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德馬二世

瓦爾德馬二世

瓦爾德馬勝利王(1170~1241),全稱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丹麥人認為瓦爾德馬時代(1157—1241年)是丹麥的偉大時代.其間有三位國王(即:瓦爾德馬一世大王、克努特六世和瓦爾德馬勝利王)令丹麥人永誌不忘,其中尤以瓦爾德馬勝利王最受丹麥人的愛戴和崇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
  • 外文名:Valdemar II 
  • 別名:瓦爾德馬勝利王
  • 國籍:丹麥
  • 出生日期:1170
  • 逝世日期:1241
人物介紹,國旗產生,失敗原因,立法者,

人物介紹

瓦爾德馬勝利王(1170~1241),全稱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丹麥人認為瓦爾德馬時代(1157—1241年)是丹麥的偉大時代.其間有三位國王(即:瓦爾德馬一世大王、克努特六世和瓦爾德馬勝利王)令丹麥人永誌不忘,其中尤以瓦爾德馬勝利王最受丹麥人的愛戴和崇敬。

國旗產生

克努特大帝去世後,強大的“丹麥帝國”也隨即告終。在挪威馬格努斯國王和丹麥哈德克努特國王正在醞釀戰爭時,英格蘭人選出了英格蘭出身的國王,從而擺脫了丹麥的控制。 瓦爾德馬勝利王成為丹麥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國王,並不是因為他有兩個漂亮迷人的王后,以及三個使丹麥衰落的兒子。他的主要業績在於他進行了一次“十字軍東征”,征服了愛沙尼亞,使丹麥重新成為斯堪的納維亞的強國。丹麥國旗一—紅底白十字的“丹納勃羅”也是來源於這次“十字軍東征”。丹麥國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 為了維護丹麥在東西方之間貿易航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為了防止德國勢力進入並控制波羅的誨東邊的沿海國家,為了確保波羅的誨的商業通道暢通,瓦爾德馬國王決定對愛沙尼亞進行一 次遠征。他把這次遠征叫做“十字軍東征”,是因為他也想以此把基督教傳人愛沙尼亞,使愛沙尼亞的異教徒接受基督教的洗禮,成為基督教徒。此外,也許是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使他這次遠征更加“師出有名”。
1219年,瓦爾德馬勝利王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向東航行。在他的軍隊里還有一名大主教安諾斯和好幾名主教和牧師。艦隊停靠在愛沙尼亞的林德尼西。軍隊登入時,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占領了整個城市。愛沙尼亞人派他們的首領,帶著禮物來向丹麥軍隊投誠。他們向瓦爾德馬國王保證,他們將服從國王,並同意接受基督教洗禮。其實這是一個大騙局,當他們來到丹麥營地假投降時,暗中卻在集結軍隊。同時也趁機探聽了丹麥營地內的軍事情況。三天后,即1219年6月15日,瓦爾德馬的軍隊剛剛吃過 晚飯,愛沙尼亞人突然從5個方面對丹麥兵營發起猛烈進攻。丹麥士兵被打得暈頭轉向,他們匆忙拿起武器,但是無法列成隊形。瓦爾德馬的軍隊已經潰不成軍。隨軍的丹麥大主教安諾斯在戰鬥最激烈時,在附近的一個高地上雙膝下跪祈禱上帝保佑戰鬥勝利。 這時,天空中忽然飄下一面紅底白十字旗子,並且聽到空中有個 聲音在說:“當旗子被舉起的時候,你們定將贏得徹底勝利……。” 於是,旗子被高高舉起,丹麥軍隊士氣大增,他們個個勇敢無比, 以一當十,頂住了愛沙尼亞人的進攻。此時,參加這次東征的文 德族軍隊也已趕到,他們和丹麥士兵一起,把愛沙尼亞人打得大敗。據說,大主教安諾斯跪在高地上祈求上帝保佑勝利時,他將雙臂伸向空中,丹麥軍隊就節節勝利。如果他累了,放下手臂時,丹麥軍隊就敗退。幸好有兩位教士在決定性的時刻一直支撐著他的雙手,使得丹麥人獲得了全面勝利。
從頭而降的旗幟從頭而降的旗幟
丹麥軍隊在戰鬥中第一次升起來的那面從天而降的紅底白十字旗,後來就成了丹麥國旗。 其實,上面所述只是一種傳說而已。出征前,大主教安諾斯已將這面旗子藏在身邊,他準備在關鍵時刻展示此旗,以鼓舞士氣和鬥志。這面旗子是教皇送給十字軍的,以示其對瓦爾德馬國王“十字軍東征”的讚賞和支持。然而,正是這面旗子,使丹麥軍隊反敗為勝,並征服了整個愛沙尼亞。從此以後,每年的6月15日就成了丹麥的“國旗日”,那一天的戰鬥被稱為“瓦爾德馬戰役”。

