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理性與悲情)

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理性與悲情一般指本詞條

《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內容簡介:作品從西方女性電影理論的發展沿革、中國女性地位的現代轉變,以及中國電影女性意識的甦醒與走向的反觀和梳理中,標示出李少紅女性意識的精神淵源和審美取向;從李少紅創作中女性意識由遮蔽到覺醒再到成熟的發展歷程中,呈現其審美意向的包容性與豐富性,以及女性自審意識的表達和女性悲劇意義的美學增值,從李少紅創作女性視角和選材敘事的獨特性,進一步深入其女性化風格的構成及審美內質進行分析,包括選材的獨特與多義中女性意識的彰顯,內心化敘事中詩意的運用,以及抒情化影像中女性心理與悲情特徵的強化等;最後,文章聚焦於李少紅成長的時代環境與現實際遇,找尋她女性意識及創作風格的生成,為讀者深入了解這位優秀女導演的藝術情感世界提供了較為客觀準確的依據和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16
  • 作者:高明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55648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一 高明三問朱向前
序二 李道新
前言

第一章 女性主義、女性意識與李少紅影視作品
第1節 女性主義與電影/6
[一] 西方女性主義與女性電影理論/7
[二] 中國的女性地位與女性電影創作和批評/11
第2節 女性意識與電影文本/15
[一] 女性意識與電影文本之間的關係/16
[二] 中國電影中的女性意識與李少紅影視實踐/19

第二章 李少紅作品中的女性意識
第1節 主體介入:女性意識的混沌與澄明/214
[一] 第一階段:遮蔽的女性意識/215
[二] 第二階段:覺醒的女性意識/219
[三] 第三階段:成熟的女性意識/40
第2節 情感走向:營造女性情感的烏托邦/45
[一] 淡化時代背景/416
第3節 形象核心:李少紅作品中的女性特質/610
[一] “缺失”的存在/61
[二] “冷質”的顯現/616
[三] “悲情”的結局/71
第4節 男權消解:李少紅作品中的男性特質/719
[一] 弱勢地位的男性形象/810
[二] 道德迷失的男性形象/818

第三章 李少紅女性意識的獨特表達
第1節 獨特而多義的選材特徵/916
[一] 豐富而多義的女性世界/916
[二] 從文學到影視:女性意識的強化11100
[三] 客觀立體的人物塑造/1018
第2節 內心化的敘事特徵/1110
[一] 心理流程的敘事模式/110
[二] 女性主體式的敘事視角/兒6
[三] 詩意化的人物語言11門19
第3節 抒情化的影像特徵/1217
[一] 完美的影像追求/1219
[二] 夢境、幻境、幻覺的營造/1318
[三] 象徵意蘊的挖掘/140

