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蕃

王錫蕃,又名錫藩,字季樵,號康候,清道光三十年(1850)生,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少年走科舉之路,光緒元年(1875)中舉人,翌年中進士。此後,在翰林院供職多年,由庶吉士上升至編修。光緒十七年(1891),曾奉派主持湖南鄉試。1893年,外放福建學政,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基本介紹

  • 本名:王錫蕃
  • 別稱:(又名錫藩)
  • 字號:字季樵  號康候
  • 所處時代:清道光三十年(1850)
  • 出生地:山東黃縣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王錫蕃,又名錫藩,字季樵,號康候,山東黃縣人。

人物經歷

19世紀90年代,中國不僅遭受西方列強肆無忌憚的侵略宰割,而且被東鄰小國日本打敗,被迫簽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康有為等有識之士,以西方的進化論和天賦人權學說為思想武器,批判舊學,提倡新學,掀起維新運動,以求“變法圖強”。王錫蕃亦深感八股取士已不適合現實需要,按經世致用選拔人才方為救國之策。為此,他在主持福建龍巖州的拔貢考試時,曾自以《孟子》的“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為題,撰寫議論文一篇示之諸生,以為提倡。在福建鄉試中,以文章議識明通選拔侯官青年林旭為舉人。1896年,王錫蕃返回京師,任詹事府少詹事。這時,康有為連續上書光緒帝,強烈要求實行變法。1898年6月,光緒帝接受變法主張,頒發上諭,令人臣舉薦通達時務的人才,實行新政。8月下旬,王錫蕃將在福建發現的優秀人才周蓮沈翊清嚴復林旭等四人舉薦於朝。4人均被朝廷任用,其中林旭被授予四品卿銜,任軍機章京,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同參新政,時稱“軍機四卿”。同時,王錫蕃自己也直接向朝廷奏陳新政,建議仿效西國,於設商部之外,“復於各處城鎮口岸設立商會”,“於上海設立總商會”,以講求出進口貨物之利弊,詳達各商家之隱情,與地方官及領事辦理與洋商交涉事件,其保全華商之權利裨益甚多,商務必蒸蒸日上。9月5日,王錫蕃被耀升為署禮部左侍郎。
光緒帝接受變法主張,推行新政,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派的意志和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殺害譚嗣同康廣仁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等6人,取消新政。積極參加變法新政的王錫蕃亦被騎兵包圍於本宅,候命逮捕。幸賴大學士李鴻章電請寬待,才免於難。但不久,福建道監察御使黃桂鋆劾其“保林旭適以增長遞焰,助成奸謀,此當與發往新疆之李當棻一例重懲”。結果與李岳瑞張元濟同遭革職“永不敘用”的處分。
被罷官以後,王錫蕃先應聘赴河南,主講信陵書院。1901年,慈禧太后宣布實行新政,內容多為戊戌變法的主張。1904年秋,山東巡撫周馥,以山東沿海漁產多系小本營生,漁利漸為外人所得,迭飭省農工商局督率官商設立漁業公司,考求東西洋善法,振興山東漁業。省農工商局咨準周馥,聘請王錫蕃總辦登、萊二府漁業公司,並先行撥給官股銀1萬兩,以為提倡。王錫蕃應聘,在黃縣勸集商股銀3萬兩,於1905年4月在煙臺創辦山東漁業公司,自任總辦(經理)。在王錫蕃的主持下,公司開展了學習先進漁業技術,創辦漁業教育,保護漁業生產,維護國家漁權等工作。1906年春,公司租賃東海關的“靖海”號輪船,在龍口虎頭崖廟島等地梭巡護漁。