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學軍

甘學軍

甘學軍,1962年出生,仙桃沙湖人,198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曾任文化部黨組秘書、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等職。1993—1997年任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7年—2001年任北京華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2001年創辦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至今。現為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學軍
  • 外文名:ganxuej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仙桃沙湖人
  • 出生日期:1962年出生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相關信息,人物生平,

相關信息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是大陸藝術文化事業領域中頗具知名度的少壯派。他親眼見證了這個市場從無到有的歷史,也帶領著同樣年輕的華辰拍賣公司親身經歷了這個市場從平靜到火爆的過程。平易近人的性格加上斯文的書生形象,使甘學軍在中國收藏界人緣極好,與兩岸三地的收藏家們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近年來甘學軍在文化藝術品拍賣中的表現十分搶眼,圈內人士一直對他保持著肯定和期待。
提起拍賣,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名流雲集的高檔會所里,一件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藝術品隨著清脆的槌響,以百萬計的價格被不願透露姓名的買家收入囊中。幾分神秘感,又攙雜著幾許貴族氣,拍賣行這一在西方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行當,現在也已經在中國生根發芽,伴隨著日漸繁榮的拍賣市場獲得了飛速發展。
已過不惑之年的甘學軍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幸運的。走過文革的他抓住了上大學的機會,四年人大中文系的學習帶給他紮實的文史基礎。畢業後又先後任職於國家文化部和文物局,極為年輕即在政府文物單位嶄露頭角。
甘學軍進入拍賣業始於參與創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他談起當時的情況感慨頗多。“當時我們除了知道齊白石、徐悲鴻外,真是什麼都不懂,好在誰先學誰先知道。客戶來電話說他有藏畫,我們就趕緊找書查資料,見面一談才發現客戶對畫的了解比我們還少,反而很佩服我們,挺有意思。”作為從行業初創就在其中摸爬滾打的老將,甘學軍自信對這個行業有一些心得體會,具備一些相應的技能,自然就希望有一方自己的陣地去做一些事情。
離開嘉德後甘學軍創辦了華辰拍賣。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是由文化部所屬的中國對外藝術展覽中心、中國文化國際旅行社和北京華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拍賣機構,主要從事中國文物藝術品和其它物品的拍賣。華辰,在組建之初就是以國際化為目標,現已成為中國拍賣業的一支生力軍。“我們當時的判斷是中國拍賣行業的格局還沒有最終確立,正處於動態發展之中,我們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參與到市場的核心部位來做一些事情。”

