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始祖傳說

珞巴族始祖傳說

珞巴族始祖傳說是西藏自治區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珞巴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關於本民族的傳說、歷史故事等只能靠口頭傳頌,代代相傳。其中以歌頌珞巴族祖先的勤勞美德、優良傳統、社會功績等等一系列故事最具代表性,逐漸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珞巴族始祖傳說(阿巴達尼的傳說)。珞巴族始祖傳說是珞巴族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系列神話,據目前我們蒐集的資料來看,在博嘎爾部落中流傳的具有典型意義的阿巴達尼的傳說有十個左右。

2006年,珞巴族始祖傳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Ⅰ-10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珞巴族始祖傳說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西藏自治區米林縣
  • 遺產類型:民間文學
  • 遺產編號:I-107 
歷史源流,文化特徵,服裝,飲食,表現形式,傳承保護,傳承現狀,傳承意義,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榮譽表彰,重要活動,

歷史源流

珞巴族主要分布於西藏東南部的珞瑜地區及相鄰的察隅、墨脫、米林等縣。珞巴一詞源於藏語,其意為“南方人”,是藏族人對他們的稱謂。珞巴族人自古就生息在喜馬拉雅山山麓,由於高山阻隔,珞巴族人與外界接觸很少,社會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50年代珞巴族各部落還在使用刀耕火種的原始方式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玉米、旱稻和其他雜糧。
居住在墨脫縣北部的珞巴族人使用藏語,其他珞巴族人都使用珞巴語。珞巴語屬漢藏語系臧緬語系(語支未定)。不同地區的珞巴族人之間的方言有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珞巴族人還在使用刻木結繩來記事。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少數人通藏文。珞巴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

文化特徵

服裝

珞巴族的服裝與藏族明顯不同,由於長年狩獵,珞巴男人一般都跨長刀,身著皮毛獵裝,頭戴獸皮帽。女人穿圓領窄袖短衫,下身為緊身筒裙,小腿紮裹布。無論男女腰部和頸部都掛滿了厚重的飾物。珞巴族男女都喜愛系一條考究的腰帶,有藤編的,也有皮革製作的,也有用羊毛編織的,並織有各種彩色圖案。腰帶除用來扎系衣裙外,還用來懸掛小刀、火鐮和其它銅、貝製作的飾物。

飲食

珞巴族生活習俗受藏族影響較深,日常飲食及食品製作方法,基本上與藏族農區相同。喜食烤肉、乾肉、奶渣、蕎麥餅,尤喜食用粟米攪煮的飯坨,並喜以辣椒佐餐。喜歡吃一種在石板上烤烙的蕎麥餅,這種蕎麥餅在趁熱時抹上辣椒糊和乳酪,十分香甜可口。無論男女都喜歡吃辣椒、吸鼻煙和飲酒。

表現形式

珞巴民族在勞動,尤其在節慶、宗教禮儀等集體活動中,常常邀請民歌手表演。表演形式有獨唱、對唱和排唱。民歌手在演唱時,通常在傳統的曲調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出口為歌。歌曲內容多取材於珞巴族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或者是現實中有關政治、歷史、自然常識、家庭婚姻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出珞巴族的多彩生活。

傳承保護

傳承現狀

珞巴族各部落、氏族崇拜各自的圖騰一代傳一代,一直沿襲到今天。這種遺風是人類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形式。他們祈求鬼神的庇佑,常常殺牲祭鬼或請巫師念經,施展巫術對鬼怪加以約束。

傳承意義

珞巴族始祖傳說是珞巴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珞巴社會的一面鏡子,是珞巴民俗生活的一種存在方式,人們可以從傳說中窺見珞巴人歷史發展的脈絡,它給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資料。
珞巴族始祖傳說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將更加有助於珞巴民間文化的保護,更加有助於該項目的傳承和發展。

傳承人物

林東,男,2011年,林東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西藏自治區米林縣申報。項目名稱:珞巴族始祖傳說。

保護措施

珞巴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關於本民族的傳說、歷史故事等只能靠口頭傳頌,代代相傳。其中以歌頌珞巴族祖先的勤勞美德、優良傳統、社會功績等等一系列故事最具代表性,逐漸形成了流傳至今的珞巴族始祖傳說(阿巴達尼的傳說)。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珞巴族的民間故事,大多都有夢境般的幻想和深刻的生活哲理,表達出了人們的是非、愛贈感情。

重要活動

西藏米林縣博嘎爾部落的傳說認為:天父和地母結合後,生子金東,金東又生子東日,東日生兩子日尼、日洛,即阿巴達尼和阿巴達洛。阿巴達尼即為珞巴族祖先,阿巴達洛為藏族祖先。阿巴達尼與太陽的女兒冬尼海依成婚,繁衍了許多個部落和飛禽走獸、蟲、家禽、風魔、青蛙、蒼蠅、竹女、岩女等,並形成了動物、竹子和岩石為圖騰的氏族。經歷過頻繁的氏族部落戰爭後,推動了部落聯盟的形成與鞏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