最好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聯繫起來,在生產實習中可以蒐集資料,為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做好準備工作。
上述 3個階段的生產實習,可以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增減或合併。非工科的生產實習,往往只要一次或兩次相當於專業實習的生產實習。

詳細

生產實習計畫與指導 由系或教研室徵求實習單位的意見以後制訂生產實習計畫。一般應包括如下內容:實習的目的和任務;實習的程式、地點和時間安排;實習內容;實習期間必要的上課、聽報告、參觀活動等;學生實習作業(實習日記、實習報告等);實習的領導與組織;實習期間的紀律;實習經費預算,其他注意事項等。
生產實習的指導工作,由實習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指定的指導人員共同負責。生產技術指導,原則上以實習單位技術指導人員為主;指導教師的任務,主要是檢查實習現場,發現問題,隨時給學生必要的輔導,指導學生寫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總結實習經驗,組織交流,會同技術指導人員評定學生實習成績等。思想教育和生活指導,由雙方共同負責。實習期間,由雙方組成領導小組(學生代表參加)。
學生在實習期間寫實習日記,逐日記錄實習內容、完成任務的數量和質量、各種重要的資料與數據、實習的收穫和心得、待解決的問題等等,為寫實習報告積累材料,並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資料的能力。實習告一段落或結束時,每個學生都要獨立地寫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應包括技術報告和實習總結兩個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