同年,公司在煙臺創辦附設水產國小堂,聘任山東大學堂畢業生孫丹林等為教習。翌年2月,學堂開始招收具有高小畢業資格的沿海漁民子弟人學,首批學生20人,後增至40人,學制5年,課程有倫理、修身、水產學、漁業法規等。1907年,公司製作魚品和船舶模型,參加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國際博覽會漁業展,獲得參展各國的一致好評。公司還進行測量海道、繪製海圖等活動。從20世紀初開怡,日木漁船經常進人山東半島沿海,大肆進行捕撈作業,並妄圖占據島嶼,嚴重地侵犯了我國的主權,破壞了我國的漁業資源。王錫蕃在與日方交涉中力爭我國的領海漁權。山東登州與朝鮮半島隔黃海相望,當地漁民因缺乏國際知識,前往韓國的仁川地方捕魚,受到日韓當局處罰。王錫蕃令公司撰寫張貼告白,介紹韓國漁業法及日韓通漁章程,勸說登州漁民勿再前往捕魚。山東漁業公司開展的這些工作,受到清廷的獎勵。1907年冬,商部在給公司的信札中稱:“該公司留心實業,考究精詳,於漁業前途大有裨益。”王錫蕃在創辦山東漁業公司及附設水產國小堂期間,還參與登(州)萊(州)青(州)膠(州)教育會的工作,利用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協調各種矛盾,推動學校教育發展。1908年11月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去世,翌年宣統改元,王錫蕃得以復官,補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時,山東漁業公司因靡費過巨,擴資難籌,陷人停業狀態,附設的水產國小堂也被迫停辦。
1912年初,清朝滅亡,民國成立。王錫蕃因參加過戊戌變法,被山東部分官紳以先覺者相待,聘請他擔任多種職務。當年5月周自齊任山東都督後,聘請他為議紳,向他諮詢施政意見。1913年,山東當局聘他為曲阜學校監督。1890年,山東巡優張曜奏準清廷纂修《山東通志》,在濟南設立通志局,聘請著名學者孫葆田為總纂,開始編修《山東通志》。後因人事變動,工作停頓,直到1911年(宣統三年)方才寫出書稿。書稿尚未校訂,款項用盡,孫葆田病逝,辛亥革命爆發,從此無人過問。民國成立後,清末曾任兵部、外務部尚書,時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的山東掖縣人呂海寰,建議當局繼續完成《山東通志》的纂修,並發起集資開局。1912年12月,山東都督周自齊呈準大總統袁世凱,就原有山東通志局酌量改組,聘請張英麟、王錫蕃、於宗潼、毛承霖等4人為總校,著手校訂工作。王錫蕃等對孫葆田總纂的《山東通志》書稿“詳加勘訂、補網、正訛,期臻完善,未敢稍涉疏率”,歷時3年,於1915年完成定稿並刊行於世。
王錫蕃
與此同時,王錫蕃也以先覺者自居,主動進行文化和政治活動。在文化方面,他於1912年6月,以“本聖道完美之義理,融各家發明之學說,以陶淑人民道德,促進文明,扶持世道,進於大同”為宗旨,發起組織尊孔團體孔道會。9月,他親赴北京晉見大總統袁世凱,申述創辦孔道會的緣起及會內組織情況,受到袁世凱的讚許,交國務院審核,由內務部批准立案。12月22日,孔道會在濟南李公祠舉行正式成立大會。會員多人出席,山東都督周自齊派代表到會誦讀祝詞。王錫蕃向大會致詞,闡述了他的文化觀點、尊孔主張及創設孔道會的動機與目的。關於文化觀點,他認為:“從前中國學問其所論之義理,極其精微。但空言多而實用少,其學術易涉於空疏。至於近年之新學,則專從實用上注意,較之舊學有虛實之分,似足以救舊學之流弊。但學問之道,莫不有體有用。西學是用,中學是體。若專重西學,置中學於不顧,事功雖能爭勝,而道德夫足服人。”關於尊孔主張.地認為“東西洋各國學界中人,於別國之學說時常廣加研究,而於本國之國粹無不加意保存,從不敢稍有輕視之意。我中華數千年之國粹,均不能出孔教範圍之外。凡我同胞,豈可不加意尊崇孔道以保國粹之根據。況中國倫常之理,乃萬世所不易,而講明倫常之理,惟孔子之言至精至切。若要保存倫常之理,必須尊崇孔子之道,此乃一定道理。”關於創設孔道會的動機與目的,他宣稱:“自共和成立以來,各省各界議會林立,維新進步日見振興,惟是建設甚多,而崇奉孔道者尚不多見。聖學不能昌明,亦是儒者之恥。竊思凡我同胞,莫不受孔門之教育,若不組織團體以尊崇孔聖,恐學者於尼山之教不復加意講求,為
