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綺夜蛾

甘薯綺夜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新疆、江蘇、廣東等地。主要危害甘薯、田旋花。低齡幼蟲啃食葉肉成小孔洞,3齡後沿葉緣食成缺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甘薯綺夜蛾
  • 拉丁學名:Emmelia trabealis Scopoli
  • 二名法:Erastria trabealis(Scopoli)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
  • :鱗翅目
  • :夜蛾科
  • 分布區域: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新疆、江蘇、廣東等
形態特徵,生物特性,種群分布,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8~10mm,翅展19~22mm。頭、胸暗赭色,下唇須黃色,額、頸板基部黃白色,翅基片及胸背有淡黃紋;腹部黃白色,背面略帶褐色;前翅黃色,中室後及臀脈各有1黑縱條伸至外橫線,外橫線黑灰色,粗;環紋、腎紋為黑色小圓斑,前緣脈有4個小黑斑,頂角有一黑斜條為亞端線前段,在中脈。處有1小黑點,臀角處有1條曲紋,緣毛白色,有一列黑斑;後翅煙褐色,中室有一小黑斑。
甘薯綺夜蛾甘薯綺夜蛾
饅頭形,污黃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20~25mm,體細長似尺蠖,淡紅褐色,第8腹節略隆起,體色變化較大,分為頭部褐綠色型,頭部黑色型,頭部紅色型等。頭部褐色型具灰褐色不規則網紋,額區淺綠色,體青綠色,背面及亞腹線至氣門線之間具不明顯黑色花紋,背線、亞背線系不大明顯的褐綠色,氣門線黃綠色較寬,中部有深色細線。

生物特性

一年生2代,以蛹在土室中越冬,翌年7月中旬羽化為成蟲,產卵於寄主嫩梢的葉背面,卵單產;初孵幼蟲黑色,3齡後花紋逐漸明顯,幼蟲十分活躍。

種群分布

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新疆、江蘇、廣東等地。

防治方法

(1)震落捕殺成蟲。利用該蟲假死性,於早、晚在葉上棲息不大活動時,震落塑膠袋內,集中消滅。
(2)在甘薯栽秧前用50%殺螟松乳油500倍液浸苗後晾乾,然後栽種,可防治苗期受害。
(3)必要時噴灑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氧樂氰乳油3000倍液、5%氯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20%綠·馬乳油1500倍液、0.6%苦參菸鹼1000倍液。採收前5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