失敗原因

在瓦爾德馬勝利王時期,丹麥的版圖擴大了,除原有的丹麥領土外,現在丹麥東有愛沙尼亞,南有呂根島。此外,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將易北河以北的地盤也割給了瓦爾德馬勝利王。這位國王把丹麥治理得井井有條。丹麥人過著幸福、富有的生活。 但是,悲劇卻降到了瓦爾德馬勝利王的身上。他和他的兒子小瓦爾德馬在一次狩獵中被德國的亨立克伯爵綁架。這位伯爵是個奸詐狡猾、心狠手辣的小人。人稱他為“黑伯爵亨立克”。他向丹麥提出,只要答應他的要求,他就可以把國王和王子放回去。他的要求是:100匹好馬、100套昂貴的騎土服裝,以及丹麥王后的除王冠外的所有首飾。同時,瓦爾德馬國王還必須放棄除呂根島外波羅的海以南的所有領土。最令國王不能接受的是,這位“黑伯爵’’要國王起誓永不進行報復。為了活命,為了能返回丹麥,瓦爾德馬勝利王忍辱接受了所有條件。國王一回到丹麥,立即給教皇寫信,要求允許他違背(不報復的)誓言。教皇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瓦爾德馬勝利王集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對“黑伯爵’’進行討伐。亨立克伯爵同德國的其他諸侯聯合起來對付勝利王。雙軍在博恩赫沃德展開激戰,史稱博恩赫沃德戰役。在戰役中,勝利王率領丹麥軍隊英勇奮戰,戰況極其慘烈。他在戰鬥中失去了一隻眼睛,犧牲了數匹戰馬,但仍繼續帶傷作戰,眼看戰況有利於丹麥之時,友軍突然倒戈,丹麥軍一敗塗地,他的侄兒與重要盟友,韋爾夫家族的奧托一世(獅子亨利之孫,奧托四世之侄)被俘。他本人也多虧一位德國騎士的俠義行為才得以逃生。此戰以後,丹麥與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界再次從易北河向北移動到什勒斯維希公國南部邊界的艾德河。這個邊界一直持續到1806年。

立法者

儘管種種不幸落在國王頭上,瓦爾德馬仍舊—心為民,要做個好國王。在他晚年時,他成了—位“立法者”。他把所有日德蘭的古老法律條例都收集起來,彙編成一部傑出的法律大全《日德蘭法典》,想使丹麥成為一個法治國家。在這部法律大全的一開頭有這么——句話:“必須以法治國”。1241年,瓦爾德馬國王將這部 經由人民通過的法律大全公諸於世。幾周之後,在耶穌洗足沐曜日那天,瓦爾德馬勝利王逝世。 在瓦爾德馬時代,國王和大貴族、大主教,以及大寺院主持等人一起共同治理這個國家。丹麥人把這—結合稱之為“丹麥人的宮廷”。當有事需要商量時,他們幾個就聚在一起開會。當時,最重要的會址就是尼堡;,至今在尼堡仍可見到13世紀~1:5世紀“丹麥人的宮廷”開會的宮殿和大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