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

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

班杜拉指出:“行為、人的因素、環境因素實際上是作為相互連線、相互作用的決定因素產生作用的”。他把互動(reciprocal)這一概念定義為“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把決定論(determinism )定義為“事物影響的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互動決定論
  • 外文名:reciprocal determinism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人格心理學
互動決定論概述,環境是決定行為的潛在因素,人和環境互動決定行為,行為是三者互動的相互作用,互動決定論點評,互動決定論的分析,
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reciprocal determinism)吸收了行為主義、人本主義和認知心理學的有關部分的優點,並批判地指出它們各自不足,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班杜拉指出:“行為、人的因素、環境因素實際上是作為相互連線、相互作用的決定因素產生作用的”。班杜拉把互動(reciproca1)這一概念定義為“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把決定論(determinism )定義為“事物影響的產物”。 班杜拉在互動決定論中批駁了行為主義者的環境決定論,他們認為行為(B)是受作用於有機體的環境刺激(E)控制的,因此公式為:B=f(E):同時他也反對人本主義者的個人決定論,他們認為本能、驅力和特質等內部事件,驅使有機體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行事,即環境取決於個體如何對其發生作用,公式為:E=f(B)。他認為這些都是單向決定論。

互動決定論概述

班杜拉提出相互作用的三種模式:

環境是決定行為的潛在因素

一是環境確實對行為有影響,甚至產生決定作用的影響。二是這種作用是潛在的,只有環境和人的因素相結合,並且被適當的行為激活時,環境才能發揮這種作用。這種潛在因素包含在行為發生之前,或行為發生之後,要具體分析。在行為發生之前,是因為發生在個體周圍包含在環境中的事物往往有一定的規律。人們可以根據他們和環境交往的經驗歸納出這些規律,並預期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什麼結果,藉此來調節人們的行為。由於人類能認識環境中事物的規律,所以不一定要直接和事物接觸才可以獲得經驗,他們可以觀察別人的行為結果,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人和環境互動決定行為

班杜拉指出:人既不是完全受環境控制的被動反應者;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完全自由的實體,人與環境是互動決定的。環境中各種外部因素是通過三種主要方式影響自我調節過程。環境有利於建立自我調節功能,從而建立和發展自我反應的能力。

行為是三者互動的相互作用

環境、人和行為的相互關係和作用,是一種互動決定的過程。在行為內部,人的因素和環境影響是以彼此相連的決定因素產生作用的。這個過程是三者互動的相交作用,不是兩者的連線或兩者之間雙向的相互作用。

互動決定論點評

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是在眾多的行為因果觀中獨具特色,它的獨到之處就在於把人的行為與認知因素區別開來,指出了認知因素在決定行為中的作用,在行為主義的框架內確立了認知的地位。此外,這種觀點視環境、行為、人的認知因素為相互決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為及其認知因素對環境的影響,避免了行為主義的機械環境論的傾向。

