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哺乳綱動物)

猩猩(哺乳綱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猩猩也叫人猿靈長目人科的一屬,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腳拿東西。馬來語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是“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活動的習性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干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厘米左右。屬猩猩科,是一種非常珍稀的靈長類動物。人們把紅毛猩猩稱作世界上最憨態可掬的哺乳類動物。紅毛猩猩與大猩猩及黑猩猩一起常常被稱為“人類最直系的親屬”。

基本介紹

體態特徵,棲息,習性特徵,飲食習慣,進化演變,繁衍,生長,交配繁殖,種群現狀,遭到捕獵,棲息地減少,瀕危情況,其他種群,保護情況,古籍記載,

體態特徵

體毛長而稀少,毛髮為紅色,粗糙,幼年毛髮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為黑色,但是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比較大,可以咬開和碾碎貝殼和堅果雄性體長約為97厘米,雌性約78厘米;身高雄性約為137厘米,雌性約115厘米;體重雄性約為60~90千克,雌性約40~50千克。其中蘇門達臘猩猩體型偏瘦,皮毛比較灰,頭髮和臉都比婆羅洲猩猩的長。手臂展開可以達到2米長,可用於在樹林之間擺盪。幾乎所有的猩猩都是B型血。
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蒸汽繚繞的叢林裡。在靈長類當中,猩猩的兩個品種有許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猩猩被認為是社會的隱居者,性生活非常獨特,它們建立的地區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類早期的文化。
猩猩就是平常說的紅毛猩猩,是亞洲唯一的大猿,現在僅存於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蒸汽繚繞的叢林裡。在靈長類當中,猩猩的兩個種(婆羅洲猩猩蘇門達臘猩猩,曾認為是一個種的兩個亞種)有許多方面是很突出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也是繁殖最慢的——哺乳動物。猩猩被認為是社會的隱居者,而且性生活非常獨特,它們建立的地區性模式使人回想起了人類早期的文化。此外,猩猩也泛指猩猩科的所有種。為了保護猩猩的棲息地,2006年底,美國與印尼政府在打擊非法的原木砍伐活動中達成一致,並簽署了協定。

棲息

亞洲猩猩一度廣泛分布在東南亞和中南半島,現僅存於婆羅洲蘇門答臘島北部的熱帶山地森林、低地龍腦香森林、熱帶泥炭沼森林和熱帶衛生保健林中。現發現濕地森林生境生活著高密度的紅毛猩猩群;蘇門答臘島北部則有大約9000隻紅毛猩猩存活,它們主要活動在一個國家公園的四周;另有10000~15000隻紅毛猩猩生活在婆羅洲島,主要活動在八個隔離區
猩猩母子猩猩母子
由於猩猩的生活習性,其密度通常都很低( 每平方千米只有1隻),但是在肥沃的河谷特別是沼澤森林,它們的密度可以達到每平方千米7隻。蘇門答臘猩猩密度比婆羅洲猩猩的大,而且它們也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在不被捕獵的情況下,它們的密度取決於果實的產量,特別是富含果肉的果實。對於富含果肉的果實來說,其分布是峽谷比斜坡和山脊多,低地又比山上多,而地理變化頻繁的蘇門答臘島又比婆羅洲多。

習性特徵

樹棲、獨自行動、利用工具獲得食物、模仿學習。
捶胸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有其他動物在場,特別是有敵對動物在場時,大猩猩多半會有這種舉動。
此外,如果遊客做出了什麼在大猩猩看來不順眼的事時,它也會有這樣的舉動,甚至還會齜牙咧嘴,怒氣沖沖地走向遊客。事實上,大猩猩的這種舉動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示威動作,是在向對方顯示自己的實力。

飲食習慣

猩猩主要吃果實(比如榴槤紅毛丹木鳳梨、荔枝、芒果倒捻子無花果)、嫩枝花蕾、昆蟲、蔓生植物;偶爾也吃鳥卵和小型脊椎動物。香蕉、樹葉和嫩枝、無脊椎動物、富含礦物質的泥土、脊椎動物、種子、樹木或者藤蔓植物的樹皮、喝樹洞裡面的水、蜂蜜白蟻等。
猩猩飲水猩猩飲水