第四章 李少紅女性意識形成探因
第1節 時代影響及個人境遇/1510
第2節 創作主體的情感體驗/1515

結語
參考書目
附錄
李少紅導演作品目錄/1713
李少紅監製、藝術指導作品目錄/1717
李少紅作品研究評論文章目錄/181
後記

文摘

女性電影實踐、女性電影理論和批評都是隨著女性主義運動的發展和這種在與男性競爭的條件和氣氖下而開始出現的,其目的在於“力求瓦解電影業中對女性創造的壓制和銀幕上對女性形象的剝奪(這種情況也適用於電視領域內)。以上現象根源於男權社會中男女之間的不平等關係,這種關係實際上已自然成為一種意識形態,並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於文化和其表意系統之中。女權學者的批評,首先是讓女性對其自身的不利情況產生警覺,並作出反應的行動,合理創造出更多以女性為主的文化現象令舊的男權文化開始產生一種‘斷裂’,並由此變化出更有利於男女平等的情況來”。丘靜美女士將女性電影理論研究分了三個階段:“社會學階段”、“精神分析階段”、“文化分析階段”。
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女性電影理論有著名的馬佐里·羅森的《爆谷女神》;克萊爾·莊士敦的《女性電影作為抗衡的電影》;這期間英國勞拉·穆爾維的《視覺快感和敘事性電影》得到了學術界的重視,同時代表著女性電影研究進入了第二階段的理論探索。穆爾維將電影的構成過程納入精神分析的對象,她認為:“女人的形象,作為供男人看(主動的)的素材(被動的),把這一論證進一步帶入表象的結構,增添了父系秩序的意識形態所要求的層次,這種意識形態正是它所最喜愛的電影形式——幻覺的敘事影片中得到最佳的實現。這一論證又再一次轉向精神分析的背景,這一次是作為指稱閹割的表現的女人誘發窺淫癖的和戀物癖的機制來勝過她的威脅。這些相互作用的層次都不是電影所固有的,但是它們唯有通過電影的形式才能達到完善而美麗的矛盾,這是由於電影能夠轉移看的重點。正是看的地點界定了電影,也就是變換看的地方和暴露這個看的可能性……遠遠超過突出女人的被看性,電影為女人的被看開闊了通往奇觀本身的途徑。電影的編碼利用作為控制時間維度的電影(剪輯、敘事)和作為控制空間維度的電影(距離的變化、剪輯)之間的張力,創造了一種目光,一個世界和一個對象,因而製造了一個按欲望剪裁的幻覺。正是必須打破這些電影編碼及其與造型外部結構的關係,才能對主流電影和它所提供的快感作出挑戰。”’穆爾維發現好萊塢商業電影所營造出的女性形象是不真實的,但她把分析的重點放在了電影的內部構成過程,以及電影與觀影者的心理關係上。穆爾維的這篇文章被視為女性電影理論的經典之作,引發了女性學者對先鋒派電影的擁護。
這一時期的女性電影理論研究認為,電影不斷把女性塑造成男性的“客體”,成為男權文化的依附品,女性是電影敘事機制及現存的文化符號系統中的被動、消極、負值的存在形態,而沒有把女性真實的、在男權社會受壓抑的情況表現出來,女性成為了一個“空洞的能指”。。“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電影,其觀賞方式是男性化和大男子主義的,是專門為滿足男性的觀看欲望而拍攝的。女性在銀幕上只是男性的欲望投射對象,而非真正具有獨立個體的主體。”“看”成為了一種能動的選擇,“看”與“被看”的矛盾也凸現在了女性形象上。
在這之後的經典著作還有德里莎·迪·羅拉蒂斯的《愛麗絲不:女權主義,符號學,電影》,“羅拉蒂斯所關注的,不僅是暴露男權文化與意識形態之鏡的存在、鏡中像的虛幻、無稽,或表述女性鏡城中生存的困境、迷惑;相反地要阿麗絲般地入鏡,在鏡中——男性大師論述的領地的遊歷,展示其男權邏輯之痕、其混亂與裂痕之所在;因為女性的困境:生存、表達、理論的困境同時是男權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困境。”m由此將女性電影理論引入了一個新的、文化批評階段。而卡普蘭的《母親行為,女權主義和再現》,由後結構主義進入意識形態分析,同時對精神分析、語言學、符號學提出質疑,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女性電影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時期女性電影理論由性別差異二元論轉向了多元化的觀照、認同和可能的觀影方式,意識到了走“對抗電影”的道路所存在的問題。

