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星期刊

生活星期刊

民國25年(1936年)6月鄒韜奮當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行委員,同年6月7日在香港籌辦《生活日報》,國民黨以《生活日報》未向國民黨登記擅自登報招股施加壓力,使該報未能出版。一月後改名《生活星期刊》遷滬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生活星期刊
  • 語言:中文
  • 類別:時事
  • 創刊時間:1936年
  • 出版地:上海
  • 創辦人:鄒韜奮
簡介,評價,

簡介

《生活星期刊》以顯性方式體現新聞性的欄目有論文、每周時事動態、時事連環畫、時事拔萃、各地特約通訊等。它們或以討論抗日救亡的重大理論問題為主旨,或直接揭露日寇侵華的事實,或反映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最迫切的非常時期全國各族人民的反抗鬥爭。
例如“論文”欄目,它既刊登全國各方面以各種關於抗日救亡的意見,也刊登專家學者抗日救亡的學術討論,特別對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等有關抗日救亡的策略問題進行了持續深入的討論。又如“各地特約通訊”,《生活星期刊》在上海、南京、天津、北平、廣州、以至東京、紐約、倫敦、巴黎、莫斯科、柏林等重要地方,都約定了有豐富經驗的通訊員,經常提供各地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報告。這種報導方式是當時的新聞專電所不能比及的,它們材料廣泛,文字輕鬆,有敘述而兼分析,可以幫助讀者大眾明了許多實際的情形。
又如“時事拔萃”欄目,它的宗旨是把國內外報章雜誌上的重要文字選來刊載,多為新鮮而多趣味的小訊息,切實際而又不枯燥,與每周的新聞能產生相互配合的作用,可之稱為“新聞之新聞”。韜奮批評當時的報刊提供“能夠使新聞更加活潑增加讀者興趣的插圖材料似乎嫌小一些”,因而《生活星期刊》創辦以後,設定了“時事連環畫”、“時事漫畫”等固定欄目,以漫畫的形式,運用誇張、諷刺的手法,辛辣地提示了日寇包藏禍心的醜惡嘴臉。
《生活星期刊》以隱性方式體現新聞性的欄目有信箱、隨筆、特載專刊、每月徵文等。它們大多採用詩歌、散文、小說、文藝評論等傳統的副刊的體裁形式。但是它們和文學雜誌上的純文學作品還是有較大的區別,它們的內容並不是信馬由韁,而是密切配合當時的形勢發展,反映國內民眾抗日救國的呼聲。這種非文學性的媒介文學、文化屬性,其實就是副刊的新聞屬性。這種對客觀事實後面所反映的精神現象的人文關懷就是副刊新聞性的具體表現。

評價

儘管《生活星期刊》存在的時間很短促,在整個報刊史上只算是“曇花一現”,但是它有堅定的人民立場,始終高舉抗日的旗幟,並在新聞業務上作了勇敢的革新,很好地將副刊的服務性、文藝性和新聞性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創造了獨具的特色,在現代中國報刊副刊史上有它一定的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