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柴

珍珠柴

珍珠柴(別名珍珠),半灌木,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及新疆;蒙古南部,俄羅斯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珍珠柴
  • 別稱:珍珠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藜科
  • :豬毛菜屬
  • 分布區域:。中國內蒙古、寧夏、甘肅及新疆;蒙古南部,俄羅斯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高15~30厘米,根粗壯。莖彎曲,常劈裂,枝皮灰色或褐色,嫩枝黃褐色,密被鱗片狀丁字毛。葉互生,錐形或三角形,肉質,葉腋和短枝著生球狀芽。花序穗狀,花被片5,果實自背側中部橫生於膜質翅,翅黃褐色或淡紫紅色,其中3個較大,2個較小。胞果倒卵形,種子褐色,圓形,橫生或直立。

生長環境

抗旱、抗風沙、耐寒野生半灌木。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20~40厘米的土層中,個別根可達到較深層,根幅寬達210厘米。在荒漠地區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下,種子成熟不良,發芽率甚低。據多年觀察,以種子進行繁殖的機會很少,主要依靠植株劈裂的方式進行無性繁殖。野生狀態下,生長甚為緩慢,再生能力很差。據內蒙古巴彥淖爾盟錫林郭勒草原改良試驗站,連續2年觀察測定,前半年67天內,枝條僅生長1.7厘米,後半年4個月內,枝條僅生長2.5厘米。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4月上旬開始生長,6月上旬開花,9月中旬結實,10月中旬種子成熟,11月末植株開始枯黃。 珍珠柴是屬於溫帶超旱生小半灌木。適生於≥10℃,積溫2250~3000℃及年降水量100~200毫米的氣候條件。主要分布於荒漠區山前切割丘陵或洪積沖積平原的沙礫質地,土壤為灰棕荒漠土。分布區海拔為1500~2400米,也見於荒漠草原帶鹽鹼湖盆低地。也適生於黏壤質表面覆砂的土壤上,能耐輕度鹽漬化。在厚層沙質土和多碎石的土壤上生長不良,鹽漬化程度過重時,可由更耐旱和耐鹽的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所代替。在荒漠地帶珍珠柴為重要的建群種,常與短葉假木賊、紅沙、綿刺(Potaninia mongolica)等組成優勢群落類型。

主要價值

是放牧場上的良好飼用植物,也是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帶家畜冬春的保膘飼料。各種家畜四季均樂食,駱駝及羊冬春最喜食,牛、馬採食較差。珍珠柴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乾物質含量較高。全年各季間的粗蛋白質含量較為穩定,粗纖維的含量從夏季到冬季變動不懸殊。為荒漠及荒漠草原地帶的重要飼用植物,尤其在冬春季節及乾旱年份,成為家畜主要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