人物生平

甘學軍的故事,不單是一部通過個人奮鬥、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奮鬥史,文化改變了他的命運、文物成就了他的事業,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改革開放、共和國繁榮帶來的強大助力。他慶幸自己抓住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更加慶幸自己成為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復甦、繁榮過程中的親歷者、參與者。
甘學軍24歲時成為當時文化部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處級幹部,而立之年仕途得意之際從國家文物局的管理崗位下海經商,參與組建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家拍賣公司。體會過棄官從商、身份落差的苦澀,經歷過市場的跌宕起伏,現任北京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的甘學軍回憶起當年的決定感慨不已:中國拍賣業的興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我與萬千藝術品從業者共同締造著這一成果,也分享著收穫的甜蜜。
“窩頭比文物更實在”
1962年,甘學軍出生在湖北仙桃沙湖一個農家,家中兄弟姐妹7人。沙湖十年九澇,國家又剛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甘家家境的貧苦可想而知。在飢餓的生活中苦苦掙扎的家人有乾不完的活,甘學軍很小就開始幹活貼補家用。和兄弟姐妹編草蓆賣、到鎮上打短工……當然這一切都要避過大隊幹部的眼睛偷偷進行,在那個年代,做這些都屬於投機倒把、資本主義尾巴。
飢餓的童年讓甘學軍早早地開始思索人生和未來。繁重的勞動之餘,他時常羨慕地看著大隊的幹部,幻想著將來成為他們那樣的人。他想像不到,若干年後,他能離開這個偏僻的鄉村,並結緣文物藝術品,在中國拍賣市場中搏出一方天地。他更不知道,他日後結緣的文物業當年都發生了什麼。
1977年,恢復高考。正在上初二的甘學軍看到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由於家庭成分不好,參軍和工農兵推薦上大學這兩扇大門早已對他關閉,恢復高考的這一決策讓甘學軍又抓到了改變人生的稻草。父親曾說,就是累死也要讓孩子們把書讀完。從小就喜愛讀書的甘學軍立志要離開僻壤之鄉,不再重複父輩的生活。 1979年,甘學軍考取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成為公社乃至全縣的新聞。自出生從沒穿過新衣服的他帶著父親給買的一紅一藍兩套秋衣,跟三個沙湖同鄉乘機帆船倒江輪到了漢口,又倒火車駛向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在他實現人生第一個夢想的同時,這個17歲的瘦弱少年還不知道,最終成就他事業的中國文物界也正經歷著變革和新生。
甘學軍也在人大校園裡如饑似渴地苦讀。5分錢一碗的熬白菜幾乎成為他四年里的專利。教室、圖書館、宿舍,三點一線,成了他生活的全部。買書的錢都是從12塊5的助學金里省下來的。為了買本牛津英漢詞典和《辭源》,他兩次將家裡給添置的新衣服低價賣給同學,一次是一件白的確良襯衣賣了7元錢,另一次是大二那年,他用一件防寒大衣換回了新書。
1983年,甘學軍大學畢業,幸運留京,分到了文化部,開始了他與文化的不解之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部機關里的電話值班員。他每天面對三部電話機,負責文化部與上級、內部和對外的電話記錄。躊躇滿志的他頗有懷才不遇之感,同學笑話他,找甘學軍很好找,打文化部的電話就是他接。但他從接傳電話中得到許多信息,並結合文化部領導工作,編成領導活動安排一覽,贏得不少讚許聲。後來他覺得光做這個沒意思,就每天上班先把各大報紙全讀一遍,把重大時政新聞及和文化有關的新聞摘錄、列印出來,10點前整理完給每個領導桌子上放一份,部長們都很歡迎。這份工作雖然平淡,但培養了甘學軍善於鑽研的精神,這種積累的優勢在他以後從事的藝術品工作中逐漸顯現出來。
住了7年集體宿舍後,1990年甘學軍分到一套建築面積46平方米的房子,搬家時,甘學軍樂得不行,連說此生足矣!在文化部工作了8年後,1991年,甘學軍調到了國家文物局,做辦公室副主任。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整個社會形成了一股從商的風潮,一大批人棄文從商,棄官從商。那時他也開始考慮起今後的人生路。“也許是因為在文化部機關太順了,所以做得有點乏味了,覺得自己好像還應該有更大的能量。”甘學軍說。
“後來創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的陳東升當時有做藝術品拍賣的想法,正好有我的朋友介紹他找我。”陳東升直接推開甘學軍辦公室的門,兩個素不相識的人聊了半個多小時,一拍即合,“因為我們都覺得這一行沒人乾,很有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文物商店的文物只賣給外賓,只收外匯券不收人民幣,到90年代才開始收人民幣。“可以說這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市場是媒介、是平台,如何開發利用值得思考,我覺得拍賣是個好形式。”而且,細心的甘學軍發現,國家文物局不知不覺中將流散文物處改名為文物三處,他從這個細微的改變中品味出管理部門實際上是支持文物市場化的。“這種與時俱進的觀念改變對社會、對市場都預示著機會。我們身處其中,覺得是時候來做拍賣了。”
當時甘學軍還不是很了解拍賣,只是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他手裡有資源,他對文物專家很熟悉。“我知道誰懂呀!那時候大家的信息很閉塞,有東西大家都不知道找誰看,但是我知道,這點就對我從事拍賣行業有決定性的意義。”
1993年,中國首個股份制藝術品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文化珍品拍賣有限公司,就在陳東升、甘學軍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1994年春,中國嘉德的首場拍賣便創造了1400多萬元人民幣的總成交額,震驚全國,從此拉開了國內藝術品拍賣的大幕。後來拍賣行業的迅速成長,印證了他們的想法,只是沒想到成功會來得那么快。 辭職參與創建嘉德拍賣公司前,甘學軍已先後擔任文化部黨組秘書、國家文物局辦公室副主任等職位了。提出辭職時領導和同事都很震驚:“年紀輕輕就當了這長那長的,幹得好好的怎么要變呢?一個文弱書生經商怎么行呢?”領導甚至說,“你試吧,不行再回來”。 “中國拍賣業的興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成果,改革開放釋放人們很多潛在的能量,有著對改革開放整體形勢的判斷,加上自身在文博系統的資源,我沒有採用停薪留職等變通辦法,而是直接辭職了。 “我理想化地斷了後路,組建嘉德時就我一個人是辭職的,別人還在原單位掛了一段時間才徹底進入。”回憶起當年的決定,甘學軍很慶幸自己抓住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
甘學軍
陳東升、甘學軍,這些時代的弄潮兒在機會到來時跳進了商海,他們抓住了機遇,然而,也難免嗆到苦澀的海水。從國家機關到公司,難免經歷了巨大的身份落差,甘學軍對這一點體會太深了。“在機關去地方做調研時,行程都被地方安排得滴水不漏。”進入嘉德後,他很快發現必須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出差自己訂飯店,自己打理一切,凡事親力親為。一次,他出差想見當地一個文物商店的經理,人家作為國營單位的負責人,根本沒把民營拍賣公司放在眼裡。就在幾個月前,在國家文物局工作的甘學軍,可是這位經理想見都見不著的人物。“心裡有很多不平衡,你能坦然面對這個現實很難。”
2001年,甘學軍在離開嘉德公司四年後再次成立華辰拍賣公司。“我深深體會到拍賣行業還是可以繼續做下去的。中國的市場和國外不一樣,國外是一級市場特別發達後才來做二級市場,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是一個特殊的形態,拍賣在藝術品市場的地位和國外不一樣,用拍賣來帶動市場是最直接有效的。”
甘學軍甘學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