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學金潛規則

獎學金潛規則

獎學金潛規則即獲得獎學金的程式並不公開透明,並非完全按照品學兼優的初衷對應該獎勵的同學進行獎勵,而是通過某些不透明的形式進行發放的一種現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獎學金潛規則
  • 含義:獲得獎學金的程式並不公開透明
表現形式,現狀爆料,平均主義,現狀內幕,抽成班費,發放規則,各校案例,

表現形式

在全國各地學校各不相同,或是學生到手獎學金“抽成”拿來當班費,或是用來給班幹部的辛苦費。重慶某大學學生評選一項獎學金時表示,學院把一項獎學金分成3份,兩份獎金和獎狀,獎狀獎金要分開拿,以緩解“供應不足”矛盾。

現狀爆料

程明是浙江某大學的大四學生。程明前兩天在一個飯局上得知,同宿舍的哥們兒2009年評上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程明當時特別吃驚,因為這個同學家裡有商鋪有私家車,他個人炒股戶頭上還有好幾萬。種種跡象看來,他明明就是個“富二代”呀!他上網查到了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國家勵志獎學金的頒發對象是“優秀的貧困大學生”!
程明算了一下,他們專業240人,每年有24個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3年總共72人。可是他再怎么算,全專業能真正算得上既“優秀”又“貧困”的同學,怎么也到不了這個數字。
“每年到底有多少不符合要求的同學評上了獎?他們是怎么評上的?”程明心中充滿了疑惑,“國家級的獎學金都可以有這么大水分,更何況學院自主操作的各類校級獎學金了!”

平均主義

“學院把一項3000元的獎學金分成了3份:兩個1500元和獎狀,我拿了獎狀,另外兩名同學分了那3000元。”重慶某大學大三學生廖傑談起他去年評到一項獎學金的經歷時,仍然感覺哭笑不得。廖傑所在的專業有200人,各類獎學金數量加起來大約在60個左右,僧多粥少。學院在操作一些獎學金的時候,“很有才”地採用“分離獎狀、獎金”的方法,緩解“供應不足”的矛盾。當時幾個班長找到廖傑和另兩名同學,說他們3個都符合這項獎學金的要求,難以取捨,讓他們自己協商挑獎狀還是獎金。廖傑覺得拿了獎狀以後還能寫到檔案和簡歷上,比起獎金那樣的“身外之物”更有意義,而那兩位同學挑選了更為“實惠”的獎金。“這方法確實挺能‘皆大歡喜’的,可是獎學金這樣操作,太不嚴肅了吧?”廖傑心裡總有個疙瘩。
華東一所重點大學的大四學生陳嵐嵐回想起大二時,第一次參加評獎學金的情況,仍然覺得有些離奇。陳嵐嵐所在的學院有1個國家獎學金名額,8個專業,每個專業各有1個學校一等獎學金名額。按照國家獎學金的規定,校一等獎學金得主有資格申請國家獎學金。陳嵐嵐當時是她所在專業的校一等獎學金得主,在競爭國家獎學金名額時,遇到了棘手的難題。“我們8個人都符合國獎‘得到校一等獎學金’的要求,但是我們才大二,在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方面,誰都成績不突出。”最後8個人協商,把獎狀和獎金分開來,8人抽籤決定,誰抽到獎狀,名字光明正大地上報、公示,其餘7人平分那8000元獎金。“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得到獎狀的,全看‘人品’、手氣了。”陳嵐嵐很幸運,如願以償地抽到了獎狀。
獎狀、獎金分離這類不成文的規定,早就是學校里“公開的秘密”了。陳嵐嵐得到國家獎學金之後,即被學院告知,第二年再評國家獎學金,即使她符合條件,也不能再申請了。“院裡的理由是要讓更多同學享受到得獎學金的機會。我完全可以理解,每年都是同一個人,同學心裡誰也不舒服。可是如果我符合要求,規定中也沒有一條寫明今年得了明年就不能再得,憑什麼我就不能拿兩次呢?”
獎學金潛規則獎學金潛規則

現狀內幕

周軒是天津某名牌大學的大四學生,最近上網搜尋偶然發現,原來學院設立了不少名人贊助的專業獎學金、企業獎學金。“成績占專業排名的前30%”、“思想態度端正積極”,這些大部分獎學金的要求周軒也符合。“3年了,我竟然不知道有這些獎項,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怎么申請。可是我的同學就有評上的,真是奇怪!”周軒先是找到了輔導員,輔導員給他的答覆是:“這些信息學院辦公室都有公示,你自己不上心,怎么上大學了還要依賴老師事事叮囑?” 羞愧萬分的周軒硬著頭皮向同學旁敲側擊地打聽,終於茅塞頓開。
“評上這些獎學金的,除了專業第一、二名外,就是那些班幹部、和輔導員關係好的同學。同等條件下,人家為什麼給他,不給我,還不是因為人家為學院做了事?這些獎學金本身的限制就松,擺明了是給班幹部的辛苦費,獎都是學院一手定的,即使我申請了,最後肯定也評不到我頭上。”

