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起義

王仙芝起義

王仙芝起又稱王仙芝之亂,是指從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至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在濮州(今山東鄄城北舊城)人王仙芝領導下發動一場反抗唐朝統治的農民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仙芝起義
  • 類別:反抗唐朝黑暗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
  • 起義人籍貫:濮洲
  • 起義人:王仙芝
背景,過程,宣布起義,迅速發展,南征北戰,結果,評價,正面,負面,

背景

唐時濮洲人王仙芝,因販賣私鹽而時奔走各地。當時唐朝政府為了壟斷食鹽買賣,保證財政收入,大力打擊私鹽販賣,王仙芝為了抗拒官府查緝,四處拜師,學得一身好武藝,這對日後王仙芝在起義過程中領導起義軍與唐軍作戰提供了巨大的作用,同時當時關東出現大旱,官吏強行徵收賦稅,強制徭役,激化了階級矛盾,致使百姓走投無路,百姓們得知王仙芝有一身好武藝和反抗唐朝政府的意願,便聚集到了王仙芝周圍,準備在適當時機發動起義,反抗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

過程

宣布起義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初,王仙芝在濮州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發出檄文,斥責唐朝吏貪賦重稅,賞罰不平,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率領起義軍攻克曹州(治今山東曹縣)、濮州。

迅速發展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起義回響,率眾數千會師曹州,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於苛征暴斂的百姓,散居民間的龐勛舊部,爭先投奔義軍,發展到幾萬人。攻鄆州(治今山東東平),襲沂州(治今山東臨沂),推動農民反抗鬥爭迅猛發展,到十一月,農民起義軍“剽掠十餘州,至於淮南,多者千餘人,少者數百人。”同年十二月,唐僖宗李儇任命平盧節度使宋威為諸道行營招討草賊使,特賜禁軍3000人,甲騎500騎,並命河南藩鎮所遣各軍均由宋威指揮。

南征北戰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唐軍同王仙芝義軍戰於沂州城下。面對強敵,王仙之避實就虛,率部長途跋涉,於八月西進河南,不10日連破8縣,占陽翟(今河南禹縣),據郟城(今河南郟縣)。唐以左散騎常侍曾元裕為招討副使,鎮守洛陽。令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選步騎2000北上汝州(治今河南臨汝)、鄧州(治今河南鄧縣),扼守要道,鳳翔節度使令狐絢和邡寧節度使李侃選步兵1000人、騎兵500騎進駐陝州(今河南陝縣)、潼關(今陝西潼關),湊成一條以洛陽為中心的防線,妄圖阻止王仙芝西進,並進而聚殲義軍。王仙芝率領義軍不畏強敵,猛攻汝州城,全殲官軍,占領汝州,取得殺死唐將董漢勛、刑部侍郎劉承雍、生擒刺史王鐐的重大勝利。東都大震,百官出奔。嚇得唐僖宗在長安取消了重陽內宴,下詔赦免王仙芝罪,“除官,以招諭之”,妄圖收買王仙芝。王仙芝乘勝北上攻占陽武(今河南原陽),在攻鄭州時,與唐昭義監軍判官雷殷符戰於中牟(今河南鶴壁西),戰敗後義軍分兵兩路。王仙芝率一部義軍南下,十月攻打唐州(治今河南沁陽),鄧州;十一月繼續南進,一舉攻占郢州(治今湖北京山),復州(治今湖北沔陽);十二月攻隨州(治今湖北隨縣),轉向東南挺進安州(治今湖北安陸)、黃州(治今湖北黃岡)。另一支義軍東進淮南,從申州(治今河南信陽)、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取舒州(治今安徽潛山)、廬州(治今安徽合肥)一帶,聲震淮南。半年時間裡,義軍在江淮河漢之間廣大地區流動作戰,打得官軍顧此失彼,疲於應付,迅速發展到30萬人。蘄州刺史裴倔不敢抵抗,開城迎降。為王仙芝上表求官。唐僖宗封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王仙芝便想投降。因遭到黃巢的責罵,義軍強烈反對,王仙芝才勉強拒絕降唐,並與黃巢分兵作戰,削弱了義軍實力。
王仙芝起義軍作戰路線圖王仙芝起義軍作戰路線圖
乾符四年(877年)正月,王仙芝攻取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七月,與黃巢合兵攻打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失利後於八月攻占安州、隨州,以後又轉攻復州、郢州。雖然不斷取得勝利,但是唐王朝在三月發布《討草賊詔》,動員官軍和地方武裝加緊鎮壓起義軍;同時對義軍發動政治攻勢,如解甲投降,必當超授官爵,厚賞資財。王仙芝於十一月再次寫了降表,派他的心腹大將尚君長、蔡溫球等人去鄧州請降。招討副使都監楊復光送他們前往長安途中,被妒嫉其功的招討使宋威派人劫持,謊奏在潁州(治今安徽阜陽)西南作戰俘獲,在狗脊嶺(在唐長安城內東市)將尚、蔡等人斬首。這個訊息使王仙芝十分忿怒,率軍南下,渡過漢水進攻荊南(今湖北江陵)。

結果

乾符五年(878年)正月初一,義軍攻占羅城。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率兵來救,敗義軍於荊門。王仙芝解圍而去,到申州(治今河南信陽)東又被招討副使曾元裕擊敗,義軍損失2萬。這時,唐王朝以宋威“殺尚君長非是”,鎮壓起義“無功”,解除其兵權,擢升曾元裕為招討使,潁州刺史張自勉為招討副使,又調西川節度使高駢任荊南節度使兼鹽鐵運轉使,集中優勢兵力,加緊圍剿王仙芝。
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芝義軍被曾元裕包圍於黃梅(今湖北黃梅西北),經過無數場激烈的戰鬥,義軍5萬餘人英勇犧牲,並且在突圍中王仙芝不幸戰死。餘部渡江轉戰江南,另一部由尚讓率領投奔黃巢繼續戰鬥。

評價

正面

王仙芝起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起義運動,極大地打擊了唐朝封建政府的腐朽統治,推動了歷史的向前發展,影響深遠,其後續的黃巢起義更是迫使唐朝政府退隨到了四川,直接打擊了封建最高統治者。
作為這次農民起義的主要領導者的王仙芝,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特質和寶貴品質,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軟弱、妥協和局限性;既敢於反抗剝削,又對地主階級抱有幻想。回顧王仙芝起義的整個過程,從起義開始到戰死,三年之間。

負面

王仙芝提出“平均”口號,對動員農民起而反抗唐朝黑暗統治具有很大推動作用,這是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革命性與反抗性的集中體現,值得讚揚,但是在勝利面前經不住考驗,在失敗面前經不住打擊,一再向地主階級乞降、退讓,削弱了起義力量,分裂了革命陣營,導致了對敵鬥爭的失敗,不能不說他的失敗,是中國古代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的必然結果。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農民階級很好地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任務,只是因為封建小農經濟完全依賴於土地等生產資料,而土地等生產資料又是屬於地主階級所有,才致使封建小農對地主階級產生妥協、退讓的心理,才使他們不敢完全地打破封建統治秩序,才使得他們不能夠向更高的革命階段邁進,取得更為輝煌的革命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