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渾(西晉名臣)

王渾(西晉名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渾(223年-297年),字玄沖。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人。三國曹魏至西晉初年名臣,東漢代郡太守王澤之孫、曹魏司空王昶之子。

王渾早年為大將軍曹爽帳下掾吏,高平陵政變之後被循例免官。不久復出,歷任懷縣縣令、參軍、散騎侍郎等職,並襲封京陵縣侯。西晉建立後,改任揚烈將軍。之後又擔任東中郎將、征虜將軍、豫州刺史等職,積極籌劃伐吳方略。鹹寧五年(279年),與杜預等奉詔伐吳,率軍從橫江出擊,屢戰屢勝。次年,吳國滅亡,王渾升任征東大將軍,晉爵京陵公。後入朝為尚書左僕射太熙元年(290年),升任司徒。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加侍中銜。楚王司馬瑋殺司馬亮時,曾有意尋求王渾的支持,但遭其嚴詞拒絕。司馬瑋死後,王渾復任司徒加錄尚書事。

元康七年(297年),王渾去世,年七十五。諡號“元”。

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王渾
  • 別稱:京陵元公 
  • 字號:字玄沖
  • 所處時代:三國→西晉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太原郡晉陽縣
  • 出生時間:223年
  • 去世時間:297年
  • 主要作品:《王渾集》
  • 主要成就:參與滅吳之戰,安撫東吳遺民
  • 官職:司徒、錄尚書事
  • 爵位:京陵公
  • 諡號:元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主鎮地方,平吳一統,位至三公,閉門拒瑋,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軼事典故,親屬成員,祖父,父親,弟弟,妻子,子女,孫子,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王渾曾任大將軍曹爽掾屬。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殺死曹爽,王渾循例遭到罷黜。爾後復出,先後任懷縣縣令、參安東將軍(司馬昭)軍事、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
甘露四年(259年),王渾的父親王昶去世,王渾承襲其爵位京陵侯。鹹熙(264年-265年)年間,改任越騎校尉

主鎮地方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予司馬炎,西晉建立,王渾加任揚烈將軍,遷徐州刺史。在徐州刺史任內曾開倉賑濟饑荒,而深得人民信賴。後來,王渾又轉任東中郎將,監北諸軍事,並鎮守許昌
三國志11的王渾三國志11的王渾
王渾後又轉征虜將軍、改監豫州諸軍事、假節,領豫州刺史。因豫州與東吳接壤,王渾就在當地宣揚西晉政府的威信,令很多不滿孫皓統治的東吳人士前來投靠西晉。後東吳將領薛瑩魯淑號稱領兵十萬,分別進攻弋陽新息;當時正值各州兵馬休息的日子,各地都少了一旅的兵力,東吳都不提防晉軍會到臨。但王渾則率軍悄悄渡過淮河,出其不意地攻擊東吳軍,並將其擊破。王渾後來又遷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並鎮守壽春。此時東吳又在皖城大舉耕作,意圖為進攻儲蓄軍備。王渾於是派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進攻皖城的田地,不但擊破在當地鎮守的軍隊,更燒毀大量穀物、稻苗和船隻。王渾自東面邊界列兵,觀察東吳的地形和城池,準備籌划進攻方略。

平吳一統

主詞條:晉滅吳之戰
鹹寧五年(279年)十一月,司馬炎決定發動滅吳戰爭,王渾奉命領兵從橫江出擊,又派部下進攻東吳各城,將其一一擊破,東吳厲武將軍陳代和平虜將軍朱明見晉軍所向披靡,遂前來投降。此時,東吳荊州已大致落入晉軍之手,各路軍隊又攻向建業,孫皓於是派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和副軍師諸葛靚等率三萬兵抵擋晉軍。張悌領兵渡江到牛渚,並圍困王渾所派的城陽都尉張喬,王渾派安東司馬孫疇和揚州刺史周浚進擊,並將吳軍擊破,張悌、沈瑩和孫震等戰死,七千八百多人,震驚東吳。
及後,孫皓派使者,分別送降書給晉軍三位主將王渾、王濬和琅邪王司馬伷,但王渾因按兵不動,而王濬則一路沿長江到建業,並受降後才渡江。王濬當時因從蜀地直攻至建業而威名遠播,但王渾卻認為他自己率先攻破孫皓中央的軍隊,功勞應當最大,只因當時按兵不動才令王濬比他更快到建業;故此王渾非常不甘心,後悔沒有在擊破張悌後立刻進攻建業,更加多次上奏要揭發王濬的罪狀,稱他不受節度,要求要用檻車押王濬回洛陽,但司馬炎都不應允,而王渾此舉更被人譏諷。戰後,司馬炎稱許王渾的軍功,讓他進爵為京陵公,增邑八千戶。王渾在此後轉任征東大將軍,重新鎮守壽春。當時王渾不常用刑,處事果斷,而且又妥善安撫了當時心中畏懼西晉政權的東吳遺民,令江東安定,民心歸附。

