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融合與構建

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融合與構建

《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融合與構建》是2018年7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蓋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融合與構建
  • 作者:蓋光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2566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生態批評將生態與文學有機聯姻,形成文學與生命體驗、視點轉換及話語表達的特殊研究線路,亦環繞生態有機性而助推文學研究範式轉換,借力於複雜性思維呈現自然、生態、生命及文學活動的多樣性。中國文學傳統獨具“道生”性緣生點,形成以“天人合和”為運演脈絡的生態智慧基礎,在悟解自然、文學“藝境”創造,詩性價值,情意韻通,藝術本真及神性魅力的展示等方面與生態批評能形成良好對接,並能建立有機共存的多向整合及融合機制。生態文化、生態美學、人類學、現象學及知識論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最佳化路徑,能夠支持、凸顯且完備這種“融合”的學理構建。本書共十二章及引言、結語,分理論篇、融合篇、析源篇和構建篇。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圖書目錄

引言 生態批評的閾界拓展
理論篇
第一章 生態批評的表達路線
第一節 生態批評的價值性、公共性及詩意性介入
第二節 生態批評的體驗性路線
第三節 生態批評的視點轉換路線
第四節 生態批評的話語表達路線
第五節 生態批評與文學的中西互通路線
第二章 生態批評與文學研究範式轉換
第一節 範式轉換:文學研究的“革命”之路
第二節 生態批評與“中心”性範式轉換
第三節 生態批評與存在論範式轉換
第四節 生態批評與價值論範式轉換
第五節 生態批評與文化範式的轉換
第三章 生態批評與複雜性思維
第一節 生態批評與複雜性思維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節 生態批評與文學活動的自組織性
第三節 生態批評與關係性思維
第四節 生態批評與過程性思維
第五節 生態批評與過程—關係性體驗
融合篇
第四章 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的融合
第一節 對不同自然生態環境的文化觀念闡釋
第二節 歷史境域中生態體驗的相似性
第三節 生態批評的現代境域與中國文學傳統
第四節 中國文學傳統的現代境域與生態批評對接
第五節 “情理”指向:共塑融通而親和的“當代性”
第五章 天人和合:中國智慧的生態意涵
第一節 入駐生態:探尋智慧的發生源
第二節 生態智慧:探究萬物的“居所”
第三節 “道生”:中國生態智慧的哲性基礎
第四節 生態智慧的中國話語
第五節 至誠盡性:對生態智慧的價值追問
第六章 哲性觀照:中國文學傳統的生態智慧基礎
第一節 易學傳統的生態智慧
第二節 “窮神”傳統的生態智慧
第三節 東方宗教傳統的生態智慧
第四節 詩學傳統的生態智慧
第五節 鏡與燈:互釋互鏡的張力
析源篇
第七章 智慧顯魅:中國文學之“藝境”澄明
第一節 境界智慧的生態轉換意涵
第二節 有無之境:境界智慧的本體存在
第三節 王國維“境界”說的生態智慧
第四節 境界智慧的現代探究
第五節 “去蔽”與“敞亮”:從“藝境”走向澄明
第八章 悟解自然:中國文學傳統的生態發生
第一節 自然之“然”與生命體悟的表達智慧
第二節 原始神話的“生態”意蘊
第三節 圖騰崇尚的“生態”意蘊
第四節 “法自然”的審美體悟
第五節 循“法”體“真”:中國文學傳統的自然審美
第九章 詩性價值:中國文學傳統的情意韻通
第一節 詩意:詩性文化的生態求解
第二節 韻律:詩性節奏的生態特性
第三節 比興:詩性活力的生態標識
第四節 和樂:詩性體驗中天地萬物合奏
第五節 高致:詩性升華的生態人格品質
第十章 神性妙和:中國文學傳統的本真化通
第一節 神妙:玄之又玄與眾妙之門
第二節 神氣:頤養生命與文的脈動
第三節 神思:思理之妙及神與物游
第四節 神形:內外兼具與形具神生
第五節 神韻:自具本然與凝重遠致
構建篇
第十一章 多向整合:有機共存的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
第一節 “和而不同”:隨“波”逐“流”而合
第二節 “生生不息”:環繞有機性世界觀而合
第三節 “通變和合”:依循有機性思維及方法而合
第四節 “氣脈流行”:辨識有機主體性而合
第五節 “自然而然”:接續歷史與邏輯的統一而合
第十二章 學理構建:路徑最佳化的生態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
第一節 促動機能最佳化:生態文化構建
第二節 自然審美延伸:生態美學構建
第三節 發生境的牽引:人類學構建
第四節 回到生活世界:現象學構建
第五節 學科交叉融通:知識論構建
結語 生態境域中文學的自信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