進化演變

分子學的研究表明,猩猩是在1400萬年前從祖先那裡分化出的,它的祖先也是非洲猿類和人類的祖先。與中新世後期(1200~900萬年前)的南亞西瓦古猿非常相似,人們普遍認為它們是現存猩猩的祖先。
體型巨大的更新世(100萬年前)猩猩出現在中南半島,而體型比現代猿類大30%的亞化石猩猩(4萬年前)出現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的岩洞裡。
更新世時期,爪哇也生活著比現存猩猩體型比較小的猩猩。早期的猩猩有可能更適應地棲的生活,但是現存猩猩的樹棲生活方式證明了它們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生活在森林的頂篷。

繁衍

生長

猩猩是一種生長和繁殖很慢的長壽動物。它們悠閒的生活史可能是為了適應在低死亡率的棲息地生活,以及度過食物稀缺的時期。在野外,雌性10歲進入青春期,但是5年後才可以生育。幼崽在1歲以前都會受到母猩猩的持續照料,當它們4歲大的時候,母猩猩才會離開。母猩猩對孩子十分耐心,幼崽在3歲斷奶以前一直都睡在母猩猩的巢中。即使在斷奶之後,幼年猩猩還經常與母猩猩來往。雌性猩猩的產崽間隔通常是8年。在野外,雌性能夠活45歲左右,因此它們一生最多能夠生產並養活4個孩子,這也許是所有哺乳動物當中數量最少的。
猩猩幼崽猩猩幼崽
雄性猩猩通常在12歲的時候達到性成熟(“接近成年”)。完全成熟的雄性體型大約是雌性的兩倍,它們臉頰邊緣的纖維組織將臉部變得更寬,有著大而長的喉節,手臂和背上有長長的、斗篷一樣的毛髮;也能發出低沉的“長叫”。它們的第二性特徵出現的時間有很大變化:發育最快的未成年雄性能在不到10年的時間達到完全成熟,而有些猩猩似乎要停留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最終成熟。這種發育上的停留現象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交配策略,這種現象在蘇門答臘島更加常見,那裡的種群當中未成年與成年的比例要比婆羅洲種群的比例高出三倍。

交配繁殖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機會,即將成年的雄性就會嘗試與能夠懷孕的雌性來往,但是能夠懷孕的雌性則會選擇當地處於統治地位的成年雄性,這隻雄性一般都能夠成功地阻止大部分即將成年的雄性與雌性交配。因此,那些沒有被選中的雄性,不管是成年的還是即將成年的,當它們遇到一隻單獨的雌性時,通常會通過惡意的撕咬來制服激烈反抗的雌性。
在婆羅洲,由雌性發起的與統治地位的雄性的配偶關係會持續幾天;而在蘇門答臘島,這種關係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可能與此相關的就是,過半的蘇門答臘猩猩的交配是配合的,而在婆羅洲,90%的交配活動都是通過暴力實現的。雌性花大量的時間尋找雄性有什麼益處仍然是個謎;可能它是在為自己的後代選擇優良的基因,也可能是為了尋求統治地位的雄性的保護。

種群現狀

猩猩的種群受到了棲息地破壞的威脅,它們在過去還被隨意捕捉到動物園或者賣作寵物。

遭到捕獵

自從4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侵入東南亞以來,人類就一直是猩猩的掠食者和競爭者。這種猿類在原先活動範圍的滅絕大部分都是由人類的捕獵活動造成的。在歷史上,人們為生存而進行的捕獵活動可能也是造成猩猩不連續地分布在婆羅洲和蘇門達臘島的原因。

棲息地減少

伐木、開墾、火災正大量侵吞野生猩猩的棲息地。
猩猩面臨著在野外滅絕的境地。猩猩對伐木業很敏感,當伐木活動越來越密集的時候,它們就會完全地消失。自然保護區以外的大部分森林都已被改造成為了農田或者消失了。因此,保護猩猩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在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內保留儘可能多的棲息地。
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都已經建立了主要的森林保護區。超過90%的野生猩猩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印度尼西亞發生的經濟和政治動亂使得人們開始在受到保護的地區伐木。這場動亂最後引發了婆羅洲毀滅性的森林大火,由此,該地區變得對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長期乾旱越來越敏感。
人們只需坐在直升飛機上飛一小圈,就可以把當地森林流失的嚴重程度盡收眼底了。昔日蒼翠茂密的大片森林,如今不復存在,已然化作了如棋盤般規整的赭石色的或者綠色的一塊塊方格田。這是油棕櫚植被的典型景
象。油棕櫚的大面積種植自20世紀60年代起在馬來西亞開始得以流行,並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蔓延到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其它地方以及南美洲國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MI),世界銀行以及一些出口信貸機構所推出的多種多樣的貸款服務和項目合作激勵當地人們大量的種植這種農業作物,然而卻沒有預見到它所帶來的毀滅性隱患。
從1997年到1998年間,70%的大型火災都是土地開發商們為了縮減開墾土地的成本費用而蓄意點燃的。事情敗露之後,他們非但沒有被有關當局逮捕,還繼續採取這種毀滅性的手段牟取巨額利潤而不受任何懲治。森林,猩猩們賴以生存的棲居所,正被大火侵吞。 大火使得森林中的許多猩猩產生脫水,得上呼吸道疾病並且食物匱乏,甚至留下永遠的傷害。尼亞魯曼藤猩猩保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大火後拯救受傷的猩猩,將它們轉移到安全的地區,收養那些成為孤兒的幼崽,而這些努力在不法分子的大火面前顯得脆弱。