後記

看著《理性與悲情》的小樣,心中感慨頗多。在我眼裡,著書立說特別是學術專著是學者教授的事,離我非常遙遠,最多是一個虛幻美麗的夢。但種種因素聚集在一起,竟催生了這部書稿並順利出版,使夢幻成為現實,這是興趣使然,機緣使然,也是責任使然。 ,
我從小喜歡藝術,對各個藝術門類都很有興趣。在軍藝工作使我有了涉獵了解各門藝術得天獨厚的機會,自然十分珍惜。結合工作,讀書聽課便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到戲劇系工作後,天天和專業造詣很深的老師打交道,天天面對求知若渴的學員,要想乾好工作,盡好職責,對他們的所教所學光有一點點了解是不夠的,必須有較深入的研究掌握。這樣才便於更好地和師生溝通交流,取得專業上的話語權和思想工作的主動權。基於這種想法,我在北大的研究生課程班結業後,仍堅持複習。由於外語擱置多年,參加了兩次全國統考,才考取了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在職碩士研究生,全面系統學習藝術學和影視理論。
在職學習固然辛苦,但我在這裡感受著北大的求實與嚴謹,感受著老師們的學養與智慧,感受著同學們的勤奮與追求。這一階段對於我來說是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充實快樂遠遠超過了辛苦。我花費一年多業餘時間,寫成的碩士論文順利通過答辯,被評為數量不多的優秀論文,這對我是個意外的驚喜。更讓我料想不到的是,我的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李道新教授和著名評論家、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朱向前教授對論文給予較高評價,並鼓勵我將論文修改擴展成專著出版。對此,我猶豫過很長一陣子。儘管我對待這篇論文很認真,細讀了幾十本理論書籍和許多評論文章,反覆看了李少紅所有的影視作品及作品原著,與之有比較有關聯的其他導演的作品也不肯落下,光研究女性主義、女性意識,閱讀看片這些寫作準備就用去了大半年的工余飯後時間。李少紅的作品風格迥異,題材多樣,研究她有一定的難度,在梳理提煉的過程中,常常夜不能寐,琢磨規律找尋內在的勾連,有時半夢半醒間還會有一個個觀點冒出,趕緊摸黑將這突發的靈感記在枕邊放著的便箋上,生怕轉天忘記。當我嘗試用女性意識貫穿李少紅的整個創作,並劃分出其女性意識發展的三個階段,用四章十一節建構起自己的理論框架時,曾有點兒小小的得意,但深入進去,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遠不夠完善。如今要出這樣一本書,未免心中忐忑。畢竟不是自己長期從事的專業,半路出家恐謬誤拙見、內蘊淺淡對不起讀者。是領導朋友家人的一再鼓勵,讓我有了精神動力。當我重新翻開論文進行修改時,感到把一件事深入下去的樂趣,興致盎然的同時,竟完全沒了加班加點的辛苦之感。
在書稿即將付印之際,除了高興,有太多的感謝需要表達。
衷心感謝朱向前副院長。他平日公務繁忙,還有自己的科研課題和講學任務,且常受邀為名家大作點評寫序。如今為我這個初涉影視理論的業餘作者指教點撥,給這本習作撥冗作序,讓我非常感動。還有我的導師李道新教授。他紮實嚴謹的治學風格、精益求精的治學態度、全面厚實的專業功底,對我影響幫助很大。通過這次寫作,我除了閱讀大量書籍,李教授的啟發指導和規範化要求,使我獲益匪淺,同時更進一步地體會到,對待學術研究是要沉下心來專心投入的。
衷心感謝我的幾位同事。當我把厚厚的稿子交給邊國立、呂益都、譚曉明老師徵求意見時,他們或是給我熱情鼓勵,或是向我提出疑問引發我更深入的思考,或是對我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幫助。當我有新的想法時,經常去打擾張婷婷教授或是向程倩老師嘮叨,在與她們的傾心交流中,給我啟發頗多。
衷心感謝李少紅導演。她對書稿給予了充分認可,對出版給予了很大支持。我找李導的時候,她正在緊鑼密鼓籌拍電視劇《紅樓夢》,頭緒之多、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但她還是擠出時間為我提供照片、寫了讀後感。還要感謝北京榮信達影視藝術有限公司的常曉陽、劉興東、陳龍先生,是他們幫我找到了許多寶貴圖片,為我提供相關資料。衷心感謝解放軍出版社施雷社長和該書的責任編輯余天寶。他們為這本書的編輯發行,花費了大量心血。在市場化的今天,出這樣一本理論書籍少不了他們的肯定和大力支持。還有曉笛書籍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符曉笛先生和設計師龍丹彤女士,是他們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心設計,為這本小書增色不少。還要衷心感謝我的家人。近年來,幾乎大部分節假日都是我把他們拋在一邊,或是聽課或是獨自在辦公室讀書寫作,正是有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堅持下來,安心投入學習,並有了今天的小小收穫。高 明 2007年12月于軍藝

序言

因為忙於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緣故,前所未有地感覺時間緊張,仿佛不眠不休也不夠用。於是很多路上的時間也要利用起來,打電話詢問攝製組的各項工作進度、思考演員與角色間的差距及解決辦法、接受採訪甚至吃飯的時間更沒有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政委高明的書稿《理性與悲情——李少紅影視作品中的女性意識》也是這樣在路上斷斷續續看完的。看完的第一感覺是驚訝,驚訝於自己在中國影視道路上已經走了20年。在這20年間,我對自己的這些作品從沒有認真地做過回顧,因為我總是想把時間用在接下來的作品創作上。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與社會交流,影視是我的方式。感謝高明出於對我作品的喜愛,花那么多精力來梳理、剖解我的創作心得。讓我從中也有所悟。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心情有些忐忑,因為是第一次客觀地把自己放在中國影視改革發展與中國女性導演的坐標系裡思考,竟然見證了這樣的一個歷史進程。這有點像通過衛星監控錄像回放城市的交通狀況,何處擁堵,哪裡暢通,東西改道,南北架橋,一目了然。回望從前足跡的好處,是利於調整以後前進的方向。
顯而易見,高明花了不少時問與心思來查閱資料、分析每個作品的不同,以及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甚至包括我個人的成長經歷,處在不同歷史階段,對作品有著怎樣的映射,均有所述及。這些專業、細膩的文字將我從繁忙的現實工作中短暫抽離出來,並帶回到回憶之中。由此生髮出許多感慨,也有很多溫暖、心動、釋然和遺憾。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正趕上我的新作品正在拍攝、孕育。我想自己會盡此時的最大心力完成這部作品,一方面回報一直支持、關愛我的觀眾,同時也是對高明及其讀者的最好告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