位至三公

太康三年(282年),王渾受召入朝,任尚書左僕射,加散騎常侍。此時,司馬炎聽從荀勖等人的建議,打算讓一直在洛陽任官的弟弟齊王司馬攸送返封國。王渾上書諫止,但司馬炎不聽。
三國志12的王渾三國志12的王渾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渾升任司徒。不久,司馬炎逝世,太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加授王渾為侍中,封國又獲賜士官,享受與睢陵郡公王祥同等的殊榮。

閉門拒瑋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聯合楚王司馬瑋,誅除了輔政的太傅楊駿和他的黨羽。剷除楊氏的勢力後,司馬瑋意圖殺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馬亮奪權。手下公孫宏勸說司馬瑋尋找舊臣王渾支持,以穩定眾人心志。但王渾卻以患病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家兵閉門抗拒司馬瑋,司馬瑋不敢強逼。同年,賈南風誅殺司馬瑋,總攬朝政,王渾帶兵入宮,被授為錄尚書事
王渾早前任官都有非常好的稱譽,但自從任司徒後,聲望卻日漸減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渾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為元公,後世稱其為“京陵元公”。有二子,長子王尚早亡,次子王濟嗣爵,但王濟也死於王渾之前,於是以庶長孫王卓嗣爵。

人物評價

司馬炎: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衛,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勳茂著。(晉書》引
公孫宏: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請同乘,使物情有憑也。(《晉書》引
房玄齡晉書》:①孫氏負江山之阻隔,恃牛斗之妖氛,奄有水鄉,抗衡上國。二王屬當戎旅,受律遄征,渾既獻捷橫江,濬亦克清建鄴。於時討吳之役,將帥雖多,定吳之功,此焉為最。向使弘范父之不伐,慕陽夏之推功,上稟廟堂,下憑將士。豈非茂勛茂德,善始善終者歟!此而不存,彼焉是務。或矜功負氣,或恃勢驕陵,競構南箕,成茲貝錦。遂乃喧黷宸扆,斁亂彝倫,既為戒於功臣,亦致譏於清論,豈不惜哉!(《晉書》)②二王總戎,淮海攸同。渾既害善,濬亦矜功。武子豪桀,夙參朝列。逞欲牛心,紆情馬埒。(《晉書》
獨孤及: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東平,宜無慚德。身死之日,並謚曰肅,當代不以為貶。(唐會要》引

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錄梁代有“晉司徒《王渾集》”五卷,唐初已佚。《全晉文》據《太平御覽》、《藝文類聚》、《通典》等,輯有王渾的佚文九篇。

軼事典故

王渾和妻子鐘琰在一起坐著,看見他們的兒子王濟從院中走過,王渾高興地對妻子說:“生個這樣的兒子,滿可以安心了。”鐘琰笑著說:“如果我能婚配參軍(指王渾之弟王淪),生的兒子本來可以不止是這樣的。”

親屬成員

祖父

王澤,東漢代郡雁門太守。

父親

王昶,曹魏司空、京陵穆侯。

弟弟

王深,字道沖,西晉冀州刺史。
王湛,字處沖,王渾平吳後獲封關內侯,汝南內史。
王淪,字泰沖,王渾中弟,為司馬昭參軍。

妻子

鐘琰,一名鐘琰之,潁川人,鐘繇曾孫女,有才學。
顏氏,琅邪人,未行拜禮。

子女

王尚,王渾長子,王渾擊退薛瑩等軍後因父功而獲封關內侯,早死。
王濟,王渾次子,嗣子,為人奢侈。在西晉官至侍中,先父亡,贈驃騎將軍。
王澄,王渾三子,王渾平吳後獲封亭侯,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汶,王渾四子,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和嶠
王氏,王渾女,王濟姐,嫁裴楷
王氏,王渾女,嫁衛恆,子衛玠
王氏,王渾女,王濟妹,母鐘琰。
王氏,王渾女,未笄夭折。

孫子

王卓,王濟庶長子,襲祖父爵京陵公,任給事中
王聿,王濟庶次子,襲嫡母常山公主爵,封敏陽侯。

史料記載

晉書·卷四十二·列傳第十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