日既久,恐漸忘學問之根本。”創設孔道會就是為了“維持聖教”、“廣育英才”、“正人心”、“保國粹”。大會票選王錫蕃為會長。孔道會正式成立後,王錫蕃曾致書康有為,介紹孔道會組織情況,邀請康出任會長。康有為復書對王錫蕃組織孔道會大加讚賞,但以“才質朽鈍,漸辱大命”為詞,婉拒出任會長。孔道會成立之初,總會擬設在曲阜,1914年移至北京,在山東、河南、直隸、陝西等省設立支會。孔道會與同時及稍後成立的宗聖會、孔教會等團體,雖然都屬尊孔,但具體主張有所不同。孔教會等主張以孔子思想為宗教,定孔教為國教。孔道會不以孔子思想為宗教,不主張專講宗教。1914年,王錫蕃代表孔道會幾次向北京政府呈文,“力辟以孔子為宗教之非”。
在政治方面,王錫蕃曾於1912年8月運作當局,謀取山東藩司之職,因遭人反對,未能如願。此後,他積極擁護袁世凱制獨裁。1915年8月袁世凱授意成立御用團體“籌安會”,公開進行復辟帝制的活動。“籌安會”通電各省派代表到北京討論“廢民主專制,而行君主立憲”。王錫蕃以山東商民代表的名義參與討論,並加入勸進袁世凱稱帝的所謂“全國請願聯合會”。11月20日,袁世凱政府舉行所謂“國民代表大會”,進行國體投票,王錫蕃領銜“山東國民代表”107人“一致贊成君主立憲”。11月29日,王錫蕃領銜山東請願人參加“全國請願聯合會”發表呈大總統文,內稱:“伏願我大總統懍天鑒之昭明,念輿請之懇摯,體國步之艱難,早建皇極,以鞏邦基。"12月12日,袁世凱宣示接受“民意”,承受帝位。12月15日,王錫蕃又代表孔道會發表上大總統書,內稱:“自聞君主問題之表決,皆盼我皇帝應天順人,不日即正大位……錫蕃等既以孔道為宗,即以經訓為重,懍非後周事之義,懼無主乃亂之危,用敢公電懇求,敬乞迅錫籌維,再行勸進。”袁世凱帝制自為,遭到民眾的反對。12月15日,雲南宣告獨立,聲討袁世凱復辟帝制。1916年元旦,雲南成立護國軍,發起討袁戰爭。1月24日,護國軍進抵貴州省城貴陽。直到這時,王錫蕃還領銜“山東國民代表”107人,電奏代行立法院,要求“迅速主持,轉奏吁懇我皇上俯順輿情,早登大寶,以安有眾,而固邦基。"1916年6月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病死後,王錫蕃又擁護段祺瑞建立獨裁統治。
1918年,段祺瑞拒絕恢復因張勛復辟而被解散的民初國會,組織御用政客團體安福俱樂部,操縱選舉成立新國會。王錫蕃積極參加新國會議員競遠,當選參議院議員。
王錫蕃晚年,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乘歐戰爆發之機,以日英同盟為藉口,對德國宣戰,悍然出兵山東,由其故鄉龍口登入,橫穿膠東半島,攻占青島,強占膠濟鐵路,並妄圖永久霸占原德國攫取的山東權益。他對日本的侵略義憤填膺,強烈反對,在當時作的一首詩中寫下了“上國偏逢蛇豕害,強鄰先逞虎狼心”的句子。1919年春,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要求收回青島和膠濟鐵路的外交失敗,爆發了“五四”反帝愛國運動。在民眾運動的推動下,王錫蕃與其他新國會魯籍議員也聯名發表通電,呼籲“青島一隅,關係全國命脈”,必須“力爭由我國直接收回,恢復完全領土,保存獨立國之資格”,“不達到直接交還的目的不止”。王錫蕃於20世紀20年代初因病去世。遺著有《經義約選》兩卷(已刊),詩集一冊。另有校勘《馬端敏公(新貽)奏議》一種。其夫人汪佩琦著有《桐華吟館詩抄》一卷(已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