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訥(清末舉人)

王訥(清末舉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 訥(1880~1960) 字墨仙、默軒,別號七二名泉煙雨樓主、西湖漁父。山東省安丘市後十字路村人。清末舉人。

家境貧寒,幼年曾寄養於親戚家求學。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1910年(宣統二年)舉貢會考中第五名,保和殿複試獲二等第二十九名,為師範科舉人,授七品京官。曾受清廷委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任山東省教育會長。

基本介紹

  • 本名:王訥
  • 字號:字墨仙
  • 出生時間:1880
  • 去世時間:1960
人物簡介,人物著作,山東獨立,

人物簡介

王 訥(1880~1960) 字墨仙、默軒,別號七二名泉煙雨樓主、西湖漁父。山東省安丘市後十字路村人。清末舉人。
家境貧寒,幼年曾寄養於親戚家求學。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中舉人。1910年(宣統二年)舉貢會考中第五名,保和殿複試獲二等第二十九名,為師範科舉人,授七品京官。曾受清廷委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國後任山東省教育會長。在濟南創辦山東高等師範學堂並任監督(即校長)。1911年11月創辦《齊魯公報》,因宣傳獨立,被查封,又以《齊魯民報》名義出版。不久加入同盟會。民國初,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因在國會內反對恢復帝制,提倡共和,受擁袁復帝派攻擊。國會解散後,舉家南遷長沙。在湖南先後擔任厘金局長、湘西保靖縣知事,後出任陝西省教育廳長。1922年冬回山東任教育廳長。翌年改任山東儲材館長。1924年改任實業廳長。1925年張宗昌督魯後,於9月去職。自此謝絕仕途,以詩書畫為娛。1934年,他向銀行貸款創辦私立尚志中學任校長,因經費不繼,次年停辦,將自己在濟南唯一的房產償還了貸款。後遷居北京。1941年其妻去世,返回濟南,住在宜園破廟中,生活困苦,以銷售字畫為生。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請他出任職務,被拒絕。建國後,召集部分友人,於1952年創辦宏德國小、明湖國小。1953年8月,任山東省文史館館員,並加入作協。擅長書法、繪畫。

人物著作

著述有《宜園筆記》、《宜園詩稿》、《書法指南》等。

山東獨立

武昌起義後,山東同盟會的徐鏡心、丁惟汾以設在濟南的政法學堂、師範學堂、農林學堂、高等學堂等為活動基地,發動學生和社會各界,籌划起義。
時任山東教育會會長、師範學堂監督(校長)的革命黨人王訥積極遊說山東提學使陳昌榮,與他談論革命形勢,勸他贊成革命,終於取得陳昌榮的同意。王訥和丁惟汾等人還無所畏懼地到濟南西郊山東第五鎮駐地,向第五鎮協統(代理旅長)賈賓卿陳述時局,條析利害。賈賓卿最終允諾親自去勸說孫寶琦,勸其贊成獨立。
王訥等人還不失時機地創辦了《齊魯公報》,作為山東各界聯合會的機關報。11月3日出刊創刊號,該報鼓吹共和,擁護山東獨立,立論新穎,文字通俗,甫一面市,便受到濟南民眾的歡迎和喜愛。該報曾刊文抨擊孫寶琦大耍兩面派的行徑,揭露他“出爾反爾,仍欲面北稱臣,甘為滿奴”的醜惡嘴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