抽成班費

江蘇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白雪也因為獎學金的事情有些憤憤不平。白雪所在的專業一個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的第一名都評上了校一等獎學金。但是在剛剛上報的國家獎學金名單中,白雪班級里的那個專業成績“非常彪悍”的第一名敗下陣來,隔壁班的第一名榜上有名。“還不是因為他是校學生會的部長。”白雪覺得,隔壁班的第一名專業成績不如她所在班級的,他入選的原因與做學生幹部有直接關係。周榮是一所知名211工程大學的大三學生,最近他經常聽到大二的師弟、師妹這樣向他抱怨。“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公開說,拿到獎學金後要交出10%作班費,誰不出也行,下次就失去評獎學金的資格。誰敢不交?” 周榮大概算了一下,他所在的學院,算上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獎學金和校級獎學金,一個班級一年最多能拿31900元獎學金,最少21500元,按照10%折成班費,最少也有2000元。“學校獎學金相關規定可沒有一條是抽學生獎學金作班費的。”周榮認為學校應該建立對獎學金髮放的監督機制。
浙江某高校大四學生林天立的銀行卡里剛剛打進學校二等獎學金1500元錢,班長就到宿舍來“按照規矩”收走了150元。“可是捐給學校的錢最後花在哪裡了?”這是林天立從大二的時候就想向學校提出、但一直未提出的質疑。“第一次拿獎學金的時候知道這個‘規矩’,感覺很奇怪,像‘收保護費’。後來知道這就是學校傳統,沒人覺得不妥,我又何苦去做出頭鳥讓人打?”他覺得“反正數目也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武漢某高校大三學生周雲的同學去年評上了國家勵志獎學金,領了5000元錢,很是開心。沒想到不久後輔導員後來找她“談話”,告訴她,榮譽要歸功於班集體對她的幫助,班上其他同學也很優秀,獎不能一個人拿著,要她交出2500元錢分給其他同學。“我算是提前體驗了一把社會吧。”周雲的同學這樣感嘆。

發放規則

學校的獎學金評選不是單獨以期末考試的分數來評定,而是採用了綜合測評方式,具體公式是:學生綜合測試總成績=德育測評成績×20%+體育測評成績×10%+學業測評成績×70%+附加分×10%。前兩項分數基本拉不開差距,學業成績靠平時努力,所以10%的附加分成了學生暗暗使勁兒的戰場。
在學校的附加分規則規定,“負責學生會、學生科協等主要工作的或者擔任班長、團支書,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加20分”;“在公益活動中,青年志願者、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中積極參與,表現突出者加5分”。這讓白雪意見很大。“‘很好地完成任務’、‘表現突出’虛得很,哪個幹部得不到這樣冠冕堂皇的評價?我們總分排名一般都是零點幾分咬得很緊,光是這兩條總分馬上多了2.5分,足夠提前十幾個名次了!”