瀕危情況

動物園裡的雄性猩猩動物園裡的雄性猩猩
與一個世紀以前相比,猩猩的數量已經減少了超過92%,而且在1993年和2000年之間,蘇門達臘島北部的數量就下降了整整一半。剩下的種群僅分布於一些小島,而且它們將繼續被隔離,因為猩猩很少向別處“移民”。在過去的20年裡,家園面積失去了80%,淪為不法分子走私和摧殘的對象,僅有不到6萬個夥伴還生存在地球上。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估計,過去100年間猩猩的數量減少了91%,全球還剩下3萬隻左右。由於猩猩的繁殖緩慢,所以死亡率增加1%,就可能導致整個物種在三十年內滅絕。

其他種群

紅猩猩外,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等也被人們稱為猩猩,但這稱呼是不準確的。(圖為青島動物園的青島動物園猩猩館內的一隻黑猩猩和上海動物園內的大猩猩母子)

保護情況

蘇門答臘猩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瀕危物種——極危(CR)、
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婆羅洲猩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瀕危物種——瀕危(CR)、
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瀕危物種。
保護機構
西必洛紅毛康復中心
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國正做出積極努力挽救這些動物,位於馬來西亞婆羅洲的西必洛(SEPILOK)紅毛猩猩康復中心正是一系列拯救計畫的一部分。從1964年起,這個康復中心就開始收救和保護紅毛猩猩,教導幼年猩猩攀爬的技巧,是馬來西亞旅遊和環境發展部直屬的野生動物保護機構。
人猿生存基金會
婆羅洲人猿生存基金會(BOS)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該組織成立於1991年,一些印度尼西亞的上層人士和荷蘭皇室推動促成了這一組織的成立。宗旨在於向公眾介紹紅毛猩猩,推動拯救和保護紅毛猩猩棲息地,通過信息傳播和教育宣傳計畫來提高公眾對保護紅毛猩猩的意識。在蘇門達臘和婆羅洲的許多紅毛猩猩棲息地,都可以看到基金會的專家和雇員的身影。
人工飼養的猩猩人工飼養的猩猩

古籍記載

  • 《山海經·海經》記載:“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禮·曲禮》云:猩猩能言。”
  • 《呂氏春秋·本味》記載:“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高誘註:“猩猩,獸名也,人面狗軀而長尾”。
  • 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云:“猩猩,好酒與屐。人有取者,置二物以誘之。猩猩始現,必大罵曰:我也!乃絕遠去。久復,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
  • 《爾雅翼》中說:"猩猩如婦人,披髮、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
  • 中國古代所記載的猩猩,並非是猩猩科的物種,而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在不同的典籍中,“猩猩”所指的動物也不相同。
  • 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 爾雅‧釋獸》將猩猩列於蒙頌、猱猿、玃父、威夷、麔麚、贙、豦、蜼之後,又說:“猩猩小而好啼。”
  • 山海經·南山經》說:“招搖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 呂氏春秋.本味》則說:“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雋觾之翠、述盪之掔、髦象之約。”
  • 水經注》說交趾平道縣:“縣有猩猩獸,形若黃狗,又似狟豚,人面頭顏端正。善與人言,音聲麗妙如婦人好女,對語交言,聞之無不酸楚。其肉甘美,可以斷榖,窮年不厭。”
注釋
  • 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174 頁。
  • 酈道元《水經注》卷三七葉榆河,第六冊,63 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