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我

王我

王我,獨立電影導演,藝術家設計師。目前從事藝術創作及設計,同時也是一位創作活躍的獨立紀錄片導演。曾參與栗憲庭電影基金的籌建和日常工作,數屆北京獨立電影節及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的籌備和實施。栗憲庭電影學校主講教師。其紀錄片作品給中國紀錄片帶來了新的體驗和嘗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我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星座:魔羯座
  • 出生地:遼寧省瀋陽市
  •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
  • 職業:工程師,導演
  • 畢業院校:吉林農業大學
  • 代表作品:《馬頭街》,《外面》,《熱鬧》, 《折騰》
  • 主要成就:47屆波波里國際紀錄片競賽單元
    第11屆里昂文化電影節
    最佳影片新聞獎
    新亞洲電影單元公眾獎《折騰》
個人簡歷,藝術簡歷,設計簡歷,社會評論,

個人簡歷

藝術簡歷

個展
2008年 人民萬歲,宋莊美術館,北京,中國;段落空間畫廊,北京,中國
群展
2013
“Shuffling the Cars”藝術展,HiPP halle Gmunden, 奧地利
2011
“媒介的視域——2011 國際藝術家工作展示節”,中國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 / 器·Haus空間,重慶
2009
“迷宮III─危險關係”,北京,中國
2008
上上國際美術館開幕展,北京,中國
2007年
“f.r.o.m.”藝術展,北京,中國
“中國和印度”薩爾斯堡藝術節,薩爾斯堡,奧地利
草場地五月藝術節 ,北京,中國
2007 北京·798藝術節,北京,中國
第六屆城市遊牧展,台北,中國
聚焦中國紀錄片,柏林,德國
2006年
文化/創意空間國際會議暨藝術展,798藝術區時態空間,北京
中國平遙 2006平遙國際攝影大展,DV影像藝術展,山西平遙
中國製造: Young Art and Fresh Film from Beijing, 柏林,德國
《超驗的中國》藝術展,阿拉里奧,北京
草場地五月藝術節,草場地工作站,北京
影展及獲獎
2010年
第七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北京,中國
2009年
第六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北京,中國
2008年
溫哥華國際電影節,溫哥華,加拿大
第四屆REEL CHlNA當代中國紀錄片雙年展,紐約,美國
2007年
第四屆香港亞洲電影節,香港,中國
第二屆中國獨立電影論壇,北京,中國
第四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北京,中國
2006年
第47屆義大利波波里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競賽單元,義大利,佛羅倫斯
第一屆中國獨立電影論壇,北京,中國
第三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合肥 ,安徽,中國
2005年
第11屆里昂亞洲文化電影節,里昂,法國
——最佳影片新聞獎
——新亞洲電影單元公眾獎
活動:
2012年
現代中國電影研討會──中國第六代電影和新紀錄電影,2012年1月16日,日本北海道大學
A Discussion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Cinema: the Sixth Generation and Documentary Films,
2006年
第五屆影視人類學國際研討會,2006.11.25---11.27,廣州,中山大學
Guangzhou, 2006 , February?Decemb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sual Anthropology
November 25-27 2006,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收藏機構
2014,紀錄片《對話》,香港中文大學收藏
2012,紀錄片《熱鬧》,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收藏
2007,紀錄片《熱鬧》,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
2006,紀錄片《外面》,栗憲庭電影基金收藏

設計簡歷

2011年-2014年,參與艾未未工作室部分視覺設計工作,其中包括:
艾未未作品《借據》的視覺用品設計(2011)
法國《解放報》藝術家特刊艾未未專刊整體設計(2012)
“艾爾頓·約翰愛滋病基金會”形象廣告片《Love is in our Blood》的拍攝(英國著名音樂人艾爾頓·約翰委託艾未未先生創作)(2013)
美國TIME(時代周刊)2013年6月17日 "The World According to China" 專刊封面及封面專題首頁設計
著作出版物設計,及音樂專輯設計(2013-2014)

社會評論

藝術中國《中國紀錄片和紀實攝影的抽樣調查報告》
1.這是一部獨特的紀錄作品,而它的意義則是需要觀眾的一再沉思。當你對一個日常事件視而不見的時候,你可以將它拍攝下來看上一百遍,也許你會獲得了完全不一樣的觀念。《外面》的勇敢嘗試給許多獨立紀錄片創作人帶來了新的靈感和啟發。同時,作者的對當前社會如此豐富的紀錄也是驚人的。影片從細微處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他人飽滿的感情。
2.外面充滿著許多看似尋常但超出我們想像的東西。
這些每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東西是些什麼呢?當這一切在我們眼前出現時我們會停下來看看嗎?看完之後會想些什麼呢?透過鏡頭重新再看一遍會怎樣呢?會再想一想嗎?
外面的一切,總在不斷地開始和結束,所有這些並不會因你我的注視而改變,我們的注視除了能夠觸動一下我們對俄內心外,剩下的也只能是再將它記住而已。
王我的《熱鬧》,一如既往的堅持著他本人自《外面》以來的獨特風格,那種頗接近安東尼奧尼《中國》式的觀察和紀錄,而這很容易讓人擔心那些置身於這種現實之外的外來者會僅僅停留於表面而把這些當作異域風情,從而忽略這雙“電影眼”後面的思考和批判,但這種擔心後來在現場交流的時候被證明是多餘的。正如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柏右銘教授在提問時所表達的,影片讓他思考的問題並不比任何一個中國觀眾更無的放矢。廣場屬於人民,城市屬於人民,不管那種民族主義情緒下的鼓譟是否盲目,也不管那些捷運裡面乞討的歌聲是多么的充滿反諷,但是影片讓我們看到的是一種基於生存和意志的最原始的本能,那就是人有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和生命尊嚴,所以那些熱鬧帶給我們的除了“看客”的麻木之外,還有的就是永遠不會枯竭的生命激情以及對自由的嚮往。只是這樣的激情因為被管束的太久而顯得“萎”和“偽”,這樣的本能已經被閹割得發不出一聲“吶喊”而只會慌調走板的主旋律,或許這些才是透過現實的悲哀和荒謬我們更應該反思的問題。
王揚
對於當代中國來說這種嘗試只能是一種方法。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具有穿透力的作品的誕生。一種跨越性的紀錄熱情應該顯現出來。勾連和跨越國家的衝動,個人與真實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應該被持續的建立起來。一方面我們需要向《外面》這樣的作品的誕生致敬,另外正是藉由這樣作品的出現,我們也聽到了遠處隆隆的雷聲,看來大雨將至。
蕭伯納影評
我原來認為嚴格的紀錄片是拒絕隱喻的,但我看到王我的《熱鬧NOISE》我認為中國的紀錄片還可以用一種方式去表達不能表達的真實現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