各校案例

程明前兩天在一個飯局上得知,同宿舍的哥們兒今年評上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程明當時特別吃驚,因為這個同學家裡有商鋪有私家車,他個人炒股戶頭上還有好幾萬。種種跡象看來,他明明就是個“富二代”呀!
程明是浙江某大學的大四學生。當晚,他上網查到了教育部的相關規定,國家勵志獎學金的頒發對象是“優秀的貧困大學生”! 程明算了一下,他們專業240人,每年有24個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3年總共72人。可是他再怎么算,全專業能真正算得上既“優秀”又“貧困”的同學,怎么也到不了這個數字。 “每年到底有多少不符合要求的同學評上了獎?他們是怎么評上的?”程明心中充滿了疑惑,“國家級的獎學金都可以有這么大水分,更何況學院自主操作的各類校級獎學金了!” 大搞平均主義 獎狀獎金分開拿 “學院把一項3000元的獎學金分成了3份:兩個1500元和獎狀,我拿了獎狀,另外兩名同學分了那3000元。”重慶某大學大三學生廖傑談起他去年評到一項獎學金的經歷時,仍然感覺哭笑不得。 廖傑所在的專業有200人,各類獎學金數量加起來大約在60個左右,僧多粥少。學院在操作一些獎學金的時候,“很有才”地採用“分離獎狀、獎金”的方法,緩解“供應不足”的矛盾。 當時幾個班長找到廖傑和另兩名同學,說他們3個都符合這項獎學金的要求,難以取捨,讓他們自己協商挑獎狀還是獎金。廖傑覺得拿了獎狀以後還能寫到檔案和簡歷上,比起獎金那樣的“身外之物”更有意義,而那兩位同學挑選了更為“實惠”的獎金。 “這方法確實挺能‘皆大歡喜’的,可是獎學金這樣操作,太不嚴肅了吧?”廖傑心裡總有個疙瘩。 華東一所重點大學的大四學生陳嵐嵐回想起大二時,第一次參加評獎學金的情況,仍然覺得有些離奇。 陳嵐嵐所在的學院有1個國家獎學金名額,8個專業,每個專業各有1個學校一等獎學金名額。按照國家獎學金的規定,校一等獎學金得主有資格申請國家獎學金。陳嵐嵐當時是她所在專業的校一等獎學金得主,在競爭國家獎學金名額時,遇到了棘手的難題。 “我們8個人都符合國獎‘得到校一等獎學金’的要求,但是我們才大二,在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綜合素質方面,誰都成績不突出。” 最後8個人協商,把獎狀和獎金分開來,8人抽籤決定,誰抽到獎狀,名字光明正大地上報、公示,其餘7人平分那8000元獎金。 “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得到獎狀的,全看‘人品’、手氣了。”陳嵐嵐很幸運,如願以償地抽到了獎狀。 獎狀、獎金分離這類不成文的規定,早就是學校里“公開的秘密”了。 陳嵐嵐得到國家獎學金之後,即被學院告知,第二年再評國家獎學金,即使她符合條件,也不能再申請了。 “院裡的理由是要讓更多同學享受到得獎學金的機會。我完全可以理解,每年都是同一個人,同學心裡誰也不舒服。可是如果我符合要求,規定中也沒有一條寫明今年得了明年就不能再得,憑什麼我就不能拿兩次呢?” 獎學金是班幹部的“辛苦費” “我們連有什麼獎學金都不知道,更別提其他的了!” 周軒是天津某名牌大學的大四學生,最近上網搜尋偶然發現,原來學院設立了不少名人贊助的專業獎學金、企業獎學金。“成績占專業排名的前30%”、“思想態度端正積極”,這些大部分獎學金的要求周軒也符合。 “3年了,我竟然不知道有這些獎項,也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怎么申請。可是我的同學就有評上的,真是奇怪!”周軒先是找到了輔導員,輔導員給他的答覆是:“這些信息學院辦公室都有公示,你自己不上心,怎么上大學了還要依賴老師事事叮囑?” 羞愧萬分的周軒硬著頭皮向同學旁敲側擊地打聽,終於茅塞頓開。 “評上這些獎學金的,除了專業第一、二名外,就是那些班幹部、和輔導員關係好的同學。同等條件下,人家為什麼給他,不給我,還不是因為人家為學院做了事?這些獎學金本身的限制就松,擺明了是給班幹部的辛苦費,獎都是學院一手定的,即使我申請了,最後肯定也評不到我頭上。” 江蘇一所大學的大三學生白雪也因為獎學金的事情有些憤憤不平。 白雪所在的專業一個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的第一名都評上了校一等獎學金。但是在剛剛上報的國家獎學金名單中,白雪班級里的那個專業成績“非常彪悍”的第一名敗下陣來,隔壁班的第一名榜上有名。 “還不是因為他是校學生會的部長。”白雪覺得,隔壁班的第一名專業成績不如她所在班級的,他入選的原因與做學生幹部有直接關係。 原來,學校的獎學金評選不是單獨以期末考試的分數來評定,而是採用了綜合測評方式,具體公式是:學生綜合測試總成績=德育測評成績×20%+體育測評成績×10%+學業測評成績×70%+附加分×10%。前兩項分數基本拉不開差距,學業成績靠平時努力,所以10%的附加分成了學生暗暗使勁兒的戰場。 在學校的附加分規則規定,“負責學生會、學生科協等主要工作的或者擔任班長、團支書,能很好地完成任務的加20分”;“在公益活動中,青年志願者、社會實踐等各項活動中積極參與,表現突出者加5分”。這讓白雪意見很大。“‘很好地完成任務’、‘表現突出’虛得很,哪個幹部得不到這樣冠冕堂皇的評價?我們總分排名一般都是零點幾分咬得很緊,光是這兩條總分馬上多了2.5分,足夠提前十幾個名次了!” 獎學金“抽成”當班費 “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公開說,拿到獎學金後要交出10%作班費,誰不出也行,下次就失去評獎學金的資格。誰敢不交?” 周榮是一所知名211工程大學的大三學生,最近他經常聽到大二的師弟、師妹這樣向他抱怨。 周榮大概算了一下,他所在的學院,算上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獎學金和校級獎學金,一個班級一年最多能拿31900元獎學金,最少21500元,按照10%折成班費,最少也有2000元。 “學校獎學金相關規定可沒有一條是抽學生獎學金作班費的。”周榮認為學校應該建立對獎學金髮放的監督機制。 同樣,這幾天,浙江某高校大四學生林天立的銀行卡里剛剛打進學校二等獎學金1500元錢,班長就到宿舍來“按照規矩”收走了150元。 “可是捐給學校的錢最後花在哪裡了?”這是林天立從大二的時候就想向學校提出、但一直未提出的質疑。 “第一次拿獎學金的時候知道這個‘規矩’,感覺很奇怪,像‘收保護費’。後來知道這就是學校傳統,沒人覺得不妥,我又何苦去做出頭鳥讓人打?”他覺得“反正數目也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武漢某高校大三學生周雲的同學去年評上了國家勵志獎學金,領了5000元錢,很是開心。沒想到不久後輔導員後來找她“談話”,告訴她,榮譽要歸功於班集體對她的幫助,班上其他同學也很優秀,獎不能一個人拿著,要她交出2500元錢分給其他同學。 “我算是提前體驗了一把社會吧。”周雲的同學這樣感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