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塔(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古塔)

玲瓏塔(河南省原陽縣原武鎮古塔)

玲瓏塔又稱徽塔,雁塔,位於河南省原陽縣城西南17公里原武鎮的東關,310省道旁邊,現已劃歸新鄉市平原新區,原為原武鎮善護寺內的附屬建築物。玲瓏塔至今經受過10多次地震,1938年還曾遭到日本侵略軍的炮擊。1983年有關部門測量得出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13度33分。因其結構嚴謹科學,雖歷經九百多年的歷史風煙,至今仍巍然屹立,足以說明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科學和藝術上的聰明智慧。該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築風格的樓閣式磚塔,造型美觀,觀之賞心悅目,為宋代寺院之佳作。登上此塔可以南望黃河波濤,北眺太行峰巒,東見浩瀚雲海,西覽萬頃碧綠,真可謂妙趣橫生,蔚為奇觀,被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玲瓏塔 
  • 又稱:徽塔
  • 位置:河南省原陽縣城西南原武鎮的東關 
  • 被譽為:中國的比薩斜塔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

歷史沿革

該塔建於宋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平面六角十三級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有塔銘記載明萬曆辛丑年間(1601年)重修,全高約47.25米。古塔層級均為奇數,唯此塔是十二層,成偶數。原因是這裡自古以來是黃泛區,塔的底層已被泥沙淤在地下,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層,地下一層,正門為原塔二層的窗戶改裝而成,全塔高約43米。據明萬曆辛丑(公元1601年)《重修寶塔記》記述,善護寺原規模宏大,有大雄寶殿及眾多僧人。重修寶塔由虔誠會首師君士和僧人悟節主持,善人趙仁偕趙九時、趙九思等人施工。清代善護寺失火,寺毀塔存,塔頂鐵剎、覆缽、相輪猶存。

建築特色

塔北面有一塔門,早已被歷史的風塵湮滅,塔檐磚砌斗拱露出地面。現今的塔門設在南面,為原來塔身二層的窗戶改建而成。自第二層以上皆為疊澀出檐,塔身每層均辟半圓拱券門及假窗,斗拱、層檐、裝飾假窗均為雕磚壘砌。該塔的輪廓為拋物線型,磚木結構,每層角梁系木製,突出塔身外部,上有鐵鼻,懸掛風鐸,微風過處丁當作響。塔內置0.6米寬的旋梯,遊人扶梯可登臨塔的最上層。
令人驚奇的是,這座古塔很明顯地向東北方向傾斜。不管是從遠處眺望,還是從近處直視,傾斜的古塔好像隨時都會倒塌。其實,這座古老的斜塔已飽經千年的風雨。據傳說,這座塔的方位正處於風口地帶,為了抵禦東北風,在建造該塔時,當時的能工巧匠就故意使塔往東北方向傾斜。後來因為黃河泥沙浸泡,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的角度就更大了,並且還有繼續傾斜的趨勢。在其西北方向看最為明顯,國內獨一無二,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古老的斜塔,比著名的比薩斜塔還要早69年。據悉,有關部門正在想辦法減緩古塔傾斜的速度,留住這千年的別致景觀。
1963年6月,河南省公布其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玲瓏塔名列其中。
據傳,寶塔周邊的荷塘,原來只有一個。後來為了防止過度傾斜,在反方向又挖了一個,兩相平衡,大大減緩了寶塔的傾斜速度。微風吹過,鈴鐺叮噹作響,清脆的聲音空靈悅耳猶如天籟,似乎在脈脈講訴著博浪大地上一段古老的傳說。有詩讚美如下:
巍巍屹立閱千載,默默無言聽河聲,
傾軀不是老年態,歷盡滄桑還玲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