互動決定論的分析

案例一:由互動決定論分析網路教學的互動
(一)網路教學的互動要素
結合班杜拉的三向互動決定論我們來看網路教學中的互動要素。B行為,在網路教學中就是指學習者通過網路環境進行學習的活動;P個體,即學習者,在這裡還包括他的認知結構、個性特徵、生理特點、心理結構、年齡特徵等;E環境,指網路學習環境,包括計算機、學習界面、學習平台、學習資源庫等。  在網路教學互動中這三方是共同作用的,只存在一方其他兩方不存在,或只存在兩方的互動作用第三方不參與,都不能構成完整的、有效的網路教學互動形式。
(二)網路教學的互動形式
基於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分別以個體、行為、環境為主體得出網路教學的互動形式。
1、行為與個體、環境的互動
行為(學習活動)一定要由個體產生,即個體發出學習行為。學習活動與個體是相互作用的。學習活動會影響個體的發展,習得的學習行為使個體的認知結構發生變化,使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轉變;個體對行為的影響作用在後面談及。在學習行為與個體的互動作用過程中,環境因素始終是滲透其中的,三者處於三向互動的狀態。易於操作的學習環境使個體的學習行為容易開展,同時使個體愉悅,激發出更大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的學習;反之,一個難以使用的學習環境,不僅干擾學習行為的發生,同時還會使學習者對網路教學產生反感,厭學、甚至放棄,又何談學習行為的成效呢?
2、個體與環境、行為的互動。
在網路教學中,學習者處於主體地位,一切活動都圍繞學習者展開,然而學習者不是孤立的存在於網路教學中,它要與多方進行互動,這樣網路教學才得以高效開展。下面從不同角度分析[2]:
(1)學習者與學習者間的互動。
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要進行互動,如對學習內容的研討,情感交流等,都會使學習者自身提高參與網路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開展網路學習。在學習者與學習者互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與行為、環境進行互動。如學習者間要通過EMAIL的形式聯絡,對收發EMAIL操作的熟練程度會影響互動效果,另外不同網站提供的EMAIL界面不同,環境因素(電子郵件操作界面)也會與學習者產生互動。收發EMAIL的操作熟練,所使用的郵件系統界面熟悉,勢必使學習者間的互動開展的順利;反之亦然。也許人們只是注意到學習者間的互動,對於環境行為與之的互動不易察覺,但這確確實實存在,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
(2)學習者與指導教師的互動。
由於網路教學是準師生分離的,因而教師與學生很難做到面對面的在同一時間內進行交流,雖然現在視頻會議系統等實時互動系統的使用可以彌補這些缺陷,但由於經濟等因素一般的網路學習者不可能做地到,故一般的師生交流都是非實時的、異步的,即通過EMAIL、BBS、新聞組等形式進行交流。師生間可以進行學習交流,幫助學習者解決疑難,提高成績;也可以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有歸屬感,增強網路學習的信心等。在這個過程中,環境、行為兩方仍對個體進行影響。
(3)學習者與學習行為之間的互動。
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個性特徵、生理特點、心理結構、年齡特徵等,會影響到學習行為的開展程度。在認知結構方面,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會影響到新知識的習得。如沒學過WINDOWS基本操作的學習者,直接影響到他學習WORD文字處理軟體的容易度,即原有的知識結構無法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學習者的生理特點也會影響到他的學習行為,如盲聾學習者無法正常的進行網路學習;還有學習者的年齡特徵也會影響到網路學習,年紀小的學習者自治能力較弱,很難長期堅持網路學習,易半路放棄;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學習行為產生影響,最終影響網路學習效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環境因素始終參與其中,改變著學習者與學習行為互動效果的強弱。
(4)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互動
這主要是知識內化,即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通過網路學習所學內容,網路上的學習資源浩淼如煙,學習者通過搜尋引擎等工具找到自己所需的內容,進行學習。當學習者認知結構中知識無法同化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失衡,啟用順應機制,用新知識改變原有認知結構,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新的平衡出現。學習者與學習內容的互動是學習者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主要方式,學習行為和環境都要“通力合作”,促進這種互動的發生。
(5)學習者與環境的互動
在其他各種互動過程中,環境與它們的互動始終處於“幕後”狀態。環境,指網路學習環境,包括計算機、學習界面、學習平台、學習資源庫等,學習者要在學習環境中開展網路學習。因此,只要開展網路學習就必須與環境發生作用。
3、環境與個體、行為的互動
任何學習都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開展,網路學習的環境更是尤為重要。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智慧型仿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日新月異,給網路教學帶來了巨大生機。學生可以在網路上學習課堂教學中無法實踐的知識,另外網路教學提供的學習內容形象生動,很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但網路學習環境也要受個體及其行為的制約,即只有三者三向互動才能最大程度的促進網路教學。
(三)網路教學的互動模式
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充分考慮了個體、行為、環境三向的互動,但需強調的是這種互動的雙邊並不具有同等的程度,而且這種相對影響也會發生變化,故而網路教學的互動是處於一種動態機制下的。網路教學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體現在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學習任何知識、持續學習任何時間長度,這種種的開放也同時影響著互動;網路教學具有知識的極大豐富性,進入網路撲面而來的信息令你應接不暇,在網路中你可以找到你想學習的任何知識,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網路教學具有愉悅性,以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或多或少都存在被迫性,有些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的學生被迫成為陪讀,壓抑學生個性發展。而在網路教學中,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學習必然是身心愉悅的。鑒於網路教學的特點和班杜拉的互動決定論,筆者得出網路教學的互動模式——三向雙邊動態互動。1、模式結構圖
模式結構圖模式結構圖
2、具體分析
在左圖中可以看到,大的虛線方框表示學習環境,學習者與學習行為的互動置於其中。由於學習環境涉及地內容很多,所以沒列出,用整個虛線方框涵蓋整個學習環境。大方框四周有四個雙向箭頭,一是表示學習環境與學習者、學習行為的互動;另外是說明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習環境可根據學習者和學習行為的特徵作調整,以適應學習行為的開展。在這個結構圖中,筆者對學習者的特徵作了展開,因為這些特徵都會影響學習行為,反過來學習行為也會促使學習者的特徵變化。
三向雙邊動態互動模式以班杜拉三向互動決定論為理論基礎,構建一個學習者、學習行為、學習環境三者處於其中的動態的互動模式。在此互動模式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倡導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協作學習等形式,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向雙邊動態互動模式具有全面性、動態性、完整性、融合性。全面性是指將網路互動中的種種因素都囊括其中;動態性指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會隨事件的變化而變化;完整性是指將整個互動系統置於一個動態的區域之中,是一種動態的完整;融合性是指此模式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景化學習理論、傳播學理論等融入其中。
三向雙邊動態互動模式的提出為網路教學中課程內容的設計提供了依據,課程內容的設計要以教學內容為藍本,針對學習者特徵,運用多種互動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習者,並促使學習者內化所學內容。在設計過程中,運用三向雙邊動態互動模式將學習者、學習行為、學習環境納入一個整體,考慮雙邊的影響,並時刻根據雙邊影響動態的調整互動過程,促使高效互動的開展,從而提高網路教學質量,促進學習者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